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完整版)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f o
.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
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
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
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
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
【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
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
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
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
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ABCD中,AB∥CD,∠A=900,AB=6,AD=4,DC=3,动点从点出发,沿
P A
A→D→C→B方向移动,动点从点出发,在边上移动.设点移动的路程为,点移动的路程为,
Q A AB P x Q y
线段PQ平分梯形ABCD的周长.
(1)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取值范围;
y x x y

(2)当PQ∥AC时,求的值;
x y

(3)当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的值;若不能,说明理
P x
由.
图1
P

C
D
Q
P

图2
e i n
g a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 作⊙O 的切线与轴相交于点A ,与轴相交于点B .
x y (1)点P 在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以Q 、O 、A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
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ACB=90°,AC=8,BC=6.沿斜边AB 的中线CD 把这张纸片剪成
1122112始终在同一直线上)
,当点于点B 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与交于点E,与12,,,A D D B 1D 11C D 2BC 1AC 分别交于点F 、P.
222C D BC 、⑴当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1AC D ∆1D E 2D F ⑵设平移距离为,与重叠部分面积为,请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
21D D x 11AC D ∆22BC D ∆y y x 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
.若存在,求x 的x ABC ∆1
4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2
2

C
B D
A

C 2
D 2
C 1B
D 1A

图7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EFG 叠放在一起(点A 与点E 重合),已知AC =8cm ,BC =6cm ,∠C=90°,EG =4cm , ∠EGF=90°,O 是△EFG 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 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 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 从△EFG 的顶点G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 上向点F 运动,当点P 到达点F 时,点P 停止运动,△EFG 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 (s ),FG 的延长线交 AC 于H ,四边形OAHP 的面积为y (cm 2)(不考虑点P 与G 、F 重合的情况).
(1)当x 为何值时,OP∥AC ?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 面积与△ABC 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1142 =12996,1152 =13225,1162 =13456或4.42 =19.36,4.52 =20.25,4.62 =21.16)
2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作PQ//x 轴交直线BC 于点Q ,以PQ 为一边向下作正方形PQMN ,设它与ΔOA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
(1)求点A 的坐标.
(2)试求出点P 在线段OA 上运动时,S 与运动时间t (秒)的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S 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4)若点P 经过点A 后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当正方形PQMN 和ΔOAB 重叠部分面积最大时,运动时间t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图8
图9
一动点,过点C 作CD ⊥轴于点D .x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若S 梯形OBCD ,求点C 的坐标;(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O,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A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过点作,交于点.设的高为,以为折线将翻折,所D DE BC ∥AC E ADE △AF (06)x x <<DE ADE △得的与梯形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点关于的对称点落在所在的直线上).A DE '△DBCE y A DE A 'AH (1)分别求出当与时,与的函数关系式;03x <≤36x <<y x (2)当取何值时,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x y 图10
A
B
H
图11
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1.25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结EQ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E 、DE 的长度;
(2)当点Q 在BD (不包括点B 、D )上移动时,设的面积为,求与月份的函数关系式,EDQ ∆2
()y cm y x 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x (3)当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
x EDQ ∆段上从点向点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轴上取两点作等边
AB A B t x M N ,.
PMN △(1)求直线的解析式;
AB (2)求等边的边长(用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的顶点运动到与原点重合PMN △t PMN △M O 时的值;
t (3)如果取的中点,以为边在内部作如图14所示的矩形,点在线段OB D OD Rt AOB △ODCE C 上.设等边和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请求出当秒时与的函数关系式,AB PMN △ODCE S 02t ≤≤S t 并求出的最大值.
S
图12
.
⒎如图15,已知中,,.过点作,且,连接交
Rt ABC △30CAB ∠=
5BC =A AE AB ⊥15AE =BE 于点.
AC P (1)求的长;
PA (2)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A,试判断与⊙A 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
A AP BE (3)如图16,过点作,垂足为.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A;以点为圆心,为半C CD AE ⊥D A r C R 径作⊙C.若和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A 和⊙C 相切,且使点在⊙A 的内部,点在r R D
B ⊙A 的外部,求和的变化范围.
r R 8.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0,5)和点B (3,2)
c bx ax y 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半径为1,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的动圆,问⊙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P 与坐标轴相切的情况?若存在,请求出圆心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Q 的半径为r ,点Q 在抛物线上、⊙Q 与两坐轴都相切时求半径r 的值.
⒐如图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x 轴向点O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O 开始沿
y 轴向点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且OA=6cm ,OB=12cm.如果P ,Q 分别从A ,O 同时出发
.
图15图16
.
⑴设△POQ的面积等于y,运动时间为x,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⑵几秒后△POQ与△AOB相似;
⑶几秒后以PQ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相切.
⒑如图18,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B=8cm,CD=2cm,AD=6cm.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DA向终点A运动(P、Q两点中,有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所有运动即终止).设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
(1)当PQ将梯形ABCD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时,求t的值;
(2)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这样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7
图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