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媒体信息宣传管理制度
一、对宣传事件实施分级响应机制
根据事件类型、大小、重要性、单位领导指示等,确定事件的宣传范围、宣传方式,宣传规模、及宣传成本,制定三项响应等级机制。
一级为最高级,需要最大范围进行宣传,单位现有平台要全部响应,并联系相关新闻媒体、做好相关材料及后续报道宣传准备;二级次之,主要以单位内平台进行宣传,可以在适当范围内、选择性通知新闻媒体;三级为常规级,以单位内平台进行宣传,不通知新闻媒体。
二、新闻媒体管理
(一)联系媒体
1、建立并不断完善新闻媒体资源库。
将现有的新闻媒体及记者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备案,并积极与其他媒体进行沟通交流,拓展新闻媒体合作的范围,将相关媒体记者信息补充纳入单位媒体资源库,进行有效管理和应用。
2、联系媒体程序。
首先通过QQ、微信工作群、邮件、短信的方式发邀请函,对事件主题、时间、地点、简要方式进行简要说明,提出邀请,及时接收确定是否到访的回复。
再通过电话进行确认,并根据对方要求,对事件情况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确定来访媒体。
根据回复,对确定到访媒体记者信息、数量及联系方式,是否需要停车位等,制定媒体人员签到表。
4、联系时间。
根据事件响应等级和类型,提前3至5天从现有媒体资源库中确定对口的新闻媒体发出邀请,并于到访前一天电话、短信、QQ、微信提醒,再次确认相关信息、或以补充相关情况信息为由再次提示时间、地点、路线,以此确保来媒数量和有效稿件的发布。
(二)准备媒体资料
1、准备事件背景材料。
最好有事件的细化议程(包括出席人员名单、讲话主要内容、事件的目的、意义、作用等),事件基本情况介绍、及相关历史材料,方便记者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事件全貌、把握报道方向。
(最好在正式活动、事件开始前,媒体记者签到时发放给记者)。
2、选择性准备新闻通稿。
通常由于通稿的准备是在事件发生前准备的,所以主要以背景材料和整体活动、事件相关预设情况为主。
(尽量要记者签到时发,也可在活动结束后发至记者预留邮箱)。
3、信息的准确性。
给媒体的资料中的信息要准确,要有权威的来源,并且经过单位相关人员统一确认,确定无误后方可对外公开发布。
(三)新闻媒体接待
1、组织签到。
活动当天要及时联系记者,按时做好接待签到,并发放相关资料。
安排媒体座位,及采访工作相关点位。
(签到表要留有空格,为计划以外的新闻媒体的预留)
2、采访辅助。
记者采访阶段,观察、指引、跟随记者开展采访相关辅助工作。
帮助记者协调采访人员,做好配合,同时认真观察,避免发生意外及不可控单位面。
3、随时与记者及工作人员保持联系。
向大家传达交流最新信息。
4、采访结束引导媒体记者离开。
(四)对报道的关注
1、对记者签到留下来的联系方式,手机、微信、QQ、邮箱等信息进行整理。
方便记者采完后联系,时时关注记者成稿情况、提示到访记者发稿后反馈链接。
2、根据不同媒体报道时效性,以适当的方式催问进度。
例:以“第四届XX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优秀代表、单位座谈会”媒体发稿时效为例:XX经济报一天后发稿、XX网两天后发稿、XX电视台分两次在周三、周四播出、XX农民报周报一周后发稿、XX晚报(未知)。
3、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在各媒体未有稿件发出时,将单位内最新通稿、相关信息及时发给媒体,作为补充材料,对报道方向进行引导和关注。
(五)收集报道信息
1、主动搜索相关媒体、网站平台,查看相关事件的报道情况,并就收集内容进行整理汇总。
2、通过电话、QQ、微信、短信、等方式,向来访媒体记者询问稿件发布情况,反馈报道链接或者截图、实际刊登报纸等资料便于之后进一步宣传。
(六)对媒体报道进行反馈
1、及时回复。
对媒体反馈的链接及时回复,并根据稿件内容及时进一步反馈负责人,对发稿情况进行总结。
2、根据规定发放稿费。
依据《新闻媒体及内部供稿人员稿酬制度》,结合媒体发稿实际情况,发放稿费。
(七)与媒体保持日常联系
1、恰当感谢。
对采访媒体记者进行正面报道,并产生一定社会效应的,以电话或信件向媒体表示感谢。
2、适时组织媒体联席会。
交流相关重要宣传事件计划、有价值的事件节点、采访线索等,给媒体记者提供采访信息目标,帮助协调采访处室及人员。
三、注意事项
(一)时间。
所有事项都要保证提前有规划,留出一定处理时间。
媒体联系要提前。
(二)发布内容。
发布内容一定要提前审核,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及可公开发布性。
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方便信息的核实和收集汇总。
(三)沟通方式。
工作人员要注意与媒体记者的沟通讲话方式,及讲话内容。
如采访记者现场提问超出预定采访范围(采访对象、内容方向),及时与负责人沟通处理。
(四)通稿写作。
通稿写作代表发布方态度,同时与背景资料一样,为媒体记者提供丰富相关信息。
要全面、客观、信息量丰富、准确,要提前审核后方可发放。
(五)报道方向的适当引导。
引导分为三步,一是在邀请媒体的选择上,要根据媒体的报道风格,进行选择。
二是在背景资料、通稿的处理上,从主题、篇幅、数量、侧重点进行隐性引导。
三是在采访结束后、发稿前的补充材料、单位信息稿的参照。
(六)信息收集反馈。
新闻媒体稿件发布后,信息反馈要及时。
(七)与媒体记者关系维护。
(八)不良报道处理。
对于发出去的不良报道,要及时反映负责人。
对相关新闻媒体编辑部进行沟通撤稿。
并通过相关媒体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进行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