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0)(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0)(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10)1、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曾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A.墨、道、儒、法B.道、儒、墨、法C.儒、道、墨、法D.墨、法、儒、道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

这表明(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5、下图“孝”字,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

字形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

这福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畜生不如。

这表明程朱理学( )A.规范了伦理道德B.强调孝的重要性C.区别了儒佛特征D.提高了儒学地位6、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

“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7、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8、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9、“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B.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10、德国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结合所学判断下表所述的相应成就,正确的是( )A.AB.BC.CD.D11、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2018年是他们逝世240周年。

他们思想的共同主张包括( )①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②提倡暴力革命③提倡“自由、平等、博爱”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有的思想家认为,它使人们的头脑由神学转向科学,以追求幸福代替清修,以迷恋现实生活代替对未来的憧憬,公开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为法国一切有教养青年的信条。

据此可知( )A.法国社会历经启蒙运动思想的洗礼B.法国近代自然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C.文艺复兴促进法国社会走向近代化D.法国新教徒用无神论对抗封建神学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关乎国家兴亡,中西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

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

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

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

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

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

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

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

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材料二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世俗界包括国王都无权过问。

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成为更完善的人,教育日益走向民众。

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1833年议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方案,1839年国家设“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65年改组为“教育局”。

1870年实施初等教育法0 19世纪末英国官办学校达到2500个,基本上实现了小学普及教育和扫除了文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评析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的变化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巨变,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 促进了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故B 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到的四个人物中只有商鞅在秦国开展了变法运动,其他三人并没有开展变法运动, 故C项错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题干材料提到的四个人物在军事、思想、政治领域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助推了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故选D项。

2.C3.C4.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所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时期,此时儒学及董仲舒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迹,这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汉书》和《后汉书》对董仲舒的记载是虚构,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地位变化对史学家写作的影响,与是否记载准确无关;C选项错误,三部史书都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但《汉书》和《后汉书》却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是否成为常态无关。

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5.A6.C7.A解析: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皆平等”,包括奴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故①正确。

人民主权学说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排除②。

斯多亚学派的思想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故③正确。

斯多亚学派并没有提出人类是自然界、社会的主导者,故排除④。

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8.C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

“注重提升公民素质”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研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说明他对雅典民主不满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苏格拉底只是“研究”,并没有采取措施,故D项错误。

9.A10.B解析: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并非为纪念拿破仑而作,故A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故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最早在伦敦发表,故C项错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是爱因斯坦的作品,故D项错误。

11.D解析:伏尔泰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与封建势力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卢梭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统治的态度更为坚决。

①②是卢梭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③④是启蒙思想家们的基本主张,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D项。

12.A解析:材料“由神学转向科学,以追求幸福代替清修……公开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内容,说明法国社会历经启蒙运动,故A正确;材料内容不仅仅限于自然科学,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故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改革,不能反映法国新教徒用无神论对抗封建神学,故D排除。

13.1. 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评析: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政府提供了后备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但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2. 变化:从宗教性向世俗性转变(或者答教育走向民众,国家介入教育);学校数量增加;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技术;受教育面扩大(或者答普及小学教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