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

破釜沉舟文言文答案【篇一:十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005-9)一.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④成教⑤也。

”遂烹⑥彘也。

(选自《韩非了》)【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

她哄孩子说:“如果你回去(乖乖地呆在家里),(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煮肉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看见)曾子正要逮猪准备杀掉。

她上前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同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和小孩不能开这样的玩笑。

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把父母当作学习的榜样,听从父母的教导。

今天如果欺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欺骗。

母亲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说完这话,曾子就(把猪杀掉)给孩子煮肉吃。

【解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曾子为了妻子的一句戏言而杀掉猪,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区区一头猪,怎能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相提并论?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如果小时候就不能做好,又怎能期待将来能够做好呢?二.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简介】骆宾王(约630-684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

【赏析】蝉,居高枝,饮风露,与世无争,因此历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事入狱,狱中他写出了这首诗,诉说自己的冤屈。

在这首诗中,用真挚而充沛的感情,抒写了自己含冤莫辩的深切哀痛。

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借蝉明志,既向知己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自己高洁、无私的品质。

诗的首联,是个工整的对偶句。

上句中“西陆”点明时令已是秋天,“蝉声唱”指蝉的鸣叫。

在狱中,诗人失去了自由,听了寒蝉时断时续的鸣叫,深感凄楚。

下句“南冠”是个典故,见于《左传》:“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在这里,既点明“在狱”,又点出了自己是南方人。

一个“唱”字,诉说了诗人心中无限惆怅与悲戚。

一个“深”字,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情。

颔联紧承上联,诗人像是在对蝉倾诉,又像是自言自语:黑发对白头诉苦,痛苦更难以忍受!当然这里的“玄鬓”与“白头”不一定是写实,但却是诗人内心痛苦的真实写照。

犹言即使阵阵凄鸣寒蝉也比自己此时更有生机,为什么偏偏它还来对自己苦苦吟唱!颈联写得无比沉重。

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描写自己的境况。

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它才难以飞行;秋风频吹,蝉的声音就传不到远方。

这不正是诗人此时此地的处境么?“重”、“多”二字不仅是秋蝉所面对的现实,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困顿和无以言说的痛苦现状的真实写照。

尾联以无奈的慨叹结束全诗,在无人看重“高洁”的现实中,又能向谁表白自己纯洁的内心呢?总之,这首咏蝉诗,明白如话,处处以蝉自譬,贴切自然,对仗工整,深沉而富有抗争性,使这首咏蝉诗在历代同类题材的诗作中一直被人推崇,备受人们的喜爱。

三.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②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③,具太牢④以为膳。

鸟眩视⑤忧悲,不敢食一脔⑥,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⑦【译文】从前,有一只海鸟飞到鲁国的城郊,鲁国的国君恭恭敬敬地将它迎进了庙堂,献上好酒请它喝,演奏动听的《九韶》为它取乐,摆下丰盛的宴席作为它的膳食。

海鸟却被搞得眼花瞭乱,失魂落魄,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死了。

这是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养鸟,而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

【解读】鲁国的国君对海鸟的照料可谓细致入微,对海鸟的用心可谓良苦,但是最终却把海鸟弄死了。

是啊,这鲁侯地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养鸟,而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养鸟。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主观愿望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否则,即使你的愿望再好,也会事与愿违的。

四.高山流水伯牙①善鼓琴,钟子期②善听。

伯牙鼓琴,志③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④【注释】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楚国人,在晋国当上大夫。

②钟子期:楚国的樵夫,精通音乐。

曾与伯牙结为兄弟,后来,钟子期早死,伯牙悲痛至极,在他的墓前弹了最后一曲,然后将瑶琴摔碎,发誓不再弹琴了。

③志:心中④兮:助词,相当于“啊” 【译文】俞伯牙善于弹奏瑶琴,钟子期很会欣赏。

伯牙弹琴赞美高山。

钟子期听后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雄伟壮观的泰山!。

”伯牙弹琴赞美流水。

钟子期接着说:“妙啊!浩浩荡荡,真像奔腾澎湃的江河!”只要是伯牙通过琴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钟子期都会准确领会其意。

【解读】春秋时期,伯牙是音乐大师,钟子期是一位深知音乐奥秘的音乐欣赏家,两个人的友情是典型的“义”气相投。

当时,伯牙是晋国上大夫,而钟子期只是山间一樵夫,他们成为莫逆之交,毫无功利成分可言。

伯牙鼓琴,心里无论是想着高山还是流水,钟子期总会从其弹出的琴声中听出来。

就在伯牙回国专门探寻钟子期时,得知他已经离开人世,于是伯牙便将瑶琴在好友墓前摔得粉碎,并发誓从今以后不再弹琴。

义至如此,不禁令人叹为观止了。

“高山流水谢知音”的典故也由此盛传不衰,不仅成了高雅音乐的代名词,而且也形容好朋友相识、相知的最恰当的比喻。

五.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流寓巴蜀时写的。

诗写夜泊之景,每句一景,共四景。

头句写月“江月去人只数尺”,这里的“江月”指水中月影;“去”,距离。

全句的意思是:水中的月影距离船上的人只有几尺远。

江中月影近人,表明江中无风无浪,写出了江水清明、月夜宁静安谧的美景。

次句写灯“风灯照夜欲三更”,这里的“风灯”,指用纸罩住的桅杆上的“灯”,可避风。

全句的意思是:船中的桅杆上悬挂着照夜的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冷淡而柔和。

写出了当时的宁静夜景。

三句写鹭“沙头宿鹭联拳静”,这里的“沙头”,指沙滩、江岸;“拳”,弯曲、屈曲。

全句的意思是:沙滩上成群的白鹭弯曲着身子,在夜晚睡得那样恬静。

诗人对“沙头白鹭”的描写,表现了夜的“静”美。

末句写鱼“船尾跳鱼拨刺鸣”,这里的“拨刺”是象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全句的意思是:(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原来是一条大鱼跃出那波光粼粼的水面。

这里以动写静、以声破静,俞见其静。

作者运用衬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实是“一句一绝”。

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中陆地、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夜泊图”。

读之如身临其境,由境会意,给人以静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六.小善不为君子不谓①小善不足②为也而舍之,小善积③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④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是故积羽沉⑤舟,群轻⑥折轴,故君子禁⑦【译文】君子不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舍弃它,小的好事积累起来便成为大的好事;不认为小的坏事没有什么妨害而去做,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是大的坏事。

所以,羽毛虽轻,积累多了可以使船沉没;物体虽轻,数量大了,可以压断车轴。

因此,君子在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要加以制止。

【解读】三国时期,刘备在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中说:惟德,能服于人。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

为人处事,就应该于小处不可随便。

我们所说“防微杜渐”,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破釜沉舟1.解释下列句中的“绝”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为绝妙()②群响毕绝()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绝其甬道()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属”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神情与苏黄不属()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诸候皆属焉() 3.翻译“项羽乃悉引兵渡河”译:4.在解救巨鹿之战中,正面描写楚军下定决心,不留后路的句子是。

5.源于这段历史故事的成语是喻。

(二)沐猴而冠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可霸。

”项王见秦宫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一种酷刑)说者。

1.解释加点的字①居数.日()②收其货宝妇女而东.()③又心怀思.()④烹说.者() 2.选出注解有误的一项()a.引兵西屠.(杀进) b.人或.说项王(有的人) c.可都.可霸(建都) d.果然.(样子)3.翻译①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译:①2② 4.关中宜于建都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答: 5.哪些句子表现了项羽的残暴?答: 6.哪些句子表现了项羽眼光浅短?答:(三)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候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用一成语给上文另取一标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项王军壁.垓下()②常幸.从()③骓不逝.()④歌.数阙()⑤美人和.之()⑥左右皆泣.()3.翻译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候兵围之数重②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译:①② 4.这个故事在京剧里的剧目是。

5.源自本文的成语是6.结合所知的历史知识,略谈项王失败的原因。

答:(四)(宋)太祖(a)弹雀于后园,有群臣..(一位大臣)称有急事相见,①太祖(b)见之,其所奏,(c)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②臣以(d)急于弹雀。

”上(e)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其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③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1.下面有五个副词,根据文中表达需要,与文中字母对应,请填在横线上。

a- b- c-d-e-(愈乃尝尚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太祖(a)弹.雀于后园()②上怒诘.其故()③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④汝怀齿欲讼.我耶() 3.翻译文中①②③句译:①②③ 4.文中太祖的态度先是怒,后来却突然转怒为悦,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5.给本文拟一个小标题(五)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