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对照表
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对照表
东亚
日本朝鲜
秦
汉
文
化
科学技术
纸的发明
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
天文历法
西汉《太初历》--东汉张衡与浑天仪、地动仪
数学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医学
《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
学术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经学的谶纬化、王充与《论衡》
宗教
西汉佛教的传入和东汉道教的兴起
史学
司马迁和《史记》、班固和《汉书》
十六国
前期
前赵、后赵、前燕、前秦
后期
与东晋对峙
南北朝
南朝
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建康
侯景之乱,士族的衰落
江南经济的发展
北朝
439年,北魏鲜卑族拓拨焘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班俸禄、均田令、租调制、三长制、汉化政策
北魏分裂: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
文
化
科学技术
数学
刘徽、祖冲之与圆周率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
经济文化
统一全国田税:“使黔首自实田”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拆关卡,修驰道等
思想
焚书坑儒
扩大疆域
修筑长城,北御匈奴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秦末农民起义(前209--前206年)
原因
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多、刑罚苛暴
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揭开序幕
新
王莽篡权--改制失败--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
光武中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专权和党铟之祸--羌人反抗和黄帜起义
经济
土地状况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
农业
耧车、代田法和区种法
水利
白渠、六辅渠、龙首渠、井渠
手工业
冶铁业(设铁官)、丝织业(远销西亚、欧洲)
商业
长安、洛阳是商业中心,商业区叫“市”
民族关系
文学艺术
赋、散文、乐府诗;秦陵兵马俑
教育及社会生活
太学、二十四节气、元宵节
世界地位
与同期世界大国(安息、罗马、贵霜)并存
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魏
晋
南
北
朝
政
治
与
经
济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官渡之战(200年)--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
魏
220年,曹丕,洛阳
实行屯田恢复发展北方经济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经济
井田制
春秋时期
时间
前770--前403年
政治
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
军事
齐桓公首霸中原(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弭兵之会)
吴越争霸
经济
铁器、牛耕的推广;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奴隶制瓦解
战国时期
时间
前403--前221年
政治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
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
残酷的阶级压迫:人殉、人祭
夏、商文化
文化
夏历、甲骨文、青铜器、《周易》等
教育
夏朝已有学校雏形;西周时学在官府
地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周时文化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
西周
时间
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前841年(国人暴动)--前771年பைடு நூலகம்平王东迁)
政治
各国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阶级关系变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士的阶层
军事
围魏救赵、合纵与连横、秦灭六国
经济
农业:农民普遍重视肥料、选种和适时耕种
水利:都江堰与郑国渠
手工业与商业:鲁班;新兴封建城市出现
西周春秋战国文化
五经三传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刘邦、项羽起义,推翻暴秦
意义
第一次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汉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楚汉战争
前206--前202年
刘邦、项羽争夺帝位,刘邦获胜,建立西汉
汉
朝
前202--8--25--189
西汉(刘邦、长安)、新(王莽)、东汉(刘秀、洛阳)
政治
西汉
高祖(体养生息)--文帝景帝(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全盛)--昭宣之治--衰弱
《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现
直立人: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和县人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早期智人:丁村人
旧石器时代中期
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氏族制出现)
旧石器时代晚期
从母系氏族的繁荣到原始社会的解体
母系氏族的繁荣:半坡、河姆渡氏族
新石器时代(包括铜石并用时代)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第二章 夏、商
夏、商奴隶制王朝
夏朝
时间
公元前21世纪(启)--前16世纪(桀)
国家特征
按地区划分领土(九州)
公共权力设置(官吏、军队、刑罚等)
遗址
二里头文化
商朝
时间
公元前16世纪(汤)--前14世纪(盘庚迁殷)--前11世纪(纣)
阶级关系
统治阶级:商王和奴隶主贵族
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诸子百家
孔子与儒家,老子与道家,墨子与墨家,法家与韩非,兵家与孙武、孙膑
文学
屈原与楚辞,散文
科学技术
天文:二十八宿,《甘石星经》
历法:夏历
医学:扁鹊的四诊法,《黄帝内经》
第四章 秦汉
秦
朝
前221年--前206年
建立者嬴政、都咸阳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与匈奴的战和
西汉
汉高祖:战(白登之围)--和亲
汉武帝:战(马邑之谋--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汉宣帝:和(呼韩邪单于归附)
汉元帝:和(昭君出塞)
东汉
明、章帝:战(窦固、窦宪抗击匈奴)
南方各族
西汉通西南夷、南越
西域
西汉张骞两次通西域--设西域都护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
西亚欧洲
丝绸之路、甘英波期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
范缜与《神灭论》
教育
学校衰落,西晋创办国子学
世界地位
仍保持领先地位
第六章 隋唐
隋
朝
政治经济改革
建立三省六部制,改州、郡、县为州郡二级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
继续推行均田制,“大索貌阅”,检查户口
军事改革
改革府兵制
伟大工程
开凿大运河
农民战争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首义
611年,山东王薄长白山起义
机械
马钧的发明(龙骨水车)
医学
西晋: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地理学
郦道元与《水经注》
农学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文学
建安诗人、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的民歌
艺术
书法
钟繇和王羲之
绘画
顾恺之
石窟艺术
云冈和龙门石窟
哲学宗教
魏晋玄学
佛教的盛行、法显与《佛国记》
道教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
九品中正制
蜀
221年,刘备,成都
诸葛亮治蜀
吴
229年,孙权,建业(今南京)
开发江南
西晋的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
265--316年,司马炎,洛阳
士族门阀制度形成
八王之乱
“五胡”的内迁
刘渊起兵,西晋亡
东晋
317--420年,司马睿,建康
士族门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祖逖、桓温北伐
383年淝水之战,南北对峙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