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地图
D
A
C
等高线图
A
洼地 B
B
C
洼地 D
剖面图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3、山谷:中间低、两边高,等高线数值由中间向两边增高。
M
B
A
B DM
C A
等高线图
C
M
D
剖面图
特别注意:山谷常常发育成集水线,形成河流。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B )
A.①③ C.①③
(五)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1、垂直气温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 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可以计算另 外一个地方的气温。
例:如图,根据已知条件,
请求出山脚处B的温度。
A 13℃
500m
16℃ B
(五)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2、相对高度的计算: ①当两地在都在等高线上时:H相=HA-HB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指向标箭头指示南北方向
海陆轮廓法 极地陆地为南极,极地为海洋为北极
经度法
东经度增大方向为东,减小方向为西 西经度增大方向为西,减小方向为东
纬度法
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 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三)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图例的文字或数字。
(二)方向
地图中常用方向判断法②:方向标指向法
方法:将指向标平移到需要判断方向的地方,再判断方向。
例:图中从公路C处到公路D处,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二)方向
地图中常用方向判断法③:一般指向法 方法:面朝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图中的公厕在田径场的什么方向?
(二)方向
常用方法
辨别方法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四、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一)选点
①大坝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
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如下图)
(一)选点
②气象站的选择: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③疗养院的选择: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
新的阳坡。一般在山麓、湖滨、海滨建疗养 院。 ④电视塔的选择:多建于地势较高的地区
例尺最大的是? 丙
(一)比例尺
5、例尺中的数量关系:①
实地范围面积不变时,比例尺越大,则地图面积越大 实地范围面积不变时,比例尺与地图的面积成正比。
图上1cm表示实地距离400km
图上1cm表示实地距离800km
(一)比例尺
6、比例尺的扩大与缩小
设原地图比例尺为1,比例尺扩大n倍,则面积扩大n²倍; 设原地图比例尺为1,比例尺扩大n倍,则扩大后比例尺为(n+1) 设原地图比例尺为1,比例尺扩大到n倍,则扩大后比例尺为n
(六)地形剖面图
例:读等高线地形图(已知a>b>c>d),如果沿着图中的PQ作剖
面图,可能会是下图中的( C )
Q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1、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数值由中间向四周降低。
山顶
山顶
A
B
D 山顶
A
B
C
等高线图
C
D
剖面图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2、洼地: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数值由中间向四周增高。
( B= ) S
3、表示形式:①数字式: 1 或1:500000
500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5千米
③线段式:
4、三种表现形式的转换:(1)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单位要统 一,千米转换成厘米加5个0;厘米转成千米去掉5个0.(2)三 种比例尺要灵活转换。
(一)比例尺
5、比例尺中的数量关系:①
等高线 稀疏 。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5、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坡度的陡缓程度。
同一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公式: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例:四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比例
尺,坡度最大的是( )
A
B
C
D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 用于同一幅图中
设原地图比例尺为1,比例尺缩小n倍,则面积缩小1/n²倍 设原地图比例尺为1,比例尺缩小n倍,则缩小后比例尺为(1-1/n) 设原地图比例尺为1,比例尺缩小到n倍,则缩小后比例尺为n
(二)方向
地图中常用方向判断法①:经纬指向法
方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或写出坐标比较方向)
例:图中A在B、B在C、B在D的什么方向?
根据剖面线来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思路: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部位与 剖面图是否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最低中断过程与剖面图 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 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 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
100 200
B
如图:山顶A点到山脚B点的剖面图,等高线先密后疏,对应的 地形坡度先陡后缓,是凹坡,山顶A点到山脚B点的连线中间没 有障碍物,两点可以相互看到。
(八)通视问题(先画出剖面图)
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地面上两点中间如果存在障碍物, 则这两点之间就无法相互看见。 (2)凸坡:等高线从高往低处先疏后密,剖面图坡度先缓后 陡,坡向外凸。山顶与山脚无法相互看见。(如下图)
B.②③ D.④③
特别注意:山谷常常发育成集水线,形成河流。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4、山脊: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数值由中间向两边降低。MBDMABA M
C
等高线图
C
D
剖面图
特别注意:山脊常常发育成分水岭,不形成河流。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5、鞍部:两座山顶之间较低的区域。
鞍部
D A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6、高谷低脊:等高线往高处凸是山谷,网低处凸是山脊
A
300m 200m 100m
CB
①等高线往高处凸,中 间低,两边高,该凸中 间箭头处形成山谷
300m
200m
C
100m
A
B
①等高线往低处凸,中 间高,两边低,该凸中 间箭头处形成山脊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6、高谷低脊:等高线往高处凸是山谷,网往低处凸是山脊
C
等高线图
鞍部
A
B
鞍部
B
C
D
剖面图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形
6、陡崖:垂直方向上高度急剧下降的地形区。
(七)等高线地形图中五种常见地形
(八)通视问题(先画出剖面图)
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地面上两点中间如果存在障碍物, 则这两点之间就无法相互看见。 (1)凹坡:等高线从高往低处先密后疏,剖面图坡度先陡后 缓,坡向内凹。山顶与山脚可以相互看见。(如下图)
(五)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3、陡崖高度的计算: ②陡崖的相对高度:设该图等高距为d,该陡崖相交
等高线数目为n,则该陡崖相对高度为: (n-1)*d<H陡≤(n+1)*d
例:如上图,(4-1)*100< H陡 ≤(4+1)*100
即300< H陡 ≤500
(六)地形剖面图
概念: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
B A
例:如上图,H相=HA-HB=400m - 100m=300m
(五)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2、相对高度的计算: ②当两地不在等高线上时:设该图等高距为d,
两点之间的等高线数目为n,则: (n-1)*d<H相≤(n+1)*d
A
例:如上图,(3-1)*100< H相 ≤(3+1)*100
即200< H相 ≤400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同线等高: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 等。
例:图中Ha=Hb=100m ; Hc=Hd=200m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2、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 同。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如果地图足够大,每一条 等高线最终都是要闭合在一起。
区域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2节:地图
第2节 地图
本节主要内容: 一、地图的三要素 二、等值线地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第2节 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2、方 向 3、图例和注记
(一)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详略程度)
图上距离
T
2、公式:比例尺= 实地距离
比例尺不变时,地图面积越大,则表示的实地范围面积越大 比例尺不变时,图幅面积与实地范围面积成正比。
(一)比例尺
5、比例尺中的数量关系:②
地图面积不变时,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实地范围面积越小 地图面积不变时,比例尺与实地范围面积成反比。
比例尺大、更详细、实地小
比例尺小、更简略、实地大
(一)比例尺
例:如果下面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四图中比
例:图中①处、③处是山脊;②处、④处是山谷。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7、比高更高、比低更低: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中的封闭等高线 数值与这两条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比,比高更高、比低更低。
如图:
①M外围封闭的等高线数值,与外侧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 200m等高线相同,则M应该比200更高,是一个山顶; ②N外围封闭的等高线数值,与外侧等高线中数值较低 的100m等高线相同,则N应该比100更低,是一个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