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1 / 30带状疱疹类型症状解析带状疱疹是皮肤病的传播疾病,已经治愈就很难再复发,切可终身 免疫。

对此来看下文中介绍的带状疱疹的八个电箱症状表现吧,希望 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带状疱疹类型症状解析: 1、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 局部不出现皮疹或只出现红斑或丘 疹,无典型水疱,很快自行消退。

2、大疱型带状疱疹。

可出现直径大于 0.5cm 的大疱,如樱桃大 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带状疱疹类型症状解析 3、出血型带状疱疹。

水疱内容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坏疽型带状疱疹。

皮疹中心可坏死,结黑褐色痂皮,不易剥 离,愈合可遗留瘢痕,多见老年人及营养不良的患者。

5、泛发型(播散型)带状疱疹。

病情严重,有死亡报告。

本型少 见。

局部发疹至播散全身时间约 1~10 天,水疱簇集,有融合倾向,2 / 30可累及肺、脑等器官,常伴高热、头痛等中枢神经受累症状,多见衰 弱的老年人及恶性淋巴瘤患者。

6、眼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眼支) 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 及眼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等发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 明。

上行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带状疱疹(Ramsay hunt 综合征) 即面瘫、耳聋、外耳道疱 疹三联征。

VZV 侵犯膝状神经节后根,引起面神经、听神经受累所 致。

表现为单侧面瘫、外耳道疱疹、鼓膜疱疹伴患侧耳痛、耳鸣、耳 聋、乳突压痛,舌前 1/3 味觉障碍,常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 震颤等症状。

8、内脏带状疱疹少见。

VZV 侵犯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引起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支配区发疹,出现胃肠道及泌尿道症状, 可发生节段性胃肠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症或 积液。

携手健康网 温馨提示: 具体介绍的八类带状疱疹的症状 表现后,或多或少有了了解,如果出现以上的不适要及时诊断治疗,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避免造成健康损伤。

认识带状疱疹 当心误诊加重病情 带状疱疹是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在患病初期病症不怎么明显容易 出现误诊,所以感觉不适要到正规的大型的医疗机构检查后,再积极 进行治疗。

认识带状疱疹 当心误诊加重病情:3 / 30带状疱疹疼痛位置不一样 临床上常有部分患者除感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 不出现水疱或 出现得较晚、较少,使医生在诊断上颇费周折,病人也备受痛苦。

其 容易被误诊的病例常见: 表现为牙痛或耳周围肿痛被误诊为牙病或腮 腺炎,表现为剧烈的胸痛被误诊为心绞痛,表现为关节疼痛被误诊为 关节炎,腰部的带状疱疹被误诊为肾或输尿管结石,骶部的带状疱疹 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甚至还有表现为腹痛的患者被误诊为胆结石、 阑尾炎被送进了手术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免疫力降低激活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和神经受损 害疾病。

此病毒感染无免疫力的儿童时表现为水痘,而感染曾患过水 痘又有部分免疫力的成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时,则发生带状疱疹。

患者初次感染此病毒时不一定马上发病, 病毒潜伏在神经细胞中,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被激活, 使已经受损的神经组织发炎甚至坏 死,表现出跳着疼痛,疼痛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加剧。

4 / 30疱疹多沿身体一侧的某一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局部灼热,皮 肤红斑上出现粟粒或绿豆大小的丘疹或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

患 者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体温轻度升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少 数出现高热、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可致死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带状疱疹病程一般为两周,重者可至一个月以上,年迈老人往往 发生持续半年以上的严重神经痛。

带状疱疹极少复发,预后一般较好,但当病毒侵犯某些部位时易 产生合并症,例如侵犯听神经和面神经时,可造成耳鸣、耳聋、面神 经麻痹等。

带状疱疹治疗要及时患带状疱疹后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 常用 的药物有:抗病毒药物、消炎止痛药物、营养神经和增强免疫力药物 等。

较重患者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症状。

皮肤局部治疗可用炉甘石 洗剂或理疗等方法。

同时应注意患者的日常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 发感染, 保持内衣、 床单干净, 并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以增强免疫力。

携手健康网 温馨提示: 为了诊断避免出现出现误诊, 一 定要前往正规的院所进行就诊,不要因一时误诊而导致疾病加重。

5 / 30带状疱疹难复原 生活预防应到位 带状疱疹让患者痛苦不堪,严重扰乱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由于 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且不容易治愈,那么难治愈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呢?生活中如何避免带状疱疹呢?带状疱疹难复原 生活预防应到位: 1、根据医学的研究表明了带状疱疹发病隐蔽,不易诊断。

带状 疱疹的病症虽然表现在皮肤上, 但其发病原因是由病毒侵犯神经节而 导致的炎症反应,且初期有较大的隐蔽性,仅表现为疱疹出现前有剧 烈的神经痛,从而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用药失误或治疗不及 时导致病情加重,也就造成带状疱疹很难康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2、有些患者在带状疱疹康复以后,会遗留严重神经痛。

当病毒 侵犯神经时,神经炎性反应后纤维化导致持续神经痛,患者沿神经支 配皮肤区域出现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 从发病就伴随持续性 烧灼痛,疼痛剧烈,而神经细胞修复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 短期内难以消除神经痛。

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 有的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这说明带状疱疹并没有彻底康复。

6 / 303、另外带状疱疹很难诊断,所以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从 而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痛苦大。

一般接受正规医院专业治疗后,带 状疱疹一般极少复发,但是传统单一治疗方式,治疗周期长达 4-6 周,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其他原因引起患者病情迁延加重,或者因带 状疱疹而诱发其他疾病,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因此带状疱疹不仅 难康复而且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为了避免感染带状疱疹,生活中应做好各种有效的预防工作,要 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 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2、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

老年患者应预防各 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 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

此外, 口腔、 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

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 生。

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

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 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7 / 305、增进营养。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 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 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携手健康网 温馨提示: 既然带状疱疹不容易治愈, 那么 就要避免得此病症,生活中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文中介绍 的的预防措施给您带来帮助。

带状疱疹刮痧穴位及外用药 带状疱疹刮痧穴位及外用药 【概述】 带状疱疹属急性病毒性皮肤病,起病突然,在腰部或胸背部出现 成群的水泡,如火烧般疼痛。

本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 蛛疮"等,多发生于春、秋季,成人患者考多,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免 疫功能低下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极少复发。

【表现】 皮疹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其次是面部。

发疹前先有低热、倦 怠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部皮肤感觉异常,灼痛或刺痛。

开 始时皮肤出现红斑,继则在斑上出现成群的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泡疹, 迅速变为水泡,水泡表面发亮,泡液澄清,周围有红晕。

许多簇水泡 排列成带状,泡群之间皮肤正常。

皮疹常沿外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 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正中线。

数天后水泡逐渐被吸收而干涸, 或化脓成血拖或溃烂,最后结痂,遗留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瘢痕。

病8 / 30程约 2?3 周,能自愈,愈后一般不复发。

但少数患者皮疹消退后,疼 痛可持续 1?2 个月,甚至更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带状疱疹刮痧穴位及外用药 【刮痧部位】 头部:全息穴区一一额旁 2 带(左侧〉、顶颞后斜带中 1/3(对 侧)。

奇穴--太阳。

背部:夹脊一一疱疹所在部位相对应的患侧夹脊穴。

上肢:大肠经——患侧曲池、合谷至二间。

下肢:胆经——患侧阳陵泉至外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带状疱疹刮痧穴位及外用药 【备注】 1.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9 / 302.不要过分紧张。

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泡、血泡,甚至 糜烂,但是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 10 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 般不会复发。

3.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4.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 灸、理疗等缓解疼痛。

5.药物治疗参考: 1〉维生素 B2。

2〉达克宁油膏涂患处。

3〉龙胆泻肝丸。

4〉独头蒜适量,捣烂,敷于患处,如带状疱疼已溃烂者不可用此 方。

5〉仙人掌去剌捣烂,拌人少量糯米粉外敷患处,干则更换。

携手健康网 温馨提示:生百合、白糖各等量,揭烂外敷 患处对治疗带状疱疹也有不错的效果,大家可以参考。

艾灸取穴法有效除带状疱疹 中医艾灸不仅有不错的保健作用, 配合不同的穴位也可治疗各种 疾病。

在此将要介绍的是中医艾灸配穴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知识要点, 详情来了解下艾灸取穴法有效除带状疱疹吧。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10 / 30(二)治法 一为艾炷灸。

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 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 点燃后, 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

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 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 次即可,如 不愈,隔 5 天再灸 1 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艾灸取穴法有效除带状疱疹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

其熏 灸方法有三种:一为用 2 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 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 30 分 钟。

二为用 1 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

应注 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苏苏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 或经脉循 行路线感传为佳。

三为“围灸法”, 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 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 30~40 分钟。

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 1 次,4~7 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艾炷灸 100 余例, 均在 5~7 天获愈[14]。

用艾卷灸共治 166 例, 其中用围灸法及单支艾卷薰灸法治疗 136 例, 均在 5 次内获得痊愈。

11 / 30另 30 例,用双支艾卷同灸法,经治 7 次,结果痊愈 17 例,显效 4 例,有效 4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为 8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