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时间:…10…分钟)首先自我介绍,进行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和地基基础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及目标。

结合中外建筑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模块0 绪论教学目的: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绪论【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发展简史的展示【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于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的概念的回顾,熟悉本课程的内容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本模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基础。

土是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复杂多变的物质,有常用于隐蔽工程,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所以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对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组成教学目的:1、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土的组成【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二)土的组成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于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的概念的回顾,熟悉本课程的内容,了解土的组成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为了对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有所了解,还需要对土的三相组成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研究。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物理指标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的工程分类【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二)土的换算指标【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5…分钟)(三)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四)土的换算指标【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间:…10…分钟)对于土的物理指标进行换算,检查提问学生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为了客观地反映土的工程性质,物理状态指标的研究必不可少,主要包括无粘性土的密实状态及其指标,黏性土的稠度状态及其指标。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五)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六)土的换算指标【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5…分钟)(七)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八)黏性土的含水量【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对于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的理解,及其计算,检查提问学生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了来了解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因此,必须选用对土的工程性质最有影响、最能反映土的基本属性,又便于测定的指标作为土的分类依据。

我国分类方法迄今尚未统一,不同部门也有各自的分类标准,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种是按粒度成分,第二种是按塑性指标,第三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分类法。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岩土的工程分类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分类了来了解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关于地基土分类较为简单。

它按土颗粒大小、粒组的土颗粒含量或土的塑性指数把地基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6大类,然后再进一步划分。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25…分钟)六种地基土的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9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对于岩土的六大分类进行回顾,理解,检查提问学生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 新课导入: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穿越珠江约400m 。

沉管埋深标高在-5.00~-12.50m ,水下开挖深度达到7.00~11.00m ,依据有关资料。

隧道施工将遇到较多岩土工程问题,随即遇到重力计算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指导隧道施工,并供类似工程应用。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明白地基中的土的应力计算有何作用吗?都考虑几种情况? 本模块以土中应力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应力计算为例。

教学内容:模块二 土中的应力 一、土的自重应力 教学目的:掌握土的自重应力及基本计算公式,掌握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

【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1、基本计算公式zF W F cz γσ==2、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i i ni n n cz h h h h γγγγσ∑==+++=12211...。

【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25…分钟)1、基本公式的介绍2、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的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做例题2.1、2.2。

【步骤五】 小结 (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矩形基础中点的应力计算,矩形基础角点的应力计算,掌握用角点及时任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5…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地基土在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

地基的沉降主要是指地基在竖直方向的变形。

较小的沉降不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正常使用,较大的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将会严重影响其安全使用,如房屋或桥梁倾斜、开裂。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地基设计时,必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沉降计算,估算沉降时间的发展及其趋于稳定的可能性。

本章主要介绍土的压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土的压缩性指标及测定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等。

教学内容:模块二地基沉降计算一、土的压缩二、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教学目的:掌握压缩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掌握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1、土的压缩实验2、压缩性指标3、分层总和法4、规范法【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5…分钟)1、土的压缩实验介绍2、压缩系数a,压缩指数Cc ,压缩模量Es的概念介绍和表达式含义3、分层总和法基本步骤介绍,例题演练,规范法介绍【步骤四】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步骤五】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

做课后习题,相互讨论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时间:…10…分钟) 土的压缩实验,压缩系数a ,压缩指数Cc ,压缩模量Es 的概念和表达式,分层总和法基本步骤,规范法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5…分钟) 新课导入:上节已经讨论了地基最终沉降来那个的计算问题,然而在工程实践中,常因建筑地基的非均质性、建筑物荷载分布不均及相邻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除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外,还必须了解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沉降量以及在不同时期建筑物各部位可能产生的沉降差,以便采取适当措施,例如控制施工进度、考虑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