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科室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普外科科室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目录
目录 (1)
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修订日期:
⑴对有自杀倾向的病人立即汇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
⑵立即通知家属并留陪客24小时陪护。
⑶与病人交谈,了解掌握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进行疏导,与医生商量是否需请精神科医生协助治疗。
⑷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①将病人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移去病房一切可以作
为自伤的物品。
②与家属讨论患者病情、自杀原因、性格等,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要求家属陪伴及亲人多来探望。
③消闲疗法,如阅读、看电视等分散病人注意力。
④如因疾病痛苦而自杀,应尽量使病人舒适,可增加止痛镇静剂的使用。
言行态度要友善,耐心照顾,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⑤联络社会医务工作者予以协助,如经济问题。
⑥病人病情稳定后,仍需继续留意病人的情绪和行为,以防自杀行
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修订日期: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保存好更换下的输液器及液体(夜间或节假日放入冰箱内保存)。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可是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并同保留的输液器和药液一起送制剂室检验。
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修订日期: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
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
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
封存患者的主观部分的复印件。
4. 主观病历为:死亡病历讨论记录、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
5. 封存的病历由医务处保管,晚间及节假日由院总值班保管,次日或节假日后移交医务处。
6. 如为抢救患者,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齐。
【程序】
提出申请→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报告→双方共同在场
时现场封存复印件→医务处保管→抢救病历6 h内补齐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人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修订日期:
要防止HIV医院内感染就应当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操作的意识,在医疗服务中执行普遍性防护原则,严格遵守预防医院感染的操作规程。
要强调对每个病人、每次操作都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不能仅在处理HIV感染者或病人时才强调这些措施。
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
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急救流程
生效日期:2014年04月01日修订日期:
传染病等异常事件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4年04月01日修订日期:
大批创伤患者抢救流程
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修订日期:
大批食物中毒患者抢救流程
生效日期:20141年4月1日修订日期:
火灾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4-4-1 修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