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运动性蛋白尿: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即尿蛋白阳性,经一定时间休息后,尿蛋白自行消失。
这种健康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尿,称为运动后蛋白尿。
2、体液调节:鉴于内分泌的调节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的传递才能完成,因此,一般也将内分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3、力量素质:肌肉在收缩时所产生的对抗或克服阻力的能力。
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5、发育: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断分化和完善,心理、智力持续发展和运动机能不断获得和提高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
2、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3、7.35~7.45;
4、3500,2500;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6、小,少;
7、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训练;
8、感觉,心理活动;
9、越容易,富有创造性;
10、凌晨2-6时,下午2-6时;
11、促红细胞生成素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试述人体各供能系统的特点。
答:①ATP—CP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速度快但所生能量较少,且CP来源有限;(2分)②糖酵解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启动较慢,生成ATP有限,且代谢产物乳酸如堆积至一定量时,可反馈性抑制该系统工作;(2分)③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条件下分解供能、能源物质充足,糖、脂肪彻底氧化可产生大量能量。
(2分)
2、植物性神系统的机能特点是什么?
答:植物性神经中枢与纤维的机能特点是:(1)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需要较长的时间,灵活性低;(2分)(2)兴奋传导速度较慢,植物性神经传导速度为每秒1—3米;(2分)(3)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以及从神经末梢向其所支配的器官,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
(2分)
3、简述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血压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重要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广泛应用。
(1分)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①测定清晨卧床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1分)②根据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可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
(2分)③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而上升,舒张压一般不变或轻度波动。
根据运动训练时血压的变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
(2分)
4、为什么人在运动时会出现生理惰性?
答: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反射时间,(1分)反射时间的长短决定于突触延搁的时间,(1分)所以动作越复杂,需要的反射时间就越长。
(1分)另一方面,在肌肉活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1分)由于大脑皮质发出冲动到达所支配的内脏器官时,需要经过多次神经元的交换,而且植物性神经传导冲动的速度也比较慢,需要时间长,(1分)再由于调节内脏器官产生持续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所需要时间更长,所以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比运动器官的惰性大得多。
(1分)
六. 论述题(共11分)
1、叙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答:(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1分)。
人体生长发育是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的完整过程。
(1分)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其在机能方面比成年人简单,两者具有质的差别。
(1分)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与成熟。
(1分)
(2)生发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1分)。
生发发育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但这个过程又不是直线变化和不分层次的。
(1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阶段性的质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呈现出头尾发展规律和正侧发展规律。
(1分)
(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1分)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
以身高和体重为例,从胎儿到成熟有两个突增阶段:第一次突增是胎儿时期,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二次突增是在青春发育期。
(1分)
(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规律(1分)。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不同。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