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在联系、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柳数株中夹桃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注释①尔:你;②毫:细毛,毫毛;文言小练习1. 五官中还有谁没有发言?请你替他说两句。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代言,你认为哪一句更合文题?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耳曰:“吾将众言传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2. 你能模仿文中五官说话的语气,和同学来一场角色扮演的对话吗?【自学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河,渭: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③邓林:地名,现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文言知识文言文中的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文言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北.饮大泽北:⑶未至.,道渴而死至: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弃:2. 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 填一填夸父真能喝啊!他先喝干了,又喝干了,最后又想去北方,喝的水。
可惜,还没到,就渴死了。
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
【家庭作业】1. 完成“自学练习”;2. 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 背诵文言系列之实战训练一【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多诵读,勤背诵——文言文富有韵律美,熟读背诵有利于培养语感,掌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②善归纳,多积累——善于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题。
③会用字典,学习写法。
【实战训练】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遽:立刻,赶紧,表示时间很紧迫;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文言知识《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融合各家学说的名著。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⑵是.吾剑之所从坠是:⑶舟已行.矣行:⑷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容。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⑵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 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4. 《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的人物。
人买履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①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④。
人曰:“何不试之以⑤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②度(duó):测量,衡量。
③乃:然后,才。
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遂:于是。
⑤以:用。
译文: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
他拿到鞋后,忽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
”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他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言知识:春秋时代的国,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省中部。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文言小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⑵何不试之以足?3. 为什么这位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4. 文中“之”字出现了五次,意思一样吗?A 而置之其坐B 至之市C而忘操之 D 反归取之E 何不试之以足【自学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翼:希望。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文言小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兔走.触株走:⑵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⑶而身为.宋国笑为:⑷冀.复得兔冀:2. 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子•天文》。
注释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
颛臾:相传是黄帝的后裔。
维:绳子绝:断水潦(lǎo):江河道路上的流水。
焉:文中译为“这,这里”归:汇集文言小练习1. 根据课文填一填和颛臾为了称霸打起来了。
共工一怒之下,触动了。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着地的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地向方向塌陷,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昔者:争:⑵天柱折.,地维绝.折:绝:【家庭作业】1. 完成“自学练习”;2. 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 背诵文言文系列之实战训练二【技巧归纳】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比如“妻子”,古义“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合称妻子和儿女。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组词法,将这个字组成词语来理解。
【实战训练】氏之子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②诣:拜见。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氏子出来。
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梅,孔君平指着梅对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文言知识本文选自南朝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言小练习1.写出下列带点汉字的读音,并完成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指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 “惠”是个通假字,通,“甚聪慧”是说氏子,从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哪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②,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③。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新序》注释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时候的邑名,今叶县)。
②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③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施(yì):延伸。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他的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屋子外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
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到真龙,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钩以.写龙以:⑵于是天龙闻.而下之闻:⑶弃.而还走弃:⑷叶公子高好.龙好:2.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⑴凿以写龙通;的意思⑵屋室雕文以写龙通;的意思⑶弃而还走通;的意思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⑵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4. 用原文回答叶公平时的“好龙”表现在叶公见了真龙的表现是【自学练习】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
世传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做针。
”白笑其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