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保证导线截面积可以承载正常工作电流之外,还应满足其在特殊条件下抗拉强度,为此,在有条件状况下推荐选用铜导线。
母线与电器连接时,接触面应符合现行国标GB 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关于规定。
2)柜内配线使用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应为1.0 mm2。
对于低电平电子电路容许采用截面积不大于1. 0mm2导线(但不得不大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积规定)。
①连接电源批示灯导线截面积为1.5 mm2;②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单回路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5 mm2;③断路器跨接线最小截面积为2.5 mm2:④变压器一次绕组进线最小截面积为1.5 mm2;⑤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5 mm2;⑥控制线路最小截面积为1.0 mm2;⑦面板控制回路至柜内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0 mm2;⑧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截面积为1. 5 mm2;4)导线应严格按照图样标号,对的地接到指定接线柱上。
①接线应排列整洁、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②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③避免将几根导线接到同一接线柱上,普通元件上接头不适当超过2-3个。
当几种导线接头接到同一接线柱上时,接头之间应平贴、整体接触良好。
5)对控制电路导线颜色以其导通电压级别来区别办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用意,对于操作维护维修人员来说既明显地表达了对电压危险限度分级,也大体示意导线所在回路。
①交流三相主电路通惯用黄、绿、红颜色来加以区别,以防止紊乱;②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③工作电压为AC380V及以上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④工作电压为AC220V电源线用红色导线连接;⑤工作电压为AC110V电源线用橙色导线连接;⑥工作电压为DC36V电源线用紫色导线连接;⑦工作电压为DC24V电源线用蓝色导线连接;⑧工作电压为DC12V电源线用绿色导线连接;⑨工作电压为DC5V电源线用白色导线连接;⑩工作电压为DC0V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⑩传感器信号及模仿信号线用白色导线连接;⑥电源批示灯连接导线颜色与电源电压级别相似;⑩电压表连接导线颜色与其批示电压级别相似;⑩电流互感器用黑色导线连接;⑩备用导线用黄色导线连接。
柜内采用清一色黑色导线时,应在母线排、断路器、接触器等引线端,使用三色绝缘胶带包裹或使用成品彩色塑套,以标明相色,使主电路标记明确、统一。
6)接线端头应套有打印号码管标志,笔迹清晰、统一、美观。
推荐使用电子号码管打印机(亦称电子印号印字机)。
7)连接导线端部普通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
线端应使用材质合格铜接头和与其匹配原则压接工具,当设备接线柱构造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
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采用电线接头,可将线端作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
①如进入断路器导线截面积不大于6 mm2,当接线端子为连接片式时,先将导线用铜接头压接解决,以防止导线散乱;如导线截面积不不大于6 mm2,应将裸露铜线某些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连接片。
②截面积为10 mm2及如下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电器、设备端子连接。
③截面积为2.5 mm2及如下多股铜芯线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电器、设备端子连接。
④截面积不不大于2.5 mm2多股铜芯线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端子连接。
8)导线端部绝缘剥除长度如下(设导线端部绝缘剥除长度为L):①当导线端部用管状接头(闭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长度L.再加上2-3mm,即L=L1+(2~3);当导线端部用板状接头(开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长度L1再加上1-2mm,即L= L1+(1-2);②导线端部无接头时,对插入式接头L取插入式接线板插接长度;对环形接头L取环形接头长度加恰当直线某些,直线某些长度应按平垫圈半径考虑,使平垫圈正好紧靠绝缘切口压在环形接头上,而不压到绝缘层上。
9)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剥线刀、剥线钳,操作时不得损伤线芯,也不得损伤未剥除绝缘,切口应平整,并尽量垂直于线芯轴心线。
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
10)熔焊连接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缺陷。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估文献规定,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存焊药和焊渣。
锡焊连接焊缝应饱满,焊点应表面光滑。
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存焊剂。
11)线槽内导线所占据截面积应符合行线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期,涉及绝缘层在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不不大于线槽截面积60%。
在可拆卸盖板线槽内,涉及绝缘层在内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不不大于线槽截面积75%,在不易拆卸盖板线槽内,导线接头应置于线槽接线盒内。
端子等集中布置元件短接线不进入线槽,以以便检查和节约线槽排线空间。
12)导线连接片或其她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
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13)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①柜内所有导线接头除专用接线设计外,必要用原则压接钳和符合原则铜接头连接。
②接头在压接前,应除去铜芯线上绝缘层、残渣及油污。
③环形接头绕圈方向应与接线柱螺母旋紧方向一致。
④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缺陷。
⑤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
压接时,压接深度、压接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献关于规定。
14)柜门面板控制线完毕后必要放置至少20%备用线,至少为3根。
备用线柜内长度应以能连接柜内最远元件为准。
如果面板无线槽,把备用线卷成100 mm直径线卷,并用扎带可靠固定在面板扎线攀处。
15)柜内信号电路、PLC输入电路布线尽量不与主电路及其她电压级别电路控制线同线槽敷设,并应采用必要防干扰办法。
16)引入盘柜电缆应排列整洁、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端子排受到机械力。
17)有脱扣装置低压断路器,其接线应符合相序规定,脱扣装置动作应可靠。
带有接线标志熔断器、电源线应按标志进行接线。
螺旋式熔断器安装,其底座禁止松动,电源应接在熔芯引出端子上。
18)面板和柜体接地跨接导线不应缠人线束内。
按照国内JGJ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原则,TN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导电某些与中性线和专用保护接地线( PE)相连。
TT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导电某些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 PE)。
IT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设备外露导电某些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PE)。
(1) TN方式供电系统电力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称作接零保护系统。
依照电气设备外露导电某些与系统连接不同方式又可分3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1) TN-C系统。
①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中性线( PF)与工作中性线(N)共用。
②它运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中性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故障状况下熔断器会熔断,低压断路器脱扣器会及时动作而跳闸,安全性能好,TN-C系统普通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③TN-C系统合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某些负载设备引起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线,从而使PE、N线带电,且极有也许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导致不安全,并且还无法获得稳定基准电位。
④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减少中性线对地电压。
⑤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断路器时,工作中性线背面所有重复接地必要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将合不上,并且工作中性线在任何状况下都不得断线。
2) TN-S系统。
①整个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线( PE)是分开。
②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如果线路较长,可在线路首端装设漏电保护断路器,靠它切断故障电流。
③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④TN-S系统不必重复接地,由于重复接地对N线断后保护设备作用不明显。
⑤工作中性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⑥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该系统合用于工业公司、大型民用建筑,同样适合变频器供电系统3) TN-C-S系统。
①它由两个接地系统构成,第1某些是TN-C系统,第2某些是TN-S系统。
前一某些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共用,后一某些是分开,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连接点。
②工作中性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相连通,TN-C-S供电系统是在TN-C系统上暂时变通做法,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接零保护受到中性线电位影响,规定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惯用于建筑、施工工地供电。
③PE线除了在总箱处必要和N线相接以外,其她各分箱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相连,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
④TN-C-S系统中,PE线连接设备外壳正常运营时始终不会带电,因此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安全性。
(2) TT方式供电系统1) TT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
第1个符号T表达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2个符号T表达负载设备金属外壳与大地直接连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TT系统中负载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规定高电子设备场合。
2)当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危险性。
但是,低压断路器不一定能跳闸,有也许导致漏电设备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
3)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虽然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因此还需要漏电保护断路器作保护。
4) TT系统接地装置耗费大,该系统合用于接地保护很分散场合。
(3) IT方式供电系统1)I表达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不不大于30Ω)接地,T表达负载侧电气设备金属外壳进行接地保护。
2) IT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普通用于不容许停电场合,或者是严格规定持续供电地方。
运用IT方式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很小,不影响电源电压平衡。
在选配变频器滤波器时,注意应采用适合IT系统滤波器,防止滤波器内部电容器组和电阻器接地引起供电系统故障。
2.接地技术规定1)在TT和IT供电系统中变频器和电动机,可以通过接地母线直接接地,安全性能最佳。
因而,在设计变频控制柜所在安装场合,应有用于保护接地母线(排),变频器PE端和电动机外壳通过接地母线接地,接地母线接地电阻应不大于等于0.5Ω。
在TN-C供电系统中,变频器和电动机是通过中性线以及保护接地线在电源中性点再接地,设备外壳电位受三相负载平衡限度影响,极有也许带电,因而应考虑重复接地以提高接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