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


五、设计意图: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
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 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 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 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 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 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②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难点是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二、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 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生学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 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 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 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 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屏幕演示: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CCTV、RMB、P……)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习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 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比较年龄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三、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 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二)合作学习,领悟新知。 1、提出问题,感悟新知: 1 让学生分别提供父亲的年龄。选用一个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下列的学习。 2 提问:比较父亲比×××同学大 岁。 3 让学生推算在一年后,父亲的岁数是多少岁?2 年后,3 年后,……。 4 引导:能否用一个式子概括出同学们的所有算式? 5 提示:如果你们的年龄为 a 岁,那么你父亲的年龄是多少岁呢? 6拓展:老师比同学们大 24 岁,当老师 b 岁时,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自 己的岁数。 意图:从实际出发,以小学中的算术为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 示数
一、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 由于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 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原来的认识 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方程、函数以及代数的主要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 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
意图:通过合作、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些公式与运算律的字母表示方法,
3
加深学生对公式和运算律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一填: 1鸵鸟的奔跑速度为 70 千米/时,鸵鸟 2 时奔跑 t 时奔跑 千米。
千米,3.5 时奔跑 千米,
2 笑笑有 20 元钱,买书包用去 a 元,还剩下 元。
(1)a×0.8 写作 a0.8
()
(2)a×b×c 写作 abc
()
(3)5×5 写作 55
( ) (4)a+2 写作 2a
()
(5)b×2×c 写作 2bc
( ) (6)1×a 写作 a
()
(小结:数字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的乘号才能
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B 组)填空:
正方形周长 C=4a;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运算律
.
对比:比较加法交换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哪一种表示方法好?好在什么地
方?
小结:计算图形周长时,我们只要将相应数字代入公式即可解决,用字母表示数, 使数量关系的表示简单明了。(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再续游戏:你能用一句话结束 这首儿歌吗?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 12 条腿;……n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小结:这里的字母 n 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青蛙只数。它不仅表示了数,而且表
2、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 动手操作,摆出一个正方形。 2提出问题:摆 1 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4 根)那摆 2 个这样的正方形 需 要多少根小棒?摆 10 个呢?请算一算。摆 a 个呢?
2×4=8(根) 10×4=40(根) 3 电脑演示:
正方形个数
1
2
3
……
a
小棒根数
1×4
2×4
3×4
……
示了青蛙的只数 n 与它的嘴的数目 n,眼睛的数目 2n,以及腿的数目 4n 之间的数 量关系。
意图:继续从儿歌入手,加深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再次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2、归纳公式:既然用字母表示数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就将以前学过的有关图 形的计算公式、运算律用字母表示来表示。(图形中用“a 表示边长(或长),b 表 示宽,c 表示周长,s 表示面积。”)
4
1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意图:从常见的简写字母表示一些特定的事物,简洁明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给学生一种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印象,也为下面的用字母表示数埋下伏笔。
2、由儿歌引入新课: 1“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青蛙 2 张嘴,3 只青蛙 3 张嘴,……”这首歌能唱 完吗 ? 2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所以我们可以说“n 只 青蛙 n 张嘴。”这样唱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3像这样从一只青蛙、二只青蛙到很多青蛙,我们可以用字母 n 来表示,这 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意图:从儿歌入手,学生感觉比较亲切,也降低了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难度与知 识间的衔接。
3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 80 厘米,长是 x 厘米,面积是
厘米 2
2、说一说:你能仿照“数青蛙”这首儿歌,自己编一首儿歌,并用含有字母的式
子结束全歌吗?
意图:综合运用,加深印象与知识的应用。
(五)归纳总结。 1、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吗? 2、总结: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简明地表示一些数量关系,图形的计算 公式,运算律等等…… 3、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 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一次飞跃。因此,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①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过程方法目标:①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 性。
②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①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a×4
(4)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①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写为“点”或者省略不
写;
②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意图:从找规律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强调表示的
2
规范性,让学生既能从实验中得到数学规律,又要掌握数学表示的严密性。
(5)练习: (A 组)判断下列各式的简便写法是否正确:
(1)1 只手有 5 个手指,2 只手有 10 个手指,n 只手有
个手指。
(2)我们每 76 年才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元 s 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将是
公元 年。 (6)小结: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之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易记。 意图:通过两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与格式,由浅入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