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5:完美记叙类:第一篇扭曲的完美盆松的完美是一种扭曲的美。
爷爷大寿,姑姑送来一对盆松。
那对盆松真正吸引了我。
不论远看之际,那穹窿弯曲却依旧向上的姿势,那气势逼人的枝干似乎要直上九霄。
近看,皱硬却显深绿的树皮包裹着盘旋之极的松枝,于不均等之处明明有着延展至势,却显出弯曲盘旋之姿,真真是完美之至。
似是看我对这松是如此着迷,姑父走上前,拍拍我的头说:“好看吗?我为找两盆好松可是费了不少劲,找了不少家的货,才挑得这两棵,不错吧。
”“真不错。
”我无意识地嘟哝着,这两棵松长成这样,真是难得。
姑父听完,哈哈笑出声:傻孩子,你以为这是长的啊,这是人工培育的。
说完不顾愣神的我,便走开了。
不是自然生长,是人工培育?我不禁愣住了。
这么完美的松竟不是天然的?急忙打开度娘,终于在一大串销售价格下找到了如何培育盆松。
取一米长的幼松,置于盆中,于不均匀处用手将其揉搓,易于使其曲折,弯曲姿态后,以钢丝固定,直至数月后,取下。
关上电脑,心中错愕难以掩饰。
外表如此完美积极的盆栽,竟是用如此扭曲的方式造就的,那完美让我惊心。
一棵幼松,原本笔直健康生长,却因枝干遒劲,色泽亮丽便被挑入这不过方圆的盆之中,被扭曲成如此姿态,这该是何种苦,何种痛。
/原本岩壁上那短粗却壮实盘旋的美是环境造就的,是迫于环境,迫于生存的威慑,为了更好地汲取养分得以生活而扭曲的姿态,那是一种自然之美,生存之美,更是一种壮阔的积极的姿态。
而今,这种美吸引了大家,或许该为那岩壁上的绿色庆幸,她们的美,有人欣赏。
但却也是这种美吸引了牟利之徒,为了利益来扭曲这种美。
将自然的美刻意扭曲成了这样的完美,这是多么扭曲的人性。
这种完美美得让人心碎。
眼前盆松依旧,却不免呈现出一幅扭曲着身体,伸着手,努力地哭泣地向上的孩童形象。
别过脸,不想看亦是不忍看这扭曲而来的完美。
第二篇完美的假面舞会吸气,吸气,还差一点……总算把租来的礼服裙拉上了。
戴上颗颗圆润的珠链,八心八箭的“鸽子蛋”,挤出一个标准微笑,女人总算放心地出了门。
去做她同学聚会上的完美女神。
到了会场,她还是被一群更珠光宝气的女人艳丽到了。
一个个窈窕的身姿完全分不清个头,一张张妆容精致的完美脸庞就像一张张假面。
笑不是当初开怀的笑,唇角微扬,礼貌克制;聊也不是当初天南海北地聊,地位利益,你进我退。
当初,当初,记忆里的当初真诚,尽管有许多不完美,但总好过眼前这场假面舞会。
完美得让人觉得虚假。
当初在学校,她也是个才女,桌洞里的情书从来没少过,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一个她现在苦苦索求却一直求而不得的词:完美。
有时不知道怎么完美地活着,为了生存,就得放弃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宁静致远,戴上沉重的、嬉笑的假面,应对生活出其不意的重拳。
应对得干净利落、轻轻松松,才能做他人眼中的完美。
真的是,何苦来哉。
女人不禁苦笑,下一秒却又不着痕迹地迈开大步去抢占一个完美的拍照位置,好让大家多年之后还记得她穿的这么贵的一条裙子。
别挤我!裙摆弄褶了还得自己烫!谁踩我!鞋上的水钻掉了我可赔不起!谁扯我项链!一定是刚才那群以为我戴A货的女人!心内一阵腹诽,可她连嘴角都没耷拉一下。
这么大的人,表面功夫不会做?“OK!”摄影师一声令下,男神女神们立刻散开,照片上的亲热似乎随着闪光灯流走了。
带着昨天的酒气、睡眠不足的沉重步子,卸了妆的女人戴着墨镜去店里还衣饰。
“可千万别遇见熟人,可千万别遇见熟人……”心里这么默念,一抬头,正等着柜员清查破损的不是昨天完美的同学是谁?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那女人转过头来,讪讪地笑。
“你也……”“我来做定期维护!”“小姐,这里有一块酒渍,所以除了租金还需赔付五百元。
”柜员的话总是响起得不是时候。
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
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像流水线上的肥皂。
越来越多的人生目的,就是活成那个所谓完美的标准——别人眼中看到的光彩照人,大家众口欣羡的有钱有闲。
孰不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您觉得,完美吗?第三篇两个“完人”“哇塞,老爸今天好酷呀!”我一进门看见穿白衬衣的老爸就嚷开了。
“有什么好看的!面色那么黑,头发那么稀,眼睛也很小。
”邻居家的大叔笑着说。
“是吗?脸色黑,男人的本色;头发稀那说明老爸聪明;眼睛小,但炯炯有神,况且爸有着领袖的风范。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妈妈笑着说。
大叔不服气,接着说,“你爸是个酒鬼。
”“李白也是酒鬼,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得多棒!我爸也有李白的才气和肚量。
”“你爸走路走得太慢。
”“那叫稳重。
”“你爸说话太快。
”“那叫流利。
”是的,爸在我眼中是那样完美!其实哪里是完美?我知道爸是人,他也有缺点。
但在我心中爸已经被神化了,他是一种完美的代表。
我站在门后偷听老爸和客人谈我,不觉惊喜。
“俺家丫头胖是胖了点,但很可爱;皮肤多好,从不用什么化妆品;头发又黑又顺,也没做什么乱七八糟的护理,天然的;成绩不很好,但她自己一直很努力,有态度有潜力,让大人放心。
”“对对对。
”客人客套地点着头。
唉,说来可悲,身高一米五八却有七十公斤,那体型可想而知,通常到街上是买不到衣服的。
可爱,更别提,每天板着一张死人脸,有点冷酷。
皮肤和非洲人比起来叫白,头发比拉丝头叫顺,成绩很差,平时还很霸道,可在爸的眼中,这一切却成为了优点,或者他早已忽略了这些缺点。
静坐窗前,托着下巴,凝望明月,心中念着爸和我,我和爸;爸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爸,不觉好笑。
天下多了两个完人,不是多而是出现了,自地球上出现人类到现在,终于有了两个完人,很天真。
其实,我们不是完人,只是我们的父女情是完美的,是高尚的。
想通了,所有的完美依赖于一个“情”!爸眼中的我是爱,我眼中的爸也是爱,我明白,我自豪。
第四篇残缺的完美淡天琉璃。
去蓬莱旅游,我猛然醒悟,残缺原来也是一种完美。
我和妈妈踏着古老的石阶拾级而上,两侧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向后退去,终于我们来到了山顶,终于有机会一睹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的真容。
印入眼帘的是一幢老得可以的两层复式回廊阁楼,中间挂的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牌已因岁月的洗礼而黯然失色,红色的柱子上油漆已经剥离,露出了棕色的茶质内芯,屋脊上排着一行坐兽,琉璃的亮色依旧如初,但突然发现左边似乎少了一个,不知道哪里去了。
黑洞洞的大门敞开着,不知积了多少年的灰尘在日光中翻滚。
这座饱经千年沧桑的古楼就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印痕,张口气喘得紧,不禁有些失落了。
我们从右边厢的石级登楼,二楼的木板在我们脚下吱吱呀呀地呻吟着,我很是担心这老家伙会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在这吱呀声中我们沿着回廊绕道楼后,横贯眼界的是一片琉璃色的大海。
如这天,如这瓦,水面上跃动着点点金光,几艘游船在后卷起一堆堆雪花,远处海与天际,天映着海,还是海映着天?不远处,汹涌澎湃的大潮拍击着城墙和穿空的乱石,炸开了一片银沫。
我不禁感叹:真是身在蓬莱即是仙,仙之蓬莱无在人间,真是世间的至美之景,可是为什么在这破楼之上、完美之境中偏偏就有这份残缺呢?但这里的景的确有所不同,白居易,苏轼和我看到的是同一片大海,站在同一座楼上,不知不觉,前年已逝。
楼上的每一处印痕和破损都是历史的无声诉说,将我的个体生命置于历史长河中,眼前这片景瞬间厚重了起来,成为其他任一处地方所看到的海景都无法匹敌的,这残缺一下子变成了完美中的完美。
历史真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每一笔都造成了新的残缺,但它放下刻刀之时,我们却看到了完美。
生活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每个人,每件事物都被时间留下了新的残缺,无论曾经是否多么完美,日子久了总会面目全非,但不经意间,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厚重而有质感的完美,于是一切的残缺都有了意义。
我走下蓬莱阁,淡天依旧明丽。
第五篇见美思齐幽兰作伴,墨香氤氲。
古色古香的小木书房里,姥爷已静静地站立了大半天了。
姥爷极好书法,追求完美的他已经和《兰亭集序》中的二十个“之”较劲了好久。
古朴韵味典雅的雕花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一旁清净脱俗的君子兰在淡淡墨香中悄然美丽。
姥爷的身旁已有好几幅写完的作品,在我眼中,每一幅都接近完美,笔锋遒劲有力,稳健隽秀。
然而,追求完美的姥爷并不满意。
他用细毫将每幅字中自认为写得不够好的字轻轻圈了出来,于是圈圈便聚集在了那颇有讲究的二十个“之”上。
姥爷默立,微微弯腰,静静地凝视着字帖中的第一个“之”,久久并未下笔,只是轻轻转动手腕在空气中揣度。
然后再提笔,待锋毫触纸,行云流水,一个“之”便写好了。
有时写完后,他端详一番,无声地摇了摇头,然后更加认真地揣摩,有时他稍感不错,严肃的面庞上便会出现一个微笑的嘴角,以示满意。
看到姥爷不紧不慢地与“不完美”较劲,我忍不住问:干嘛要这么追求完美?姥爷告诉我,这每一个之都藏着大学问,比如第一个之,要写得圆润饱满,起笔不可太重,落笔后要一气呵成,收笔时要果断稳妥……望着姥爷认真追求完美的模样,终于明白了:正是姥爷对完美的追求成就了他“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的优秀书法。
那挂在墙壁上的“惠风和畅”四个大字笔锋流畅,勾连恰宜,浓淡相生,舒缓雅致,一直是来访客人赞不绝口的佳作之一。
其实,姥爷的书法当然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但那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便已足够成就其优秀。
傅山先生有言:作字如做人。
的确如此,纵然这世界不可能完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做到极致的完美,但如果我们能够用心追求完美,见美思齐,在不完美的世上用心营造一颗追求完美的心,那定能在心田里抽出一枝嫩芽,积极引领一个姗姗来迟的美好的着意。
姥爷在慢慢揣摩那一个“之”字,不可能完美又怎样?见美思齐,用心的追求完美,便可以成就一个字,一个人的优秀。
墨香还在浮动,君子兰依旧悠然美好。
议论性散文:第六篇从前的水古人喝茶可谓是追求极致的精细与完美。
虽不说用那山间潺潺流下的清泉之水,但也用洁净的梅水,亦或是雨水。
他们追求生活的完美。
就如《红楼梦》中,妙玉于栊翠庵给贾母喝的水就是去年蠲的雨水,而给宝钗黛玉喝的则是五年前的梅花融雪而成的水。
无一不体现出古人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茶圣陆羽曾在其著作中说过:“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古人单单以喝茶用水就暗藏如此玄机,实在不得不佩服他们对生活完美的追求。
而看看现在的人,捧起瓶装饮料咕噜咕噜就灌下去了,就这么灌着灌着问题也出现了。
古人喝茶亦讲究闲情雅致,以梅水浸润茶叶,滤之,再浸,并手执一部文书,另一只手则托着青花盏的小瓷杯,细细品味茶中的奥秘。
而现代人喝茶只为解渴,并不能真正体会到茶中的完美物理,即使偶尔去茶馆喝个小茶,听个小曲,也只是为了附庸风雅,并不是从心底为了追求生活的完美,只是为了佯装的高雅。
然,及我至一个叫双溪的小镇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完美的含义。
双溪这个小镇即茶圣陆羽在安史之乱时的隐居之所。
即使过了几百年,这个小城也依旧保持着陆羽当时所传扬的追求完美的风俗。
刚到那天,大雨初晴,整个小镇弥漫着一种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