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古典名著,学习古典小说阅读方法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走进古典名著,学习古典小说阅读方法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专题一:要学会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人物形象,以《智取生辰纲》为例(2课时)
专题二:把握塑造人物的对比、衬托手法,以《范进中举》为例(2课时)
一.检查预习、指名复述课文、同时理清故事梗概:
二、问题探究
1.选文塑造了哪几位英雄?主要人物是谁?
2.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A.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
3、范进的发疯说明了什么?
(二)找出文中对胡屠户的描写,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是什么态度?
2、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3、从这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屠户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问题探究: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二智用地利。三智用矛盾。四智用计谋。
2.杨志并非无"智",而是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四、问题研讨:
1、本回小说环境描写重在突出哪个字?起何作用?
2、全文为何在篇末才点出好汉的名字及所用计策?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如果在情节发展中就点出效果有何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小说丰富人生的体验,获取审美的享受。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单元学习活动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断,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也要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
信息化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脑、多媒体、投影仪;
常规资源: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
其他:课本、练习本、作业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看多媒体图片复述全文内容。
三.理清全文结构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五、拓展练习:林冲、鲁达、杨志三人之比较
六、布置作业:改写:熟悉课文,把握故事线索和主要情节。
要求:①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
②在规定时(六月初四)空(黄泥冈)范围内叙述故事。500字左右。
学习成果评价
1.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2 .学生总结的人物形象特征
学习态度评价

《范进中举》节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个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艺术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它鲜明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教学时以范进中举后说的“噫!好了!我中了!”这一句话为突破口,并结合细节品味组织教学。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自《红楼梦》。课文节选部分从刘姥姥在潇湘馆评论“老太太正房”和“潇湘馆”开始,经过紫菱洲,最后到秋爽斋晓翠堂用膳。在本节中,刘姥姥的形象得以完整呈现:明知大家拿她取乐依然迎合大家,看似滑稽,实则是她的聪明之处,她的朴素实在,她的可爱机敏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全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共有三次,这里节选的是第二次。小说以刘姥姥的视角,记述了贾府生活的奢侈,写活了贾府的许多人物,并为其中人物的命运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作业表单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走进古典名著,学习古典小说阅读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字词,理解涵义丰富的语言
2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小说的主题,
4学习个性化语言,领会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方法要领。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言行、情节和环境分析,感受作品表现主题的社会意义。
《智取生辰纲》节自《水浒》,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教学时宜以一个“智”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三顾茅庐》节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容许虚构,不受史实限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略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从中得到人生启迪和感悟。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
2.学生总结的人物形象特征与小说的人物特征相符合。
专题二:把握塑造人物的对比、夸张手法,以《范进中举》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B.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形成目标结构?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C.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三、根据思考题,深入分析课文(讨论如下问题)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专题问题设计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小说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句子?
3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4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试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四、形象探究:
(一)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4.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5.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

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评价要点学习成果评价
1.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2 .学生总结的人物形象特征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
2.学生总结的人物形象特征与小说的人物特征相符合。
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五、思维拓展:
1、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能鲜明的突出人物性格,请尝试用这种方法刻画一个你身边的人物形象,字数100。
2、如果当范进醒来时,发现胡屠户打他时所说的话是真的,他果然不曾中举。请想象他会怎样?(可仿照课文,大胆运用夸张与对比。)
本单元围绕“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设计,通过多项活动,让学生对小说有一种新的认识,扩大阅读视野,陶冶性情。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计,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