新建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工程新增何刘站至高铁训练段干线光缆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1.编制依据1.1.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规章制度。
1.2.《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
1.3.《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501号)。
1.4.《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 号)、《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6-2009 J949-2009)、《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5-200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5—2010)。
1.5.新建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工程通信图册(图号:武枢高训施(通))。
1.6.新增何刘站至高铁训练段24芯干线光缆变更设计联系单(附件)。
2.工程概况2.1.工程数量及进度计划2.1.1.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2.1.2.通信线路工程进度计划新增何刘站至武汉高铁训练段24芯长途干线光缆施工包括既有线沟槽部分施工和既有线之外施工两部分。
具体工期安排为:2015年12月19日,施工准备。
2015年12月20日,径路复测、施工调查、单盘测试。
2015年12月21日至2015年12月22日,既有线沟槽部分光缆敷设施工。
2015年12月23至2015年12月31日,既有线之外部分敷设施工、光电缆接续、引入。
2.2.施工地点、等级及影响范围2.2.1.施工地点何刘站至高铁训练段长途干线光缆径路3.5km。
2.2.2.施工等级营业线天窗点施工及天窗点外施工两部分。
2.2.3.影响范围、限速行车方式及设备变化施工对行车不产生影响,行车无限速、不改变设备现状。
2.3.线路概况设计何刘站通信机械室至高铁训练段新敷设GYTA53-24B1长途光缆一条3.5公里,与原设计24芯干线光缆形成异侧保护。
光缆从何刘站通信机械室至铁路上线点采用硬土开挖0.7公里,直埋深度1.2米的方式敷设,经过钢管防护穿过涵洞,在路肩包封上线至武黄城际线光电缆沟槽,沿武黄城际线路沟槽敷设1公里下线,利用预埋地线管道穿管敷设1公里至训练段站场通信沟槽,沿段内沟槽敷设0.8公里至训练段35KV变电所通信机械室。
光缆在区间路基坡脚埋设深度根据土质及地形分别采用:硬土1.2米,站场光电缆埋设深度不小于0.8米。
需要防护时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
本工程内部分路段为既有线施工,保证施工作业安全,是本工程安全管理的难点。
3.总体施工现场组织安排架子队的组建架子队下设2个作业工班,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协调、指挥。
通信架子队拟配置20人:队长1人,副队长1人,技术员1人,安全员2人,通信工15人。
作业班组任务划分表4.主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进度要求,通信工程按照既有线沟槽部分线路的施工,后完成既有线之外通信线路的施工,再进行光缆接续、测试顺序进行施工。
正式开工前做好线路的施工调查、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强调关键工序、关键工艺,兼顾整体创优。
光缆线路工程重点抓好埋深、防护、光缆的电气及传输性能;将光缆接续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线路建筑做到内实外美,强化标准线工作。
光缆线路的施工应按照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特别是光缆的接续、埋深、机械防护等应严格按要求执行,确保施工质量。
1、光缆埋深:硬土不小于1.2米,沙砾土不小于0.9米,软石不小于0.7米。
光电缆通过公路、便道及沟渠不小于1.2米。
2、单条直埋光缆接续前,最外层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МΩ·km。
3、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
4、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
5、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单模光纤a≤0.08dB(1310nm、1550nm);6、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应做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套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
光缆线路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图4.1.径路复测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协同业主、监理对光缆径路进行复测,确定防护方式、数量、规格及施工方法。
确定光缆布放时卸车地点。
确定穿越公路、铁路的具体位置及施工方法。
4.2.单盘测试对照订货合同核对单盘光缆的规格程式和制造长度,出厂测试资料及合格证是否齐全。
外观检查: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将外包装有严重损坏或外护层有损伤的重点进行检查。
光缆开盘后,确认A、B端并在盘上标注明确,用光时域反射仪测试光缆长度。
在1310nm、1550nm双窗口测试单盘光缆光纤损耗、每公里平均损耗及背向散射曲线的均匀性。
同时提前一天通知旁站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签认测试记录表。
4.3.光缆沟的开挖开挖前,使用地下电缆探测仪进行径路探测,以防挖坏既有管线。
沿划刷白线进行开挖,沟底平直顺滑,开挖深度满足要求。
光缆沟的转弯半径不小于光缆直径的20倍,沟底平整,保证沟底宽度在30~40cm之间。
“沟直、底平、无杂物”,走向合理,深度合格。
特别注意有与地下管线、电力电缆交越的地方要小心开挖,先用扣槽电缆防护好,然后再进行开挖,避免对地下管线损伤,同时根据现场地形、土质及施工进度随时调整人力,保证下一道工序顺利进行。
既有线沟槽路段施工前,提前办理好天窗点申请手续,施工作业人员穿戴既有线施工作业防护服,对既有线沟槽盖板做好保护,光缆敷设结束后要恢复原样。
注意既有线上施工作业安全。
4.4.光缆的敷设与回填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敷设的方法敷设光缆。
在既有管线附近人工开挖时采取轻挖轻刨的方式,既有光、电缆裸露时应先可靠防护后再施工。
在既有线上敷设施工时,应注意行车及人身安全,敷设后应尽快恢复,避免影响路基安全。
当遇到特殊困难地带不便整盘敷设时,宜采用倒出盘,倒“∞”字敷设。
敷设时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
困难地段不小于护套外径的15倍。
敷设后测试光缆的对地绝缘情况。
外护套不能有损伤,敷设后当天应先回填30mm 的细土,不使光、电缆在外裸露过夜。
接续前再次测试光缆的对地绝缘。
回填应先填细土,回填路肩时要分层夯实,回填土应密实,余土填至沟顶并高出地面10~20cm。
回填前有施工技术员、监理工程师和质量监督人员检查光电缆防护情况,确认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回填。
电缆标桩直线距离50米,埋设于缆沟正上方,在接续点及转弯、过轨、过桥及余留处加埋。
在站场沟槽以及既有线沟槽敷设施工时,应注意轨行车辆及人身安全,敷设后应尽快恢复,避免影响线路安全。
光缆沟回填时沟内不得回填石块和腐蚀性物质,一般地段挖出的土全部回填在缆沟上。
对路肩、桥头、护坡、水沟、道路等影响铁路路基稳定危及行车人身安全的地方应按要求分层回填并夯实整平,运走余土,将破坏的路面、水沟、护坡按标准修复完整。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组织并由专人指挥。
使用良好的联络手段,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上岗,严禁在无联络的情况下作业。
4.5.光缆接续引入及成端光缆接续采用熔接,光纤接续的环境必须清洁,接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潮、防尘、防震。
光缆各连接件及工具、材料应保持清洁,确保接续质量和密封质量。
光纤接续时,采用OTDR进行监测。
双向平均接续衰耗值合格后,才允许按工艺要求安装于接头盒内,接头盒安装完毕后,进行双向复测,无变化后,由监理工程师旁站,并检查是否合格,签字确认,才能按要求防护及回填,每个接头盒内应放置接续卡片。
光缆在接头处,金属外护套和金属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侧金属外护套和金属加强芯相互连通,但两侧金属护套和金属加强件应绝缘不接地。
光纤接续后的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的不小于1.2m。
光缆成端:光缆进入引入通信机械室后,用绝缘节对光缆金属部件进行室内外绝缘处理,经地沟引至光缆终端盒,按照设计图纸在各站终端,将接入网用的区段光纤用光尾纤引出至设备的ODF架。
光缆在地沟内绑扎好,在引入室挂名牌并注明方向,尾纤按要求进行标识。
引入光缆成端时,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20倍。
见下图《光缆接续施工工艺流程图》。
光缆接续施工工艺流程图4.6.光缆测试光缆指标测试:在光缆接续(包括终端接续)完成后,分别使用光源、光功率计和光时域反射仪,采用介入损耗法、后向散射法,测试线路衰减、接头损耗及光缆长度,并达到规范要求。
用光源、光功率计测试每根光纤的衰减值,测试结果小于中继段光纤线路计算值。
采用OTDR测试光纤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打印出每根光纤A→B、B→A 两个方向的测试曲线,并将测试结果存入U盘,并由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人共同检查,签字确认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4.7.过渡施工保证措施与产权单位取得联系,并提报过渡实施措施,在征得产权单位的同意后进行具体过渡方案实施,进行过渡时,必须请产权单位派人员予以协调配合。
技术人员仔细审核设计图纸,并对过渡线路和设备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拟订施工过渡具体操作方案及绘制精确的过渡施工图,请甲方和监理批准后实施。
过渡前应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精心安排参与施工过渡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及施工材料、设备的准备等,为施工过渡提供有力保障。
过渡时应服从专人统一指挥,保障通信联系畅通,各作业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关键工序实行双岗,设专人防护。
在按提前拟定的过渡方案施工时,施工人员及时就位,各种施工用具齐全,并事先准备应急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坚决执行“三不动,三不离”的原则,施工现场杜绝闲人进出,对重要部位派专人盯守,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熟悉了解线路和设备过渡方案的每一步意图,使作业过程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过渡前对参加过渡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针对通信线路或设备倒接作业特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制订相应措施。
通信线路或设备倒接前,根据过渡方案,对关键环节的操作进模拟演练。
设现场联络员,负责随时将现场情况与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加强职工教育,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既有线通信过渡施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观念。
规范作业程序,严格执行铁路系统有关的运营检修规程和作业票制度,确保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
合理利用过渡时间,必须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分项工程过渡施工。
主动与产权单位联系,认真仔细调查,摸清既有线路、设备运用情况,掌握详尽的过渡技术资料。
5.施工安全管理措施5.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措施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教育。
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安全所需的方法和技能,做到生产工人熟悉和掌握《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2003)等有关规定。
开工前按施工组织设计,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知识教育,实行岗前安全知识考核制度,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