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

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生命以活力。

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

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去探究新型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

对于新时期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1、民主平等。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觉得所谓的民主平等,即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就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

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

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尊敬老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渊源历史。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爱生,对于新时期的爱生我是这样理解的。

爱学生要有一定的规格要求:不溺爱、不姑息、不迁就学生的缺点、错误,也就是爱学生要讲原则,不能丢失原则,不能超“格”。

教师应尊重
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爱心,不要以粗暴地方式高压管理,要以理服人,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永远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任何讽刺、挖苦、歧视、谩骂等侮辱学生人格的言行都是与教师职业道德不相容的,讽刺挖苦最容易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

也就是要尊重学生地人格和尊严。

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

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

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严是爱,宽是害。

热爱不等于溺爱、骄惯、姑息、放任。

当然,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宽严有度。

关爱每一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爱优生,也要爱差生,更要爱那些急需关怀教育的学生。

对聪明勤奋的倾注满腔热情,对迟钝、调皮的耐心培育,以深沉的关爱来医治他们心灵上的创伤,用爱的甘露来涤荡精神污染,把后进生一个个变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把家长认为不可能教育的“低能儿”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爱学生就是关爱未来。

对学生赤诚的关爱,是人民教师起码的品质,是师德的核心。

总之,我们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上得到全面发展,让教师的关爱播散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3、心理相融。

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动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能被教师时时关注,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团结协作,彼此相互依存,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
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

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4、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相互促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

韩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了有力的例证,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

面对每个学生,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

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摆正心态,积极进取,敢于向学生学习,乐于并积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综上所述,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新型师生关系,它可以为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

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只是上面所探讨的几个方面。

今后还应还需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