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新课标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纲”与“本”关系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

“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说明每年考试知识点基本不变,而试题再不断变化,试题来源课本,只是背景发生变化,我们能够识破庐山真面目,知道是考查书本上什么知识点,从容地从课本中找出答案,使解题变得既容易且答案也更有把握。

扎实学好书本基本知识,并且能举一反三地运用书本知识。

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

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

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

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

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济南九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在高一、高二阶段,思想认识都不到位,学习抓得不紧,尤其课时不足,只重进度不重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不足。

经过与同组的其他老师商讨后,我们打算分三个阶段来完成2011届高三化学的复习工作。

第一轮从2010年9月开始至2011年3月底或4月上旬结束
第二轮从2011年3月底或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结束
第三轮从2011年5月中旬至5月底结束
三.复习备考的具体措施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2010年《考试说明》,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
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化学教材。

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
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2010年各地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

特别是山东卷、全国卷、上海卷以及
广东、江苏、海南、宁夏等课改地区的试卷。

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

及时了解2011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化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三学生的学情。

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
本复习教学计划。

(二)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在复习中教师觉得要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觉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

高考中,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习,要以缩短复习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可采取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的形式再现。

复习中穿插一些小的专题训练,小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小结;目标检测题。

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评”四环节进行。

全: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

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

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

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

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

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
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
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

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

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高三初期的复习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不宜过早进行大量的综合训练。

但不是什么综合性的练习都不做,我们采用间歇性、渗透性地做一些高三综合练习。

试卷应思路清晰,题量不能大,题目应简单,对于我们的学生比较适用。

通过综合性的练习一方面是给以必要刺激,另一方面作为参照衡量复习成果。

(三)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

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

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四)第三轮:综合模拟,提高实战能力。

任务: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化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

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就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化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当一轮复习结
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二轮复习中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

1.审题是最大的障碍。

应学会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

2.规范用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做到简答完整,要点准确,语言简练,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

3.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维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的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