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

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

行业资料:________ 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0 页防灭火安全操作规程第1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煤矿的消防灭火工作人员。

第2条消防灭火工应完成下列工作:1、从事煤矿消防和灭火工作。

2、检查维护消防水管及相关设施。

3、负责井上下消防器材库设备、材料的管理工作。

二、上岗条件第3条消防灭火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还要符合消防要求的其他资质。

第4条消防灭火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熟悉矿井避灾路线。

2、熟悉消、灭火机具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3、煤炭自燃过程和机理。

4、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规定浓度。

5、矿井通风基础知识。

6、各种灭火方法及操作规程。

7、熟悉《煤矿安全规程》中对防灭火的有关规定。

8、熟悉井上下消防器材库设备、材料的数量及存放情况。

9、了解井下各种气体超限的危害及预防知识。

三、安全规定第5条矿井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上下),按有关规定备齐必备的消防材料。

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换过期材料。

第6条必须保持井下消防管路系统、设施的可靠、完好,水量充足。

第 2 页共 10 页第7条熟悉井下各消防材料的存放地点、种类。

第8条操作过程中,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233~238条规定以及灭火措施执行。

第9条在防灭火时要随时注意风流的情况,有危险要撤出人员。

四、操作准备第10条带齐、检查所用各类器具,保持完好。

第11条学习、掌握灭火任务,熟悉消防器材存放地点。

五、操作顺序第12条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查器具-----按措施灭-----检查灭火效果-----记录。

六、正常操作第13条当火源位于人员可以直接到达的地区、火灾初期以及火灾周边无瓦斯等气体积聚时,可以选择采用直接灭火法。

第14条首先进行瓦斯等气体的检查,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按计划实施灭火。

灭火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情况,不适宜工作时,应将全部人员撤出。

第15条需要临时支护的巷道,如果需要使用坑木,应预先用水湿透后再进行支护工作。

第16条直接灭火前要检查水路,保证充足、可靠的水量。

第17条挖除火源前要备足填充、覆盖材料,同时要保证能将清挖出的燃烧物及时运走。

第18条计划好排风路线,并检查确保畅通,并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第19条直接灭火法的操作,应:1、用灭火器材由外向里,逐步缩小火区范围。

第 3 页共 10 页2、在挖除火源以前,先用大量的压力水向火源喷射,喷射时由外向内、控制水量、水压等,防止发生水煤气爆炸。

再用手镐或耙子将燃烧物体扒出。

3、待火势熄灭后、火源范围小且能直接到达,可燃物温度已降至70℃以下,且无复燃或引燃其他物质的危险时,挖除火源。

4、挖除火源这一工作要由矿山救护队来担任,部分消防灭火工可配合作业。

5、扒出余火,用水彻底浇灭,并运出井外。

6、挖除火源后形成的空洞,要用不燃性材料(砂、黄土、矸石等)填实。

填实时要注意顶板情况,严禁冒险作业。

7、挖除的范围要超过发热的煤炭以外1+3米深、进入煤体温度不超过的地方。

8、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第20条用水灭火时,水流方向要与风流方向保持一致。

第21条采用直接灭火法时,要在火源的上风侧和下风侧设置水幕,进行降温、除毒气。

第22条挖除煤炭需要爆破时,除了需要遵照爆破工操作规程外,还要对炮眼采取注水降温的措施,使炮眼温度降至123以下。

第23条直接灭火时,不得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油料火灾。

第24条采用直接灭火法无效或火区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隔绝灭火法。

在进行构筑防火墙时有3种方法:1、先进后回法,即先封闭进风侧,然后封闭回风侧。

利于接近火源,实施直接灭火。

(1)在进风侧新鲜风流中,构筑临时密闭,遮断风流,控制火势。

第 4 页共 10 页(2)在回风侧构筑临时密闭。

(3)在临时密闭外面,构筑永久防火墙(进、回风侧)。

2、先回后进法,即先封闭回风侧,然后封闭进风侧。

利于防止事故蔓延。

3、进回风两侧同时封闭法。

利于防止瓦斯爆炸。

临时密闭和永久防火墙的施工操作,可以参考通风设施工的规定。

七、收尾工作第25条检查灭火后的效果。

第26条清理现场,保持整洁。

防灾减灾还得靠技术xx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153名被困职工的生命,xx年3月28日-4月6日,在山西王家岭煤矿展开了一场矿难大营救。

由于井下抽水进展缓慢,救援情况复杂,救援指挥部于3月29日18时决定采取垂直钻井救援办法,通知山西省煤炭地质副总工程师、山西省政府联系专家李振栓到现场。

李振拴于18时40分搭车从太原出发匆忙赶赴救援指挥部。

23时30分到达后,他同其他专家马上讨论救援方案,把制定方案的重点第 5 页共 10 页放在了快速降低水位上,决定在积水巷道最低处对应的地面往下打两个钻孔。

通过钻孔,将巷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入到距巷道80米以下的奥陶系含水层内。

该方案向救援领导组汇报后,立刻得到批准,此时已是3月30日零时30分。

方案虽然批准了,施工队伍也马上就要进场了,但李振拴整整一宿未合眼,他在思索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尽管山西在灰岩地区的成井率高达70%—80%,但本次钻井必须是百分之百成功,否则就会延误救援时间,责任重大,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失误。

天快亮时,他的手机又响了,省煤炭地质局白秀平书记、潘增武副局长等到了现场,要求必须尽快确定井位,钻机马上就到。

在第一个井位确定后,省煤炭地质局114勘察院李新民院长带领钻机人员开始平整场地,李振栓和史志国、马召源,卫继周、张胤彬、吴文敏等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又在开拓平面图上详细查找第二个孔的位置,发现在辅助运输巷北部巷道处打孔有以下有利条件:1.孔位附近预计积水深度2米左右;2.共有4个作业点77名被困工人;3.距出水点较远;4.人员有时间逃生和向此方向聚集的可能。

李振拴当即建议将第二个孔由原来设计的漏水孔改变为通风及食物通道孔。

经实地测量,2号孔被确定在辅助运输巷内距巷道北头1400米处,并通过GPS在地面确定了位置。

李振拴受专家组的委托,起草了建议稿,经专家组讨论后最后形成建议意见。

3月30日23时30分,指挥部批准了专家意见。

经过省煤炭地质局148勘察院1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2号钻孔进尺251.8米。

4月1日上午9时18分,这条生命信息通道终于打通了。

正如王君省长所讲,李振拴设计的2号钻孔是一个通风通道、信息通道、生命通道,收到了第 6 页共 10 页“一孔三用”的效果。

2号钻孔是通风通道:一是排气作用,从4月1日9时18分到4月2日6时,共排气20多个小时,总排气量约6万立方米,解决了井下被困人员呼吸困难问题;二是通风作用,当井下贯通后,该井由排气转变为进风,给井下被困人员提供了新鲜空气,并起到了降低瓦斯浓度的作用,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

2号钻孔是信息通道:发现有井下敲击钻杆的声音,并有湖南籍工人龚长中在钻杆上绑了铁丝,充分证明井下有生命迹象,完全起到了井上井下信息沟通的作用。

这不仅树立了井下被困工人活下来的信念,而且更加坚定了地面抢险救援人员的决心,也使被困工人家属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安慰。

2号钻孔是生命通道:从4月2日16时50分到4月5日11时,通过采用各种方式分7次向井下输送营养液、牛奶共计560余袋。

从2号钻孔所在辅助运输巷内解救出的106名被困工人,升井后他们体征良好。

以上是王家岭矿难垂直钻井救援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曾参与过矿山地质垂直救援论证的我,认为防灾减灾工作最终还得靠技术。

在灾难来临后,只有靠科学的救援方案和技术,才能取得防灾减灾工作的最好效果。

王家岭矿难实施垂直钻井并取得成功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其经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实施地面快速垂直钻进技术在国外已实现了技术突破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xx年7月24日—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井下9人被堵在采掘工作面,距离地面垂直深度300多米。

当时当局应用快速钻机从地面进行钻孔救人,48小时完成钻孔施工,用第 7 页共 10 页小钻孔给灾区人员供氧,实现通讯联系,用大钻孔下放吊桶将9人全部救出地面。

xx年元月16日澳大利亚西部霍尔斯克里克一煤矿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并伴有含水地层的涌水事故,有2名矿工被困井下,他们使用快速钻机在26小时内钻进287米,准确透巷并与2名被困人员取得联系,最后实施扩孔下放吊桶,使2名人员成功获救。

二、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在左云5.18矿难钻井抽排水方面取得了成功。

xx年左云“5.18”透水事故发生后,当时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从一开始没有认识到地面垂直钻井进行抽排水的重要性,在靠井下排水不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前提下,5月29日决定实施地面钻井从井下排水。

决策后,省煤炭地质局矿山地质应急救援中心立即抽调分布在长治市114勘查院的T685WS型车载钻机及30余人施工人员火速赶往施工现场。

从5月30日到6月8日,采用大口径快速钻井技术完成了4口抽水井任务后,通过日夜抽排水,井下涌水水位才明显下降,巷道积水状况明显改观。

三、在矿山地质垂直救援方面山西省煤炭地质局进行过专家论证。

xx年12月25日,由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在省煤炭地质局召开了《矿山地质垂直救援可行性报告》专家论证会。

经过与会专家的分析、研究、论证,认为在我省加强矿山抢险垂直救援队伍建设,采用大口径钻井地面垂直救援是在适宜条件下的一种救援方案,根据国外成功先例,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实用的,是我国现有矿山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心组织,可以实现其设想——锁定“井下被困职工”具体位置,利用先进的钻井技术,从地面向具体定位点快速钻井,井筒可选择两种井径,一是选择300㎜—500㎜井径,设定井深,实施快速钻进,先解决被困职工延长生命极限问题包括通风、送给养、建立通讯第 8 页共 10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