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初二(下)地理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月日
课题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台湾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台湾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占特殊地位,是中国地理不可缺少的一节;学好它不仅起到了巩固本章的作用,还可以加深区域学习所参透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且逐渐在学习中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台湾这个比较热点的地区,学生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教学。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台湾省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4)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多媒体,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学习形式
时间
导入:
出示文字和台湾省的图片
同学你们知道吗?由台湾省使用的繁字和大陆使用的简体汉字不一样,引出台湾省还未统一,但是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早日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知识点一:台湾省位置、范围
(1)看教材p66图,说明其纬度位置
30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能力与培养>>
探究:思考大连与台湾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以本节课探究台湾省自然地理特征的方式,探究大连的自然地地理特征,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四节臺灣省
方法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
充分使用地图,读图分析,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宝岛台湾的深一层含义
物产丰富
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总结与提高
学生填充图册
以台湾地名来命Biblioteka 各个小组,增强与课题的联系,并增加趣味性。
小组合作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形
巩固与提升
过程与方法:1.锻炼从地图、数据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事实证明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
学习重点
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2)看教材p66图,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
以我的台湾之旅来作为贯穿全课的主线,由此导出台湾省概况及自然地理特征的探究和学习。
布置任务
以繁体字引出台湾和祖国大陆还未统一,但同根同源,同文同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行证实物导入,
联系生活,引发兴趣,
充分使用地图
5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2)看台湾降水图,比较东西方差异、分析原因,复习降水随地形的分布规律
通过我在台湾岛的旅行路线,引发学生思考台湾岛的地形特点,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板书)
(3)根据台湾人口的分布图,说明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原因,找出人口密度大的城市。
学生活动:完成填充图册p26
知识点三:台湾的物产
(1)阅读教材p68图7.46,了解台湾的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2)了解台湾最著名的树种和特有树种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69活动1、2
知识点四:外向型经济
(1)完成教材p70活动1、2,了解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并了解外向型经济。
(2)小组合作讨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必要性
学生活动:完成填充图册p27#3、4
课堂小结
以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概况
范围
位置
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联系
气候
地形
河流
富饶美丽
课后反思
台湾省的各个自然环境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充分使用地图,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学习形式
时间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67活动1
完成填充图册p25#1
知识点二:台湾地形、气候、河流
(1)分析等温线图,说明台湾的地形特征,了解主要山脉,复习山脉走向。
展示一组冬夏着装图,引发学生思考台湾岛的气候特征。再通过台湾各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探讨得出台湾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结论。(板书)气候(特征、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