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一、课标标准: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写作1.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2.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
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任务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在知识积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圈点勾画、朗读、默读等阅读训练方法,也已学习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生欠缺的是设身处地体会人物情感,在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中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写作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教学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写作教学该项工作对提升初中生综合语文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初中生今后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评价任务:赏析例文导入新课,点引学生兴趣,做好铺垫;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有方向;任务一,启发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回忆,正确认识人物描写方法;任务二,通过系列的引导活动,体验交流达成目标2任务,进而实现目标1的突破。
四、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针对目标二: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在实践中的运用。
3.针对目标三: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五、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写作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三)任务一:读写结合。
★学生活动1----文本回顾:1.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2.交流体会《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孙权劝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写人手法的回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写作方法。
★尝试表达。
对校园里你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描写,既要写出外在特征,又要突出内在精神。
1.取材:还原情境。
你选择的人物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同时要思考他的这个个性在哪个环境或事件中表现得最突出。
2. 构思、起草:提炼出写作对象最突出的性格、气质。
他有哪些外在表现最能体现其内在气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用表格梳理写作的思路和角度,指导作文的选材、构思和起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过程评价,针对此环节的任务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评价,分出ABCD 四个等级。
并做好总结。
(四)任务二:学生活动2--例文评析我的生物老师在别人眼中,老师或许只是一个“矗立”于讲台之上高大威武的身影,举手投足间透着昂然的浩气,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而我的生物老师却“别具一格”。
我的生物老师,姓李,名金耿。
金耿老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随着“小中考”的结束,他的身影在我们的讲台上就消失了。
但在校期间,只要看见那夹克衫、牛仔裤的“标准配置”,我们就会欣喜地追上去喊一声:“金耿!”老师总会笑呵呵地说:“是你呀!”然后就是热切地问询和贴心地叮嘱:“学习顺利吗?”“一定要珍惜时间啊,不过也不要熬夜!”……而我们也会报以朋友般的回应:“金耿老师,初一小孩有我们听话吗?”“你教得辛不辛苦?”……金耿老师能将枯燥无味的生物课教得多姿多彩。
他语言幽默,还时不时插几个小笑话,让我们在哄堂大笑之余增加了学生物的乐趣,将知识点牢牢记在心里。
在同学们苦于植物细胞壁的记忆顺序时,老师就拿鸡蛋来比喻:“哎呀,真是的!你看早餐吃的鸡蛋,剥的一层壳不就是细胞壁吗?那层膜不就是细胞膜吗?……”末了,再加上一句:“没下过蛋还没吃过蛋吗?”于是,全教室人都记住了这一个要点。
金耿老师是学生的知己。
我有一位同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迷”。
他在家里养了一条三十厘米的绿鬣蜥,十几只蜘蛛。
他妈妈在床上发现了一只“越狱”的蜘蛛后,果断下了“斩草除根”的最后通牒。
没办法,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耿。
两人“一拍即合”。
金耿把绿鬣蜥和蜘蛛安放在办公室的角落。
于是,金耿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就更高大了,全班学生无不以金耿老师为知己;课间,他的办公桌前围满了提问题的学生,其他老师不无“嫉妒”。
现在金耿老师已经不教我们半年多了,但是我却感觉他一直在我身边,在我心中。
在烦恼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幽默与平和———金耿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给予我们的亲切与温暖。
「评析」读了这篇文章,一个年轻洒脱又跟学生能“玩”到一块、课堂还生动幽默的新式老师就来到了我们眼前,呼应了开头的“别具一格”。
这个形象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一是抓人物标志性的外在特征,如金耿老师“夹克衫、牛仔裤”的“标准配置”,就表现了其青春洒脱的气质;二是抓能体现人物性情的细节,“笑呵呵”的神情,热切的问询,就可以看出老师的平易,以及与学生心理距离之近;三是抓住典型场景,课堂即为老师活动的典型场景,一个精彩的比喻增加了课堂的无限趣味,老师的幽默风趣也跃然纸上;四是把人物置于事件中,帮学生处理宠物一事,凸显了老师跟学生的平等亲密。
“懒虫”吴梦珂吴梦珂整天眯缝着眼,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什么亮点,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实在是让人看不惯。
每当上课铃响起,他才慌慌忙忙地跑进来,老师进来以后,低着头,嘴里像蚊子哼哼似的说了句:“老师好”!上英语课时,大家都在齐读单词,他却在那里转着手中的笔,眼神呆滞,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不知他是不想读还是不想玩。
我想他应该有自己的无奈———由于基础不太好,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他不得不放弃学习。
他上课时的动作特别懒散,通常是一动不动地趴着,如果可以的话,他恨不得买张床躺着听课。
他只有回答问题时才偶尔抬抬眼,直直腰,但他缩着脖子,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他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吾吾,说半天也不和正确答案搭半点儿边,大家当然会哄堂大笑,他自己也会憨憨地笑,但从他笑的背后,我能看到他的无奈。
单单从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知道梦珂是个懒散、学习差的人,但这只是表面。
从他那天对我说过的一段话(也许他这辈子都不会说第二遍的话)之后,我就对他有了另外的看法。
那天,英语测试后,他握住我的手涨红了脸说:“组长,你有什么学英语的好方法吗?教教我好吗?其实……我不是不想学,只是……我觉得我越落越远,越来越跟不上了。
曾经我很爱学习,但小学那个老师总认为我什么都是错的,我便不想学习了。
但我真的很想学习,也想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
”一番话后的梦珂,眼睛竟然亮亮的,湿湿的。
我不知道他为何要跟我说这些话,只觉得我当时内心就被震撼了。
那是他最掏心窝的一段话呀!他是有一颗上进的、爱学习的心,只不过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
原来,平时我看到的懒散的吴梦珂,只是他的表象。
我不禁为平日对他的误解而自责了,也懊悔没多给他一些学习的鼓励和帮助。
梦珂,他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今后,我会努力帮他,让他在学习之路上追赶上大部队。
梦珂,我相信你!「评析」这篇习作读来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
这个“真”字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对象来自于生活,真实自然;二是小作者从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写,少年视角凸显“真”味。
写作对象的“真实”,是指吴梦珂表面的懒散和隐藏的上进心;作者感受的“真切”,是指“我”对吴梦珂认识的变化。
吴梦珂,“‘吊儿郎当’的样子”,“实在是让人看不惯”,自己的真实感受使人物“懒散”的特点更加饱满;而听了吴梦珂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后,“只觉得我当时内心就被震撼了”,前后构成对比,使得行文充满了张力。
【设计意图】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文引领学生分析文本体会人物描写有精神的方法。
1.学生交流例文对人描写的方法有哪些?2.师生总结:人物描写方法: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
3小试牛刀文题展示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1)提示学生注意对人物的细节刻画。
(2)小组评议(3)集体欣赏第二课时(四)任务二:学生活动3---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1.教师:除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我们也可以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