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管理员试题6一、判断题 (每题1分、共50题50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分为四个压力级别,其中超高压容器是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10MPa的压力容器。
(×)2、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大于容器的最大工作压力。
(√)3、爆破片和爆破帽完成降压作用后,元件可以继续使用,装置也可以继续运行。
(×)4、安全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安全生产起不了重要作用。
(×)5、锅炉启动应按“上水-煮炉-烘炉-点火升压”工序进行准备。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不包括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7、应急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8、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9、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要在警戒区边界实施不间断的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
(√)10、生产经营单位在实行“三同时”时,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1、如果化学品以高速高压通过各种系统,必须避免产生热,否则将引起火灾或爆炸。
(√)12、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地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13、化工建设项目未经生产考核可以进行竣工验收。
(×)14、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15、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不是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6、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定期检查。
(√)17、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18、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应加强对重要目标和地段的警戒和巡逻,防止人为破坏、制造事端。
(√)19、高温高压下的氢对碳钢有严重的腐蚀作用,为了防止这种腐蚀,应选用耐氢腐蚀性能良好的低合金铬钼钢作为加氢反应器等。
(√)20、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规定,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21、生产经营单位在实行“三同时”时,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2、热态启动指新装、改装、修理、停炉待用等锅炉的生火启动。
(×)23、有毒气体吸入后能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有些还能燃烧。
(√)24、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6、降低摩擦速度或流速等工艺参数可促进静电的产生。
(×)27、只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8、不是任一个点火源都能引燃每一种可燃物。
(√)29、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30、评审单位应在接到评审组织单位的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危化品企业的评审。
(×)3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是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32、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血液刺激引起的急性损害称为化学性皮肤灼伤。
(√)33、危险化学品无论整装储存还是散装储存都潜在有很大的危险。
(√)34、个人可以购买除农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35、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36、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均不得上岗作业。
(√)37、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38、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可由企业决定是否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39、在封闭空间内实施焊接及切割时,气瓶及焊接电源可以放置在封闭的空间内。
()40、在氧化反应设备系统中宜设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41、根据可燃物的临界压力,对于燃烧爆炸危险性特别大的物质的生产,在密闭容器内负压条件下进行就比较安全。
(√)42、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43、生产危险化学品必须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4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规定: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应重新取样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动火分析。
(×)45、风险是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后果。
(×)46、可燃物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称为完全燃烧。
(√)47、电晕放电释放的能量较小。
(√)48、应急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49、装有阻火器的甲类、乙类可燃液体地上固定顶罐,当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保护和防雷接地。
(×)50、一切爆炸品严禁与氧化剂、自燃物品、酸、碱、盐类、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和钢铁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二、单选题 (每题1分、共40题40分)51、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C )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A.3 B.5 C.652、为防止直击雷危害,(A )kV及以下的高压变配电装置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
A.35 B.110 C.22053、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应立即将中毒者及时送往(B )急救。
A.通风场所 B.医院 C.戒毒所54、爆炸品仓库要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防止( B),一般库温度控制在15~30℃。
A.雨淋 B.阳光直射 C.风吹55、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最佳防护措施是( C)。
A.IT B.TT C.TN56、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A )。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B.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 C.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57、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由(B )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受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对其核发的安全标志负责。
A.国家质检部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国家公安部门58、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左前方必须悬挂黄底黑字(A )字样的信号旗。
A.“危险品” B.“危险化学品” C.“化学品”59、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 C)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管理不善 B.危险 C.事故6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B )及其危险程度,可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两种形式。
A.影响大小 B.波及范围C.爆炸程度61、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A )派人参加。
A.人民检察院 B.事故单位 C.事故单位上级部门62、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条件保持情况的监督检查属于专项(C )。
A.治理 B.举报 C.监督检查6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64、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根据物质的(A )和储存量的大小分为整装储存和散装储存两类。
A.理化性状 B.危险特性 C.化学性质65、抗静电添加剂是一种化学药剂,具有(A )。
用于加速静电的导出,消除静电的危险。
A.良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 B.绝缘性或较强的吸湿性 C.良好的绝缘性或较强的水解性66、气瓶发生化学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
A.气瓶中气体发生混装(可燃气体和氧气) B.气瓶充装过量 C.维护不当67、生产经营单位的(A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A.主要负责人 B.分管负责人 C.主管人员68、生产经营单位(C )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A.特殊情况下可以 B.可以 C.不得69、输送可燃气体宜采用( C)。
A.潜水泵 B.磁力泵 C.液环泵70、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A )程度。
A.最低 B.中等 C.最高71、未焊透是焊缝存在的一个缺口,因而往往是(B )破坏的起裂点,也会导致疲劳破坏。
A.弹性 B.脆性 C.刚性7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A )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
A.托运人 B.运输单位 C.承运人73、对中毒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 A)。
A.心脏胸外挤压术 B.心脏按摩术 C.注射强心针74、根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6号令)规定,库房内不得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
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离不得少于(A )米。
A.0.5 B.1.0 C.1.575、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A )要求。
A、赔偿B、补贴 C、救济76、易燃液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A )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A.接地 B.防火 C.监测77、通风、正压型电气设备应与通风、正压系统联锁,停机时应先停(B )。
A.通风设备 B.电气设备 C.总开关78、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C )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1 B.2 C.37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同时报告本级( C)。
A.工会 B.公安机关 C.人民政府80、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C )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A.专业技能 B.经济条件 C.安全生产条件8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C )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