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 1-9-1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精编版
一轮复习 1-9-1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精编版
问题:
五四运动的原因、先锋、口号、主力是什 么?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原因?
①根本: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和阶级: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先锋是谁?
◆口号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五个阶段
1、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 期。 2、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 期. 3、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4、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5、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 时期。
(二)“长征”(1934.10—193636.10)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 2.转折: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3.胜利:
甘
图说历史
吴起镇
黄 陕
肃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 四 川
遵义会议
泸定桥
河
安顺场 彝 族 区
金
沙 江
长
赤
1935.1.
水
遵义 贵
贵阳
州
渡乌江
江
占遵义
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
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3分)
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 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
变化: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 救亡有机结合。
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
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
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
潮。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一相
比,材料二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3.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 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 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 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 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影响: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华 民族的最终形成。
二、中共的成立
1、中共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阶级、思想、组织基础
2、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没有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性质,没能提出切合实际 的革命目标。
3、中共二大如何弥补这一缺陷的?有何意义?
2“、工农农村武包装围割据城—市—”道路的开辟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
星星之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 围城市的道路
燎原之势: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大小小十 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的内涵
(1)土地革命:(内容、意义)
(2)武装斗争:
(3)根据地的建设:(经济、军事、政权)
(3)秋收起义:攻打长沙,损失惨重
2、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道路开辟
思考: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P56
是由双半社会性质决定的 ⑴缺乏民主制度,人民没有合法斗争的权利 ⑵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A城市:工人阶级弱小,反革命势力强大 B农村:农民占多数,敌人力量相对弱小
湖 突破四道封江 锁线
南
中西 央革命根据地
福
瑞金
1934.1建0.
广西
图说历史甘
吴起镇
黄 陕
肃
西
腊子口
草地 西
大
毛尔盖
飞康
夺
渡 雪山
泸
泸定桥
定
河
桥 安顺场
彝
族
通过大凉山 区 金
沙
江
四 川四渡赤水
长
赤
水 遵 19义35.贵1.
贵阳
州
遵义会议
江
渡乌江
湖
占遵义
江
突破四道西封锁线
南
中央革命根福据地
1934.10 瑞金 建
中国近代史(110年)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成立前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都反封反侵 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概念解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范畴,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就是领导阶级不同(根本),指导思想不同,革 命前途不同。
④1937年8月,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西北的中国工 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 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 合作宣言》;随后蒋介石发表讲话,指出团结御侮 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0月,又将在南方八省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 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形成。 (3)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全 民族抗战新局面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 定了基础。
三、国民大革命(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
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 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
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思考:国共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方 式和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⑴条件: ①中共:无阶弱小,工人运动失败 ②国民党:孙中山真诚欢迎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内容、意义) ⑶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⑷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2、北伐战争(1926.7)
⑴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 一中国
⑵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⑶失败: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3.大革命意义、败因、教训: 意义:动摇了。。。沉重打击了帝。。。 败因:客观:右派背叛;中外外反动势力勾结
1.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 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 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 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 中国共产党( )
B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巧渡金沙江
广西
4、长征精神
(1)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2)同甘共苦,团结奋进 (3)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4)舍己为人,艰苦创业 (5)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抗日战争
(1931——1945)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
结合选修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历史原因: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3)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政权(军部)转 移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国内矛盾。
第九单元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1919——1949)
考纲
主要内容
高考示例
(1)五四运动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新民主主义 革命
(3)侵华日军的 罪行与中国军民的 抗日斗争
(1)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2)国共十年对 峙
(3)抗日战争
(4)解放战争
2015江苏单科10 2015课标Ⅱ30 2015课标Ⅰ30 2016天津文综9 2016课标Ⅱ29 2016课标Ⅰ30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经过:
时间
中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年5月4日
6月3日起
北京 上海
主力
斗争形式
学生 工人阶级
罢课 三罢斗争
结果: 释放。。。罢免。。。拒签 性质: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②促进马义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2、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 为了振奋抗战精神,1940年下半年,中共在华北发动 以破袭战为主的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彭德怀 指挥)。 国外战场: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 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支援被日军围困的英 军。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推翻…,统一…)。第 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革命 方向。
◆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A、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 B、彻底的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D、新的前途: ——社会主义 E、群众基础: ——工人、农民
(4)有利时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未作充 分的战备。
(5)国际因素:英法等国绥靖政策。
(二)日本发动的局部侵华战争
(1)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2)1932年1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傀儡皇帝溥仪)。 (4)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
主观:中共右倾,放弃领导权 教训:要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黑
北
吉
伐
辽
战
北京 直 隶
山东
争 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