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技术推广课件

农业技术推广课件


水稻纹枯病(烂脚瘟)
3、防治: A策略:打涝菌核减病原,抓好肥水控病情,及时用
药抑蔓延。 B打药时间:早稻(6\10-25);晚稻(9\5-25),即早晚稻的
分期到孕穗盛期 C打药稻田: 分期为丛发病率为5%,孕穗期为10%,抽
穗期为20%的田块。 D使用农药:10%已唑醇浓乳剂,每桶水2包,全田喷
水稻纹枯病(烂脚瘟)
1、概况:又名烂脚瘟,是一种高产病,高肥、高水
和高密有利发生。造成谷粒干重下降,严重时倒伏枯 死。在水稻分至抽穗期发生重,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其发生严重度与稻飞虱发生量呈正相关.
水稻纹枯病(烂脚瘟)
2、识别:பைடு நூலகம்基部叶鞘病斑云纹状不规则,干 燥时灰褐色,潮湿时淡绿色,严重时叶上有病 斑。
后保持3~5厘米浅水层2天以上 。
稻纵卷叶螟(卷叶虫)
1、概况:俗名卷叶虫,南方稻区发生为害较重,主要为害水稻, 以幼虫吐丝纵卷1叶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 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结实不饱满,产量损失严重。本地为迁飞 性虫源。本地1年5代 ,幼虫有5龄(1龄叶现小白点,2龄卷叶尖, 3龄卷长苞现白斑,4龄转虫苞,5龄体带红)。
农业技术推广课件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螟虫(钻心虫)
1、概况:俗名钻心虫,主要有 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都 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 心、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二 化螟幼虫多在田中,而大螟多在 田边,大螟比二化螟蛀孔大,虫 粪多且在孔外,有臭 气。以幼虫多在禾桩内过冬,一 年4代,幼虫6龄(1龄头黑线不 见,2龄头黄见亚背线,3龄背线 为虚线,4龄背线连成线,5龄背 线滑,6龄5线同粗大)。
水稻螟虫(钻心虫)
3、防治: A策略:一代灭虫源(铲稻桩,除杂草,消稻草,翻稻田,灌满
水),二代挑治,三代普治,四代巧治。 B打药时间:掌握在各代蛾卵盛孵期,一代是3\5,二代6\29,三
代8\7,四代9\6,误差3-5天。 C打药稻田:每亩有30-50块卵,枯鞘率达5%。 D使用农药:a、15%胜钻微乳剂,每桶水兑药50毫升。b、 12%删杀乳油,每桶水兑药45毫升。每代均匀喷雾1-2次,施药
稻纵卷叶螟(卷叶虫)
2、识别: 成虫为黄色小螟蛾,前翅的前缘和
外缘有灰黑色宽带,翅中部有3条黑 色横纹,中间1条较粗短。雄蛾在这 条短纹上近前缘处有1黑色眼状纹和 毛簇。后翅亦有2条灰黑色横纹。卵 单产近椭圆形,扁平,初产乳白色, 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有1黑点。幼虫 头部褐色,胸腹部初为绿色,后变 黄绿色,老熟时带浅红褐色,前胸 背板后缘有2个螺形黑纹,中、后胸 背面各有明显小黑圈8个,前排6个, 后排2个。被蛹腹部第5~7节近前缘 处有1黑褐色细横隆线,尾部尖。
稻纵卷叶螟(卷叶虫)
3、防治:
A策略:挑治一代,狠治二代,警惕三代,消灭四 代。 B打药时间:a、(田间赶蛾)蛾峰后8-10天;b、 叶尖纵卷1寸左右;c、2-3龄幼虫高峰期。本地一代 5\22,二代6\21,三代7\25,四代8\30,误差3-7天。 C打药稻田:第100丛30-50头幼虫。 D使用农药:a、18%马立克水剂,每桶水兑30毫升 全田喷雾。b、55%中研乳油,每桶水兑2包全田喷 雾。
合理用药保丰收。 B打药时间:520日左右迁入,掌握若虫盛孵期,一代6\10,二
代7\2,三代8\20,四代9\24,五代10\6,误差3-4天。 C打药稻田:早稻穗期田(每丛15-20只),晚稻秧田(每平方
尺1-3只),田塍和晚稻插后3-4天田(每从2-3只),晚稻穗期 田(每从10-20只)。 D使用农药: a、20%高绿硫丹 乳油,每桶水兑50毫升药全田喷 雾;b、50%虱网乳油,每桶水兑50毫升药全田喷雾;c、22%虱 克可湿性粉剂,每桶水兑2包药全田喷雾,注意一定要喷到禾下 部,田中保持有水层。
雾,重点是水稻基部,连续2次,间隔7天。
稻瘟病
1、概况:是水稻减产最严重病害,分期为叶
枯,孕穗期为不抽穗,抽穗期为白枯穗。按部 位不同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稻瘟病
2、识别:叶瘟是叶片有红褐色梭形病斑;穗 颈瘟是穗颈节为黑褐色。
稻瘟病
3、防治: A策略:选用抗性品种是基础,抓好肥水管理是控制,
稻飞虱(猛子虫)
2、识别:褐飞虱成若虫 暗褐色,前胸背板和小 盾片上都有明显的3条纵 隆起线。白背飞虱成若 虫前胸背板和小盾片中 间有黄白色带,两边黑 色。短翅型的翅短于腹 部,虫体肥大。卵香蕉 形,几十粒排列成串, 产于叶鞘内,若虫5龄。
稻飞虱(猛子虫)
3、防治: A策略:农业防治是基础,保护天敌压基数,压前控后争主动,
及时药剂防治是保障。 B打药时间:早晚稻孕穗期、始穗期和齐穗期。早稻
水稻螟虫(钻心虫)
B、大螟:成虫为灰褐色中型 夜蛾,前翅近长方形,从翅基 到外缘有一深灰褐色纵纹, 纵纹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 , 后翅银白色 。卵扁馒头形, 顶端稍凹陷,表面有放射状 刻纹,初产白色,后淡紫色, 卵粒平铺排列成2~3行幼虫。 幼虫5~7龄,3龄前幼虫鲜黄 色;老熟时体背面紫红色, 无纵线。蛹黄褐色,圆柱形。
稻飞虱(猛子虫)
1、概况:俗名猛子虫,主要 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 虱,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个 类型,以成虫、若虫群集在 稻丛基部吸食汁液,被害部 呈现长形棕色斑,严重时下 部茎秆变黑,全株枯死,成 片枯死似火烧状,俗称黄塘。 排泄物可刺激纹枯病菌丝生 长,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 而晚稻以褐飞虱为主。本地 一年5代,为迁飞性虫源。大 发生征挑是盛夏不热,晚秋 不凉和夏秋多雨。
水稻螟虫(钻心虫)
2、识别: A、二化螟:成虫为灰黄褐色
小蛾子,雌蛾前翅近长方形, 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7个小 黑点;雄蛾体稍小,翅色较 深,中央有3个紫黑色斑,斜 行排列。卵扁椭圆形,排列 成长方形鱼鳞状卵块,上盖 透明胶质 。幼虫一般6龄, 头淡褐色,体灰白色,背面 有5条紫褐色纵线 。被蛹淡 褐色,也有5条纵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