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铜盐的用途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铜盐的用途
D. 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K2SO4+2CuI↓+I2,可知:每转移2 mol电子生成2 mol CuI,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根据题目信息推断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利用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氧化剂大于还原剂;物质的还原剂: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还原剂大于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等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利用及对陌生信息的接受与应用能力。
2.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Cl(aq) NaHCO3(s) Na2CO3(s)
B.CuCl2 Cu(OH)2 Cu
C.Al NaAlO2(aq) NaAlO2(s)
D.MgO(s) Mg(NO3)2(aq) Mg(s)
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深黄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将少量铜丝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温度控制在50~60℃,通入O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制得硫酸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写出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在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①甲同学猜想:黑色固体是未来得及溶解于酸的CuO,其猜想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u+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黑色固体除CuO外,还可能含有Cu2S和CuS,其理由可能是___(填字母)。
B.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发生反应:SO2+2H2O+I2=H2SO4+2HI,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碘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被还原,所以I2作氧化剂,B错误;
C.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发生反应:SO2+2H2O+I2=H2SO4+2HI,因为I2不断被还原消耗变为I-使碘水褪色,SO2体现强还原性,而不能表现漂白性,C错误;
B.CuCl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葡萄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不能得到铜,故错误;
C.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偏铝酸钠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偏铝酸钠固体,故正确;
D.MgO(s)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硝酸镁溶液电解实际是电解水,不能到金属镁,故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二、综合题
11.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有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再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填空。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Cu2+
4.7
6.7
Fe2+
7.0
9.0
Fe3+
1.9
3.2
(1)操作I加入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
【解析】
【详解】
A选项,《抱朴子》中“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可溶性铜盐,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置换出铜,故A正确;
B选项,“强水”能蚀五金,“强水”是指硝酸,故B错误;
C选项,唐诗《放灯》中“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火树银花”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C正确;
D选项,《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碱”来自草木灰,是K2CO3,故D正确;
C项、MnO2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项、炭粉与SiO2高温发生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导致溶液转化为过饱和溶液,会析出Na2CO3·10H2O晶体是解答的易错点。
7.A
【解析】
C.唐诗《放灯》中“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火树银花”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6.下列变化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前后不变的是
A.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B.铅丝插入Cu(NO3)2溶液中
(5)若要得无水CuCl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铜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有+1、+2。
(1)工业上可利用反应Cu2S+O2 2Cu+SO2制取粗铜,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当消耗32gCu2S时,转移电子数目是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铜盐的用途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厂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一性质设计的
B.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C.铜属于重金属,化学性质不活泼,使用铜制器皿较安全,但铜盐溶液都有毒
D.SO2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但可应用于某些领域杀菌消毒
C.双氧水中加入MnO2粉末D.炭粉与SiO2高温混合
7.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尼龙-66是一种热固性塑料
B.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金刚石
C.高浓度二氯甲烷有麻醉作用,切忌吸入或与皮肤接触
D.波尔多液具有杀菌作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可用于药物的合成
B.钠和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C
【解析】
【详解】
A项、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导致溶液转化为过饱和溶液,会析出Na2CO3·10H2O晶体,固体质量增大,故A错误;
B项、铅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铜,铅丝与Cu(NO3)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铜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铅,固体质量减小,故B错误;
A.在2CuSO4+4KI=2K2SO4+2CuI↓+I2反应中,Cu2+化合价降低,Cu2+作氧化剂,I2是I-失去电子形成的,I2是氧化产物,根据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Cu2+>I2;在反应SO2+2H2O+I2=H2SO4+2HI中,碘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I2作氧化剂,SO2被氧化,SO2作还原剂。由于物质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因此氧化性:I2>SO2,故氧化性:Cu2+>I2>SO2,A正确;
a.Cu2S和CuS都是黑色的
b.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还可能放出O2
c.浓硫酸是氧化剂,铜是还原剂,Cu的化合价升高与S的化合价降低有多种可能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工厂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粒带电这一性质设计的,不是胶体带电,故A错误;
B.铝、氧化铝具有两性,酸、碱还有盐等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故B正确;
10.以下是从中国古代著作中摘取出来相关涉及化学叙述的解说,其中错误的是
A.“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区分硝石与朴硝(Na2SO4)
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2CO3
【详解】
A.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尼龙-66是尼故B正确;
C.二氯甲烷对肝与神经系统有一定毒性,高浓度时对人有麻醉作用,切忌吸入或与皮肤接触,故C正确;
D.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Cu(OH)2·CuS04),波尔多液本身并没有杀菌作用,当它喷酒在植物表面时,由于其粘着性而被吸附在作物表面。而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酸性液体,加上细菌在入侵植物细胞时分泌的酸性物质,使波尔多液中少量的碱式硫酸铜转化为可溶的硫酸铜,从而产生少量铜离子(Cu2+),Cu2+进入病菌细胞后,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破坏其细胞中某种酶,因而使细菌体中代谢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即能使细菌中毒死亡。故D正确。
4.B
【解析】
【详解】
A.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它属于盐,A错误;
B.硫酸铜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正确;
C.铜是重金属,Cu2+会使人体内蛋白质变性,从而引发中毒,C错误;
D.铁盐的净水原理是Fe3++3H2O Fe(OH)3(胶体)+3H+,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发生沉降,D错误。
C.铜盐溶液都含有重金属离子Cu2+,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则铜盐溶液都有毒,故C正确;
D.二氧化硫本身不具有杀菌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所形成的新物质能起到杀死细菌、清洁消毒的作用,所以可以应用于某些领域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