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摘要】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自学能力差。
(3)参与意识不强。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更新教育观念。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情感的培养。
4、优化课堂教学。
5、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6、认真把好考试关。
【关键词】兴趣;能力;参与;动机;情感;优化;评价;自信心;自尊心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学生由选拔择优转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数量,也同时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事实告诉我们,农村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尤为突出,而这种差距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影响尤为显著。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表现在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薄弱的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怕数学,烦数学。
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
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生自学能力差。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参与意识不强。
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
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
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
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而言之,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
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和进步。
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老师们任重而道远。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更新教育观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
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面向学困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那么怎样做呢?江苏省洋思初中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洋思初中的信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洋思初中对学困生从进校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也是学困生;课堂提问、演示和实验主要找学困生;作业检查、指导和批改学困生优先;教室座位安排满足学困生。
正因为如此,洋思初中在办学基础条件,生源无选择的情况下,连续多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都为100%。
2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老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2.1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线段的黄金分割”时,先介绍人体中黄金分割的例子: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
再让学生测量自身的高度,想一想要穿鞋的高度,使学生亲身感知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比如,每章或单元的测试,内容要适合学困生的低档题,考前适当介绍一些应试技巧。
这类考试,学困生一般都取得理想的成绩,看到自己的成绩,学困生们心理无比喜悦,对今后数学的学习充满了自信。
实践表明: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注重情感的培养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
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4.1教学要创新,要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这节课时,我创设了以下的参与情境:小明家要建一个抽水泵浇半山腰的果园,小河到果园的垂直高度为30米,倾斜角为60°,水管每米10元,求小明家要买多少水管,花多少钱?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也都跃跃欲试,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
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4.2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研究现实数学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现有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应是“ 适当的引导”,把握好“度”是最佳境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4.3适当开展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3x)2 =6x2 ,班上有1/3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4.4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
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
”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
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
一是口诀法:“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而大大则无解。
”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
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5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此,我们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
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
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
4.6因材施教,合理布置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
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
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5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
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
具体策略:5.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并发“表扬信”给家长,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