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创新班自主招生考试物理、化学试卷温馨提示: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K-39 H-1 C-12 O-16 Cl-35.5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1―4每小题4分,5―7每小题2分,共2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S点,若在S点前任意位置放一平面镜,则三条反射光线A.可能交于一点,也可能不交于一点B.一定不会交于一点C.一定会交于镜前一点D.反向延长线一定交于镜后一点2.如图所示,某人用水平力推长方体形状的木箱,使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滑动。
木箱的底面积为2S,右侧面积为S(图中阴影部分),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为了减小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将水平力增大,使木箱加速运动B.先将木箱内的物品搬走,再用水平力使木箱向右匀速滑动C.瞬间用水平力猛推一下木箱,使木箱速度瞬间迅速增大,之后让木箱在水平面上自行向右滑动D.先将木箱翻转,让右侧面(图中阴影部分)与地面接触,再用水平力使木箱向右匀速滑动3.如图所示,R1= R3< R2= R4,在a、b两端接上直流电源后,各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 的大小关系是A.P1 = P3 < P2 = P4B.P2 > P1 > P4 > P3C.P2 > P1 > P3 > P4D.P1 > P2 > P4 > P34.如图所示,在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左右两边装有R1R2R3R4a babc2SS 左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静止时,左管的液面比右管的液面高3cm。
b是右管液体中的任一位置,a是左管液体中的某位置,且比b位置高1cm。
设a、b位置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a小于P b B.P a大于P bC.P a等于P b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提出一种理论叫酸碱质子论,规定凡是能够释放质子(H+)的任何物质(包括分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各项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A.HNO3B.H2SO4C.HCO3―D.OH―6.如右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X Y ZA H2N2水B HCl CO2石灰水C CO2O2烧碱溶液D HCl O2硝酸银溶液7.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物质X一定是H2O B.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C.甲、乙是非金属单质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78分)8.(4分)KNO 3和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 3和KCl 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20℃时,将134.0g 饱和KCl 溶液蒸发20.0g 水,同时升温到30℃后,可析出KCl 晶体的质量为 。
9.(7分)金属钛(Ti )因为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的原材料。
地壳中的含钛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 2),是冶炼钛的重要原料。
【钛的性质】 ①常温下,钛既不与常见非金属单质反应、也不和强酸反应;②加热时,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
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第一步:使TiO 2与C 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再通入Cl 2,制得TiCl 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X 。
请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前后的变化,推测X 的化学式 。
(2)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Mg 和TiCl 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钛。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中氩气的作用 。
(3)上述反应制得的金属钛往往会混有另外一种金属单质杂质,该杂质是 ;可以用何种试剂 除去该杂质(填试剂名称)。
温度/℃ 01020 30 40 506070溶解度/gKNO 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34.037.040.042.6 45.5 48.310.(13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资料:SO 2气体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 2SO 3。
(1)写出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想探究SO 2能否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 2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方案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 理由是 。
(二)侯氏制碱法所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 的质量为82.3g ; ④准确称取10.0g 纯碱样品放入装置B 的广口瓶中;⑤打开装置B 的分液漏斗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⑥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 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 的总质量为85.6g 。
试回答:(1)装置A 中试剂X 最适宜选用 。
(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3)E 装置的作用是 。
(4)若没有C 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NaOH 溶 液11.(10分)如图甲所示,在一空容器的水平底部固定一个压力传感器(体积很小,可以忽略),能显示放在传感器上的物体对传感器的压力大小。
为了测量一块长方体形状的金属块密度,某同学将该金属块放在压力传感器上,然后把水漫漫注入容器,如图乙所示,若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大小用F 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 表示,它们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 m 3,密度为_______________kg/m 3。
(g 取10N/kg ,水的密度是1.0×103 kg/m 3)12.(10分)反应时间是指人发现情况到实施措施所经历的时间。
一辆值勤的警车以4m/s 速度匀速沿直线在公路上巡逻,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7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决定加速前去拦截。
经2s 的加速,警车向前运动了12m 达到最大速度为8m/s ,之后警车以最大速度追赶货车,又经过3.5s 终于追上货车。
则该警察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 s ,从货车经过警车到被警车追上,运动了________m 的距离。
13.(15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
某初中同学在学习了弹簧的有关知识后,收集了几根弹簧,想进一步研究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
现有以下器材或装置:图甲图乙图丙/cm1.1.5根弹簧及其特点(友情提示:匝数即圈数,长度即图中高度,细铁丝和细合金丝的粗细是相同的,粗铁丝和粗合金丝的粗细是相同的)(1)你觉得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请写出你的至少两种猜想。
例如: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以上器材或装置中选择你需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的猜想之一。
①你选择的弹簧是____________(写出弹簧对应的字母代号),目的是为了验证弹簧伸长量与___________的关系;②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③画出记录数据的表格;(3)还可以选择弹簧_________,目的是为了验证弹簧伸长量与___________的关系。
铁架台木块滑轮尼龙线刻度尺铁夹弹簧A : 细铁丝绕制、 30匝、每匝面积2.0cm 2、长度8cm 弹簧B : 细铁丝绕制、30匝、每匝 面积1.5cm 2、长度8cm弹簧D : 粗铁丝绕制、18匝、每匝 面积1.5cm 2、长度5cm弹簧C : 细合金丝绕制30匝、每匝 面积1.5cm 2 长度10cm弹簧E : 粗合金丝绕制 30匝、每匝 面积1.5cm 2 长度10cm14.(19分)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一个阻值约为十几欧姆的电阻R x ,某同学到实验室借了以下器材:直流电源(电压为 6V )、 电压表(量程为 0―3V ―15V )、 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20Ω)、 电阻箱(总电阻为999. 9Ω)、 待测电阻、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1)该同学在实验前观察了电阻箱,并将各旋钮转至如右图所示位置,请读出电阻箱的阻值是_________Ω;(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完整;(提示:注意选择器材和电压表的量程)(3)若该同学选择了正确的器材,并正确连接了电路,通过改变电路中可变电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都是可变电阻)的阻值(用R 表示),得到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U 与R 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则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__________Ω;U /V R /Ω3.6 010R x+—(4)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金属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于是他利用一些电学元件,设计了一个测量水位变化的装置,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金属杆的一端与绝缘浮标连接,另一端为滑动变阻器Rˊ的滑动片,当水位最高达到容器口时,金属杆上升,与滑动变阻器的一端a接触,电压表的示数为U=3V;当水位下降时,金属杆也随之下降,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
已知定值电阻R=10Ω,滑动变阻器Rˊ竖直放置,总高度为L=0.15m,最大阻值Rˊ=30Ω,当水位下降h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ˊ,推导出Uˊ与h 的关系式(化为最简式)。
物理部分参考答案1.C 2.B 3.C 4.D (每题4分) 5.2.0×10–5,1.0×103 (每空各5分,多写单位不扣分) 6.0.5,42 (每空各5分,多写单位不扣分)7.(1)匝数(圈数也可以)、长度(写高度也可以)、粗细(横截面积也可以)、每匝面积(每圈面积也可以)…(合理、不重复、能看出要表述意思即可,只写一种得1分,写两种或以上得2分)(2)① A 和B 或者 C 和E (1分)↓ ↓每匝面积 粗细 (只要表述出类似的意思也给分,1分)②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出现刻度尺、铁夹固定、物拉弹簧各得1分,满分3分)主要的实验步骤:用铁夹固定弹簧(或刻度尺);用尼龙线一段拴好木块,另一端连接弹簧; 用刻度尺记录弹簧的伸长量(或伸长后的长度) 换另一根弹簧,重复上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