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影验光-散光

检影验光-散光


+3.00D
+2.00DC × 110°
结果
最后的结果:+3.00DS/+2.00DC× 110 加上工作距离(67cm):+1.50DS/+2.00 DC× 110
检影步骤
1、让病人坐好坐舒适 2、戴好试镜架或者调好综合验光仪(R) 3、双眼均打开 4、让病人注视远处的目标(如视力表中较大
的字符,红绿视标,儿童应用一些吸引他 注意力的视标)
③处理方法 在视孔放置-0.50D柱镜片,缓慢旋 转柱镜的轴向手轮。同时不断调整检影镜投射 光带扫描的轴向,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光影在 瞳孔中央汇合。
注意事项
• 误差的来源:
– 检影的角度:通过检影镜观察到的反射光线与 视轴的夹角
– 被检眼调节的影响 – 工作距离产生的误差 – 检查者判断的误差
E
注意事项
散光定义:
1
散光定义:
桶形&轮胎形 桶形旋转面的旋转轴在圆弧的圆心以内 轮胎形旋转面的转轴在圆弧的圆心以外 基础弧子午线(镜度最小) 正交弧子午线(镜度最大)
散光定义:
1
散光定义:
垂直定律 散光的某一子午线所成的像为一垂直于其 本身的直线。
散光定义:
散光定义:
散光透镜:
平柱镜:只有一个子午线具有镜度 +2.00DC×90 球柱镜:两个正交子午线都具有镜度 +1.50DS/-3.00DC×180 度的标记“°”一般省略 球柱镜转换:形式不同但效果相同
• 屈光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在于中和的判断 和影动太慢
• 瞳孔的影动是检影镜摆动的结果,如果影动比 较难于判断的情况下,检影镜摆动过慢反而更 难看清影动
• 当影动难于判断时,应适当地加快检影镜的摆 动
注意事项
• 中和时的光影是最明亮最大的 • 非常暗和小的光影提示屈光不正的程度很深 • 如果估计为高度近视(病史或者远DC×180/-1.00DC×90 负柱镜形式 -1.00DS/-2.00DC×180 正柱镜形式 -3.00DS/+2.00DC×90
球柱镜转换练习
-3.00DC×180/+1.00DC×90 负柱镜形式 +1.00DS/-4.00DC×180 正柱镜形式 -3.00DS/+4.00DC×90
检影步骤
9、检查者一边摆动检眼镜,一边观察被检眼瞳孔中 的影动
10、分别顺着水平轴向和垂直轴向摆动检眼镜,并 迅速判断影动的性质
11、不移动位置,迅速的观察一下对侧眼的影动性 质
12、在被检眼前分别加足够的球镜使被检眼的远点 都在被检眼前(被检眼处于暂时性人工近视状态)
检影步骤
13、有助于被检眼放松调节,使调节处于静止状 态
球柱镜表示形式:
球柱镜转换
1.原式中的球镜度与柱镜度(包括符号)相加, 其代数和作为新的球镜度。 2.原式中的柱镜改变符号(正号变负号或负号 变正号)。 3.原柱镜轴向转90°(即原轴向小于或等于 90°,则加上90°;原轴向大于90°或等于 180°,则减去90°)。
和球、变号、转轴
球柱镜转换练习
午线逆动 ⑤ 影动的速度不同 ⑥ 眼底反光的亮度不同
眼底反光的形态
眼底反光在各个子午线上是不一致的。 各个子午线上有不同的屈光度,为了中和散
光,我们必须找到主子午线。然后用不同 度数的球镜或者球柱镜中和。(见图)
散光(在不同经线上光带的粗细不同)
破裂现象
怎样确定有无散光
• 在进行视网膜检影时又如何去发现散光呢? 答:旋转检影镜的光带去寻找破裂现象
一条主子午线 3、球镜不动,再加柱镜去中和另一条主子午线 4、在力量图上分别标出两子午线的屈光度 算出屈光不正的度数
球 – 柱法
同一只眼
找出主子午线的轴向
20°
110°
先用球镜中和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
+3.00D +3.00D
+3.00D
球镜和柱镜联合中和另一主子午线
+3.00D +5.00D
-1.50×180 -1.50/+1.50×90
眼底反光的形态
(1)球面屈光不正:眼底反光在各个子午 线上看起来都是一致的。任何方向的检影带 将产生同样的影动,将需要同样度数的镜片 中和。(见图)
球面屈光不正(近视或远视,所有经线上光带是一样粗细的)
眼底反光的形态
(2)有散光的屈光不正: ① 破裂现象 ② 宽度现象 ③ 剪动现象 ④ 影动方向不同,一个子午线顺动,另一个子
这种屈光状态是指由于眼的两条子午线上 度数不相等导致的。
严格意义上,即使正常生理状态,眼球各屈光成分上每 条经线上的屈光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找到一只完全 没有散光的眼睛,但轻微的散光量对视力无明显影响, 没有临床意义,一般无需矫正。
散光定义:
球性屈光不正
散光定义:
散光定义:
散光眼需要球柱镜矫正,即将两个焦点 移成一个焦点,同时落在视网膜上。 等效球镜:将包含柱镜的球柱处方计算 成单一的球镜。 等效球镜=处方中的球镜成分+柱镜的1/2。 等效球镜的大小决定了最小弥散圆的位 置。
14、也就是说,如果影动为顺动,就加足够的正 镜使其变为逆动
15、如果影动是逆动,并确定调节静止,则不用 加镜片
16、接着,检查者要将注意力放在确定右眼的屈 光不正状态上
检影步骤
17、旋转检影镜光带,观察各方位视网膜反光影动亮度、 厚度是否一致,影动是否连续等,判断是球性屈光不 正还是散光屈光不正。
散光定义:
散光面:不能对近轴物点折射或反射结成像 点的光学面。 具有两个正交子午线--最小镜度子午线、最大 近度子午线。 散光量:两个正交子午线镜度之差。 圆柱面 旋转面(环曲面&Toric面)
主子午线:具有最大及最小屈光力的方向为柱镜的主要方向,沿着 这两方面的线称为透镜的主子午线。
散光定义:
常见不规则影动分析:
(1)中央顺动
①表现 近视眼检影过程中,常发现视网膜反射光中 央已经开始顺动,而周边已逆动;远视正好相反。
②原理 常见于睫状肌麻痹验光,由于屈光间 质的球面象差所致。入眼的周边光线先聚后 散开,投照在视网膜的反射光的周边部,显 示近视状态,故为逆动;入眼的中央光线后 聚焦,达到视网膜还未聚焦,显示远视状态, 故为顺动。
怎样寻找主子午线?
※检影中,通过旋转光带来完成 在破裂现象消失的位置标记出主子午线位置
寻找主子午线
主子午线在哪里? 一条与光带相一致——30° 另一条则与其垂直——120°
如何去中和散光呢? • 散光——各条经线的屈光度不同 • 最大屈光度和最小屈光度——主经线
∴中和散光——分不同的经线去中和 ∴分别中和两条主经线
须关心另一条主子午线 3、取出球镜,再用新的球镜去中和另一条
主子午线 4、在力量图上分别标出两子午线的屈光度 5、算出屈光不正的度数
球 – 球法
同一只眼
找出主子午线的轴向
20°
110°
对两个子午线的影动分别进行评价
20°
这时的影动是什么?
用相应性质的球镜去中和
一条主子午线中和情况
+3.00D 0.00D
散光轴向标志
鼻端轴向标示法(bi-nasal notation)
90
90
180 T
00 NN
T180
散光轴向标志
特点 • 两眼水平线中央(鼻侧)为基点(0) • 面向被检者左眼顺时针方向、右眼逆时针
方向测定角度 • 左眼轴向与TABO不同 • 不利于眼镜制作调整
散光轴向标志
太阳穴标示法(bi-temporal notation)
+3.00D
另一条子午线中和的情况
+0.00D +5.00D
+5.00D
两次结果叠加在一起
+3.00
0.00 +
0.00
+5.00 =
+3.00 +5.00
最后的结果:+3.00DS/+2.00DC× 110
减掉工作距离(67cm):+1.50DS/+2.00 DC× 110
球 – 柱法
1、首先确定两个主子午线 2、用球镜先中和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无须关心另
球柱镜表示形式:
柱镜与柱镜 球镜与正柱镜 球镜与负柱镜 表现形式不同但总的效果等效。
球柱镜表示形式:
负柱镜形式
两个正柱镜相加,选屈光度绝对值大的作球镜。 一正一负相加,选屈光度为正值的作球镜。 两个负柱镜相加,选绝对值小的作球镜。
A为球镜与(B-A)的柱镜组合,轴向与柱镜B 平行。 B为球镜与(A-B)的柱镜组合,轴向与柱镜A 平行。
球柱镜转换练习
-1.00DC×75/+1.00DC×165 负柱镜形式 +1.00DS/-2.00DC×75 正柱镜形式 -1.00DS/+2.00DC×165
散光轴向标示
• 标准标示法(TABO法) • 鼻端轴向标示法 • 太阳穴标示法
散光轴向标示
散光轴向标志
特点 • 左右眼一致 • 从右端开始 • 逆时针旋转 • 范围:1-180 • 级率5°、1° • 度数符号“°”省略
检查提示),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就是在检影 时不断向病人靠近
• 对于高度近视,越接近远点,影动越容易判 断
• 如果还看不到明显的光影变亮,暗示为高度 的远视,则应该按照光影暗和慢的程度加适 当的正透镜
注意事项
• 工作距离影响光影的易读性和观察的准确性.两 者又互为对立关系
• 工作距离越短,影动越容易观察,但工作距离上 很小的误差就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距离越 短越是这样
+2.50DC×180/+1.00DC×90 负柱镜形式 +2.50DS/-1.50DC×90 正柱镜形式 +1.00DS/+1.50DC×1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