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博物馆参观PPT
不方便区分。
个人分析军博未来的发展趋势
• 将提升文物藏品的保存手段。
• 发展多媒体视频演播、数字查询、第二课 堂等功能。 • 在军博展览大楼内采用新型展陈手段进行 布展陈列,使文物展品与展厅环境实现完 美结合。 • 开放军事互动体验区、国防教育训练区。
军博的利弊
• 长期的加固工程导致只开放的 临时展览展品太少。 • 兵器保护设施简陋,兵器维护 保养太差。 • 展棚内工作人员太少,六个展 棚两个工作员,无讲解员。 • 展棚内军车随意开动,5号展棚 内还停有当代汽车。 • 兵器与介绍兵器的牌子混乱,
• 展棚分区分放有秩。 • 3号展棚内设有游客意 见簿。 • 兵器历史厚重感深厚 ,具有可教育性。
因军博正在加固修建,故此次参 观军博,只有幸参观了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开放6个展棚,皆为大 型兵器展示棚。
军博展棚分布图
1号兵器棚
加拿大造6-A海狸效用机
由原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李大维 于1983年4月从台湾驾驶飞来大陆 的。U-6A是加拿大制造的多用途效 用机,1961年大批量生产,美国陆 、空军亦装备该机,用于侦察、联 络和运输等任务。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大 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
陈列体系
• 军博原陈列体系以军事历史为主,基本陈列共10个,分别是:古代 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 放战争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馆、抗美援朝战争馆、 兵器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军事交往友谊馆、军事艺术馆。 • 新陈列体系以军事历史为主,辅以军事科技、军事艺术陈列。陈 列重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新中国国防和军队 建设陈列以及人民军队专题陈列、兵器陈列。此外,还设置中国 历代军事陈列、军事科技陈列、军事艺术陈列和临时展览。 • 从2012年5月起,为配合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军博展览大楼内 的基本陈列全部拆除和关闭,250余件大型武器装备移至展览大 楼南广场,以展代藏,继续接待观众,博兴大厦的临时展览也继续 开放。
4号兵器棚
苏联造米格-15歼击机
王海是新中国的第一代飞行 员,曾任空军司令员。这架 米格-15歼击机就是他当年驾 驶的飞机,座舱下方标绘的9 颗红星记录的就是他击落击 伤美军飞机的架数。
5号兵器棚
• 中国造“东方红一号 ”卫星备份星
• 1970年4月24日,中国甘肃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用“长 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运 行轨道倾角685度、近地点 4391km 、远地点2348km。中 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
卫星的国家。 •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 《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 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 气密度。 • 此处是“东方红一号”的备份 星。
中央6号兵器棚
苏联造T-62中型坦克
• T-62坦克是苏联二战后研制的第 二代坦克,当时被称为是“防 弹外型最好的现代坦克”这辆 坦克是1969年中国边防军在珍 宝岛对苏自卫反击作战中的战 利品。它在出厂服役后只行驶 了515千米即被中国边防军击毁 缴获。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 技术价值。
2号兵器棚
日本造90式75毫米野炮
Hale Waihona Puke 公元1930年制造,故称90式 。该炮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 时期缴获侵华日军的战利品 。
3号兵器棚
中国造“尖兵”侦察卫星返回舱
1975年11月26日,中 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 卫星由长征2号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并准 确进入预定轨道,绕 地球飞行47圈,1975 年11月29日,返回舱 按地面指令,安全返 回地面预定地区。 1975年11月29日,标 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 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