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几种重要的育种方式对比表格(详细)
(完整版)几种重要的育种方式对比表格(详细)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转基因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 Nhomakorabea变异基因重组
特点
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可产生新的基因、新的性状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获得植株器官大,营养丰富
使生物获得外源基因
常用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用秋水仙素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转基因(DNA重组)技术,把目的基因引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育种程序
甲×乙
↓
F1
↓
F2
↓
Fn
性状能稳定
遗传的新品种
原品种
↓
↓
多种变异类型
↓
↓
新品种
原品种
↓花药离
↓体培养
单倍体植株
↓秋水仙
↓素处理
纯合可育个体
原品种
(秋水仙素处理)
↓
染色体加倍的个体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培育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抗虫棉
几种重要的育种方式
缺点
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周期长,育种筛选过程复杂;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有利变异少,需要大量处理试验材料;
突变具有不确定性,盲目性大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发面难以开展
技术要求高,成功率比较低,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实例
矮杆抗锈病小麦品种的培养
青霉素高产菌种,太空椒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矮杆抗锈病小麦
【4】目的基因的表达、检测和鉴定
优点
育种的目的性较强,能使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
能够提高变异的频率,产生多种多样的新类型;使后代性状稳定,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形状,增强抗逆性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目的性强,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