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爱护书籍》教案(3篇)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爱护书籍》教案(3篇)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爱护书籍》教案(3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那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你都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是怎样看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名人看书的故事。

板书《爱护书籍》。

2、齐读课题,谁来说说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那好,我们来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标记下来,要多读几遍。

2.(同桌读)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愿意读给同桌听吗?一边读一边标记自然段,读不好的地方互相帮一帮。

3.(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生读师正音)三、细读感悟走进文本1.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3.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有什么感受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4.小组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

)学生如果汇报第一自然段,就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说。

师: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那么你从括号里填的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鲁迅小时候很喜欢看书,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就把书拿出来看。

这时候,他(总要)(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然后)才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着看。

他看书的时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边一起看,(但)不许动手摸书。

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精心、整整齐齐、放樟脑球”等词语去体会鲁迅的爱书如宝。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动词“擦、补、包”来体会鲁迅爱护书籍的细心和周到。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体会很多,书籍是人类最宁静和永恒的朋友,是最善解人意和智慧的顾问,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要学习爱护书籍,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鲁迅一生爱书如命,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珍藏的1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一生清贫,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

读了这个故事,请大家想一想,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看书呢?今后你准备怎么办?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也能同丰富了人的知识。

爱读书使鲁迅成为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课余时间请也多找些书来读,体味体味其中的乐趣,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咱们来交流,好吗?板书设计:总要然后小心爱护书籍精心整齐樟脑爱如珍宝擦补包篇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一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课文是以主要事件“爱护书籍”来命题的。

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平时地学习中,也要爱护书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美德。

课文从“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几个部分再现了鲁迅先生的爱书美德。

全文按“分——总”的形式布局。

学情分析: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条件都很优越,多数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学习和生活用品,孩子们缺乏管理意识。

《爱护书籍》中鲁迅从小爱护书籍的做法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

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中的典型事例,感悟事例中包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感悟生活。

教学目标:1、认识双线格内的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给学生用“六画”法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书的好习惯,懂得管理、珍惜生活。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六画”法阅读课文,抓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田字格内的10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用“六画读书预习法。

(阿拉伯数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O”画出,学会的生字,用“V”画出“会认”的生字,用“一”画出翘舌的音节,对不明白的地方用“?”,用波浪线“~~”画出好词佳句。

二、预设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老师告诉你们:爱书,更是一种美德。

我知道:凡是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爱护书籍》。

(2)板书课题,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课文。

2、同桌练读,互相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简介现代伟大作家鲁迅生平事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目标检测)(三)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1、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2、找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事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3、从鲁迅的三个事例中,选一个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例。

仔细读一读,再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事例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

4、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5、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

体会爱书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现。

如:第一件事点拨:想想,鲁迅读书时不许弟弟动手摸,只许在桌旁看,他怕弟弟把书怎么样?(弄坏,弄脏、乱涂乱画……)他不怕弟弟生气吗?他不怕伤和气,伤感情,说明鲁迅小时候怎么样?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都宝贵(亲情、友谊)。

齐读“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亲情和友谊都宝贵。

”第二件事点拨:想象一下,在过去,“母亲床边的红漆箱子”原来是放什么的?(首饰、钱财、贵重物品),而现在放的是书,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都宝贵(金钱、珠宝)。

齐读“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金钱、珠宝都宝贵。

”第三件事点拨:通过两个“总是”。

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爱书的做法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养成了习惯。

用“总是”说一句话。

通过“轻轻地擦”、“仔细地补”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都宝贵。

括号里可以填写那些词语?最准确的词语应该是()。

答案是指任何喜爱和宝贵的东西。

齐读“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四)总结扩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板书总结:作者通过鲁迅“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的三个具体事例的分别叙述,总的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像这种先抓住具体事例分别叙述,然后再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的构段方法,叫做分总式构段方法。

(3)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前辈们使用的书不是像我们现在使用得这么轻便、这么高级。

出示课件:“殷商时代,(甲骨文):战国秦汉时代,(竹简和木牍):春秋末期,(帛书):东汉,(手抄的书):唐朝,(雕版印的书):宋朝,(活版印的书):近年来,会说话的书、视盘、带香味的书,立体的书,缩微的书。

”(4)读完这段话,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5)小组同学比一比,看看谁的语文书爱护得,推荐出来在全班展示,评出“爱书小明星”。

三、当堂检测。

1、自选词语。

2、词语填空(1)这时候,他总要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才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着看。

(2)弟弟可以在桌子旁边一起看,()不许动手摸书。

四、作业。

我们从现在开始开展爱护书籍和作业本的活动,比一比,一个月后谁的书本依旧保持崭新。

板书设计:19爱护书籍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分)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篇三教材分析: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

大凡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鲁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

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表现。

第一层(1自然段)写鲁迅爱读书,看书时对书籍非常当心。

第二层(2自然段)写鲁迅爱书,他精心地保存书籍。

第三层(3自然段)写鲁迅爱书,认真保持书籍的干净和完好。

第二部分(4自然段)写鲁迅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提示课文主题。

2、用词准确,极有表现力。

3、先叙事后总结的“分------总”结构方式,使课文条理清晰,而且有说服力。

教学目标: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出12个字。

教学重点:学会写出12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你都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是怎样看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名人看书的故事。

板书《爱护书籍》二、新课探究1、齐读课题,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初读课文,通读文句,自学生字。

①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标记下来,要多读几遍。

② 学习生字,师:同学们都读完了,生字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了多少字(出示生字,认读)③ 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让学生自由说)(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能积极投入。

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并且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文识字不但提高了识字效果,而且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3、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同桌互读,师:同学们把生字读准了,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相互读,互相提提意见。

)(标下自然段)(2)展示读书,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读给我们听听?(读后评价,主要评正确、流利,肯定学生优点,注意表扬,激励)(3)教师教师范读。

(4)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读,生生互动,让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师生互动,体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

读书要体现过程,还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5)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

(7)小组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