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 )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A、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败B、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C、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D、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2、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是在()时期。
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维新运动3、清末“新政”时,预备立宪并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其主要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C、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D、清政府兴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5、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6、在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工作中,邹容写了()。
A、《警世钟》B、《革命军》C、《猛回头》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7、1905年孙中山等人在东京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A、国民党B、兴中会C、华兴会D、同盟会8、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后来所说的三民主义。
A、《时务报》B、《民报》C、《新民丛报》D、《新青年》9、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0、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12、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明确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B、它是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纲领C、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D、它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13、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的大论战中,论战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要不要走资本主义道路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14、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
A、金田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5、1911年10月10日晚,驻()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这次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A、汉口B、汉阳C、武昌D、南昌16、()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7、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不包括()。
A、它制定的政策只符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B、它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它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D、它企图以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列强的承认18、下列各点中,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保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B、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D、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19、下列各点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它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C、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D、它实现了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20、下列各点中,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当的是()。
A、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C、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D、它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是一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21、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同意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扶植自己在中国的代理人,支持握有军权的袁世凯B、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力主袁世凯上台C、一些革命党人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D、孙中山自认为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自愿让位给拥护共和的袁世凯22、下列各点中,对北洋政府的认识或评价不正确的是()。
A、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专制的资产阶级反动统治B、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C、为了专制独裁的目的,军阀们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D、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23、1915年5月,袁世凯为了获得复辟帝制的支持,基本接受了()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求。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24、1913年()被刺后,孙中山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了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A、陈天华B、宋教仁C、蔡锷D、黄兴25、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坚持反袁斗争。
A、国民党B、兴中会C、同盟会D、中华革命党26、1915年12月25日,()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A、孙中山B、宋教仁C、蔡锷D、黄兴27、()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2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用各种手段复制并支持他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B、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力主袁世凯上台C、一些革命党人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D、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9、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
A、孙中山自认为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自愿让位给拥护共和的袁世凯B、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C、一些革命党人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D、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力主袁世凯上台30、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这些弱点和错误不包括()。
A、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他们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D、他们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二、多项选择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
A、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B、清末“新政”破产表明,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形成了D、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2、辛亥革命前,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
A、邹容B、严复C、陈天华D、章炳麟3、1905年,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4、1905年至1907年间,在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的大论战中,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走资本主义道路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5、下列各点中,属于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内容是:()。
A、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B、不革命中国人民将长期遭受难堪的痛苦和作出更大的牺牲C、革命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D、可以通过有序的革命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6、下列各点中,能表明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B、它制定的政策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C、它拒绝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它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7、下列各点中,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论述正确的有:()。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B、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D、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多项自由和民主权利8、下列各点中,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它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打开是思想进步的闸门D、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9、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不得不同意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原因包括()。
A、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扶植自己在中国的代理人,支持握有军权的袁世凯B、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力主袁世凯上台C、一些革命党人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D、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不得不让位给拥护共和的袁世凯10、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也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
A、他们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B、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D、他们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达到了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些有用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提倡的时候信封,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而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