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疾病与预防ppt课件

健康疾病与预防ppt课件

健康、疾病与预防
1
主要内容
• 一、医学 • 二、健康与疾病 • 三、预防 • 四、诊断与治疗 • 五、日常健康危险因素的防范
2
一、医学
医学是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 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和 社会措施。
广义的医学:包括医学科研、医学教育、医学实践 (包括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等)、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医 疗卫生各个环节的管理等。
23
疾病的三级预防
• 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 • 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 • 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 • 三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
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
24
第一级预防
• 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1)针对机体的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 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2)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 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 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3)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对心理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 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10
健康与疾病的定义
观点
健康
疾病
生理或生物学观 身体的良好状态 点
身体的某一部分、过程、系统 在功能、结构上的反常
流行病观点
宿主对环境中的致病因素 宿主对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易感
具有抵抗力的状态
而形成的状态
生态学观点
人和生态间协调关系的产 人和生态间关系不适应和不协

调的结果
社会学观点
个体在一个群体中认为身 个体认为偏离了正常的身体和
• 如11-1 疾病病因的相互关系(P129)
14
疾病自然进程
• 1、易感期 • 2、发病前期(潜伏期) • 3、发病前期(临床期) • 4、发病后期(转归期) • 完全恢复健康与不完全恢复健康 • 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 蔓延扩散 • 合并症、继发症和后遗症 • 死亡
15
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 神经体液机制 • 细胞机制 • 分子机制
8
身体上的完好状态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与功能正 常。是以当今科技检查手段为准,未发现异常的即 被视为躯体的“完好状态”。
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是指人的行为与社会道德 规范相一致,能在社会系统里扮演一个适合其身份 和能力的角色,并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9
健康的标准(P125)
• 躯体健康标准 • 社会心理健康标准 • 亚健康( P125)
慢性病发生发展进程
19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疾病与 健康观
疾病不是单一因果关系链的结果,是许多因素共同作 用的复合物,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涉及到 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家庭、社会等)、精神( 潜意识和意识)和躯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分子----)等多方面;
20
疾病不能与患病的人相脱离,患病的人不能与 其环境相脱离,否则无法理解疾病和病人;
每一种疾患都是不同的,就像每一个病人都是 不同的一样,要在共性中把握规律,在个性中 把握特征;
21
躯体和精神是有机联系着的,是整体的两个方 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医疗服务是医患互动的一种过程,医患关系影 响着这一过程的结果和质量,医生与病人都要 主动参与。
22
三、预防
•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 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 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12
病因
• 1、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 • 生物性因素 • 物理性因素 • 化学性因素 • 营养性因素 • 2、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 神经内分泌因素 • 免疫因素 • 遗传因素 • 先天性因素 • 年龄、性别、种族因素
13
病因
• 3、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 自然环境因素 • 社会心理因素 • 医源性因素
3
医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使人体在出生前后便有一个比较强健的体质; 二是促使人体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增强体质,能够避
免和抵御外部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并保持完满的 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是对业已患病的人体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医学人文科学

预防医学

治疗医学
16
疾病过程共同规律
• 稳态与紊乱动态平衡 • 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 • 因果关系交替转化 • 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 • 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 • 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
17
疾病分类
• 表11—3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 类(P134)
• 疾病谱的变化
18
生命进程
无法诊断
无危 险因 素阶

危险 因素 存在 阶段
实践 医学
保健医学
康复医学
健康促进 5
WHO的报告指出,人的健康与长寿, 与遗传的关系占15%,社会因素占10%, 医疗条件占8%,气象条件占7%,而60%取 决于各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6
医学发展的方向
就诊人只是感到不适,医生应表示理解和做出适当处理,如 咨询、协调、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等来缓解或消除其不适;
体和行为是正常的
行为状态
消费者观点
一种商品、投资,在某种 通过购买保健服务可以治疗、
程度上可以买到
控制及治愈的一种不正常状态
统计学观点
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外
11
疾病
• 疾病: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 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此过程中,机体对病 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 生病理变化,病人出现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 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命质量降低。
就诊人的疾病尚在早期未分化时,医生应提供干预性预防措 施,争取使疾病逆转;
慢性病人确诊后,医生应充分了解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给予 支持和帮助,以使病人能尽可能地维持最佳健康状态。这就 是全科医学的目的和行医模式。
7
二、健康与疾病
• WHO对健康的定义: 1998年5月举行的 WHO总会创建50周年纪念会上,WHO对健 康宪章进行了修改,重新定义健康:健康是 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完好的一种不断变 动的状态,而不是指没有患病或身体虚弱。
机体 受影 响阶 段
机体 代偿 阶段
出现 非特 异性 症状 阶段
出现 特异 性检 查结 果阶 段
出现 特异 性症 状阶 段
出现 特异 性体 征阶

放弃治疗
病情 进展 阶段
病情 恶化 阶段
出现 并发 症或 残障 阶段
临终 阶段
生物医学的疾病前期
预防保健
生物医学的疾病期 生物医学的疾病后期
临床治疗
康复与临终关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