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常见问题处理.
按不同型主轴的线圈要求的标准线径 更换电线,重绕线圈。 按不同型主轴的线圈要求的标准匝数
电流过大 线圈绕线匝数少于标准。 (一)主 轴上机报 警 主轴面 转速达不到传感器异常 温度传感器异常 热敏电阻异常。 引线未接好或压断。 接线错误 传感器损坏 机台气压达不到标准 低于气压保护开关所设定的气压。 看设备总进气的三点组合的气 压 正常为5.5㎏/c㎡ 目视以及使用万用表量测传感 外观正常无磨损,接线正常,阻值不 器的电阻 会极大或极小 万用表测试电阻
(二)主 轴上机断
(二)主 轴上机断 针频繁 主轴夹头夹持力偏小
夹头本身材质与制造工艺有偏差。 夹头与轴芯锥孔配合不行,锥孔大 或小,内壁不平整。修理锥孔。 夹头蝶簧周期性老化或断裂。 维护保养不到位,未打夹头油。 夹头未装到位,伸缩量过大。 夹头本身材质与制造工艺有偏差。 轴芯锥孔待修理。 夹头偏摆过大 夹头与轴芯锥孔的清洁。 滚珠主轴预紧力过小,转子与定子 产生磨擦,转轴同轴度差。 板间有杂物,钻胶纸或胶纸未贴 牢,物料使用错误。钻孔的深度过 深,钻针超寿命使用。参数(钻孔 和分层UP/DN)设置错误。 压脚气缸漏气,掉压脚,炸孔,机 台振动,机器走位,tooling(钻带) 设计不当。
机台故障 工作气压的大小。
做好机台维护与保养检修等工作。 可调节气压的大小(正常为5.5㎏/c㎡~6.5㎏/c㎡)。
推杆与轴霸的行程间隙过 大。
推杆与轴霸的端面有磨损。 气缸推杆垫片须加厚(滚珠主轴) 夹头内孔有伤痕,毛刺。
更换推杆与轴霸。
更换夹头。 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改善材质与制造工艺
夹头本身 (三)夹 头释放不 良
必须使用平衡刀具和精密机器自磨达到平 衡标准的刀具。避免因刀具引起异常。
选用专用测试预紧力工具调试预紧力。
更换符合要求的空压机和水泵。
(五)水 气流量压 力偏小。
清洁内孔内壁,更换合适的管道。
(六)零 配件异常
改善加工工艺和尺寸设计。 组装时是否涂润滑油,是否清理毛刺和杂 物,O型圈的尺寸规格过大。未使用专用 安装工具。 清理毛刺和杂物,重新配装。 更换滑套 选用大小合适的轴霸重新配装。
吸尘系统工件不良,导致 灰尘进入主轴。
机台设置电流熔断保护器(即保险),以 保证即使以上异常发生定子也不会烧坏。
气源不洁净
推拉力不足
(四)主 轴卡死原 因分析
夹头本身材质与制造工艺有偏差。 轴芯锥孔待修理。 夹头与轴芯锥孔的清洁。
振动偏摆过大
滚珠主轴预紧力过小,转子与定子 产生磨擦,转轴同轴度差。
轴芯的动平衡。 轴霸装入轴芯滑套内孔过松。
推杆与轴霸间隙过小
使用自磨平衡量差的刀具,改变了轴 使用自磨平衡量差的刀具 芯的平衡精度,导致主轴偏摆振动超 标. 抱死主轴。 滚珠主轴预紧力未調到最 佳 参数的设置 空压机所提供的压力空气必须经过 空压机功率小,达不到标 油水分离器,再经过冷冻干燥器, 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压力空气。标 准。 准(5.5㎏/c㎡~6.5㎏/c㎡) 水泵扬程达不到要求。 机体,气浮轴承内部阻 塞,有异物 所使用的管道偏小。 扬程小则压力小,导致流量不够。 (扬程≥25米) 机体内壁和气浮轴承内孔阻塞,所 使用的管道偏小,导致水气流量小 。 加工工艺和尺寸设计的偏差。 气浮轴承装不到位 在组装时操作问题。 滑套内孔和轴霸表面有毛刺。 轴霸装不到位。 滑套严重磨损破裂。 轴霸外径尺寸偏大。 夹头外圆锥面尺寸的偏差。 夹头装不到位。 夹头尾牙与轴霸丝牙尺寸不匹配。 轴霸内孔倒角不平整。 预紧力大或小都会引起主轴偏摆振 动超标,轻微会影响主轴使用寿 命,重则导致主轴抱死。 每款主轴都有不同的参数,必须按所提供的参数设置。
改善加工工艺和尺寸设计。
压力脚不平衡
用钻针测试夹头的夹力状况,并调整 按照夹头保养作业指导书进行夹头安装作 夹头看目前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业 按照机台原厂建议的集尘量进行对比 量测集尘流量,建议客户改善
检查电木板,铝片,美纹胶带 各项目固定以及平整度和稳定度正常 生产前检查电木板,铝片,美纹胶带的固 的固定和平整状况 无松动和突起变形 定和平整状况 察看现场的板面固定状况 边框有打PIN位固定或者用美纹胶带 建议客户边框打PIN位固定或者用美纹胶 进行固定 带进行固定
进行硬度的测试和尺寸的量测 查看椎孔内壁并感觉夹头和椎 孔配合是否 查看是否出现碎裂
按照设计图纸的比标准进行评定 按照公司内部的椎孔修复的标准 按照公司的蝶簧的测试标准进行衡量
改善材质与制造工艺 修理锥孔。 更换夹头蝶簧 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与技能培训。 改善材质与制造工艺 修理锥孔。 做好维护保养清洁工作 调整预紧力,检测转轴的同轴度。
更换热敏电阻
按照正确的安装方式进行重接
更换传感器 改善气压标准(5.5㎏/c㎡~6.5㎏/c ㎡) 更改现场的生产参数 建议客户与刀具厂商进行检讨 调整压力脚高度或更换压力脚气缸 建议客户更换轴衬以及重设参数 建议在拆卸和安装夹头时需拆卸压力脚, 防止异物通过压力脚进入夹头 按照夹头保养作业指导书进行保养活动, 保养频率应在2次/天
主轴 项目 故障 归属
机台面
分析项目
机台变频器参数设定错误 冷却系统
原因分析
设定的电流,电压,频率和主轴不 匹配 冷却水压力不足,流量不够引起主轴 发热 线圈线径小。
判定方式
按变频器调节方式进行参数察 看 用水流量计进行测试 卡尺量测
标准
按照主轴标准参数进行对比
处理方式
按照变频器调节方式调整参数 更换水泵(扬程≥25米)
平衡精度达到要求(气浮两个平面平衡量 <200ug,滚珠<5mg) 重新配备,直到达到标准。
机体轴芯的同轴度。 主轴未停止运转强行卸刀 强行卸刀,推杆与轴霸咬死,轴芯 失去平衡抱死主轴。 主轴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速运转和下刀行程有变 化时,轴芯如有轻微的上下窜动, 推杆与轴霸间隙过小则产生磨擦抱 死主轴
检测精磨机体轴芯的同轴度。 员工必需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重视员工 素质培养与技能培训。 主轴维修或新品主轴组装时,都要检测推 杆与轴霸的间隙。(标准为>0.05mm)
查看夹头外壁的夹头油涂抹状 按照标准的夹头保养作业指导书进行 况 保养 用千分表量测夹头的伸缩量 量测夹头硬度查看外观以及量 测尺寸 查看椎孔内壁是否有磨损变形 查看椎孔内壁是否有赃物和毛 刺 按照厂内制定的夹头伸缩量标准 按照厂内制定的夹头生产标准 表面光滑
员工操作原因
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与技能培训。
保养清洁不到位。 夹头本身材质与制造工艺有偏差。 膜片气缸是膜片周期性老化.或膜片 大与小。活塞式气缸则是O型圈周期 性老化或大与小. 造成气缸漏气。
周期性保养,更换膜片与“O”型圈。
气缸行程缓慢伸缩量不 够.
气缸体变形。
更换缸体
够. 气缸内进入灰尘.导致润滑不良 组装时操作不当,造成漏气。 主轴工作环境温差大 车间工作环境与主轴冷却温度相差 大,造成主轴内部形成冷凝水。 吸尘管破裂 定人定时检修各系统,避免异常发生。 吸尘器异常或功率过小 电流过大发黑烧焦。 缺相。 定子烧坏 热敏阻值无,温度过高。 线圈线径过小。 空气没有经过油水分离和冷冻干 燥,内部含有水和超标的杂质(标 准是过滤器精度<1um,含油量< 0.01mg/m3,固体颗粒<1um。) 推力轴承与气浮轴承止推面有毛刺 。 推力轴承与气浮轴承止推面环气糟 过浅。 轴芯飞盘需靠磨。 气源压力的大小。 调节气源压力至合格。(正常为5.5㎏/ c㎡) 改善材质与制造工艺。 修理锥孔。 做好维护保养清洁工作。 调整预紧力,检测转轴的同轴度。 靠磨修理止推面. 轴芯飞盘和环气糟,去 掉毛刺,清洁表面。 选用好的空气净化设备,即压缩空气先经 过油水分离器,再经过冷冻干燥器,最终 得到符合要求的压力空气。 周期性保养。 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与技能培训。 电主轴工作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
进刀或行刀速度设定不当 主轴进刀或行刀速度和转速不匹配 钻针/铣刀的品质不合格 转针的本身属性不佳引起的断针/断 刀 压力脚的动作不一致导致钻针受力 不均匀
看机台设定页面,判断进刀速 跟进钻针的扭矩判定转速和行刀速和 以及行刀速度是否合理 进刀速是否匹配 察看断针截面初步判断 千分表确认平衡及目视动作速 度 查看轴衬状况及大小轴衬转换 参数 查看现场的生保养和拆卸夹头 时的状况 查看夹头以及锥孔的洁净程度 察看夹头的松紧程度 查现场的生产的集尘状况 根据原厂参数判定进钻针/铣刀的品 质 压力脚距高度一致,上下速度一致 轴衬表面平整,磨损不能超过1/3, 0.5mm以下的建议选择小孔轴衬进行 生产 拆卸压力脚进行系列动作 无明显的异物黏附在夹头和锥孔内
机台面
压力脚轴衬磨损或者大小孔选择不 适合 在拆卸和安装夹头时未拆卸压力 保养维修夹头时未拆卸压 脚,在安装时异物通过压力脚黏附 力脚 进入夹头 夹头的日常保养活动不规 未按照标准的夹头保养方式进行安 范 装 夹头安装不到位 机台集尘能力不足 板面平整度不足 边框未固定 未按照标准的夹头安装方式进行安 装 集尘设备或者管道堵塞造成集尘流 量不足 板面不平整会造成钻针下钻或行程 中受力不均匀,造成断针 生产中会造成边框撞击铣刀或者夹 头,造成断针或夹头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