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胃炎

内科护理学-胃炎

项目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任务一胃炎患者的护理胃炎是指由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分类:按临床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1.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抑制胃粘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是最常引起胃黏膜炎症的药物。

3.急性应激严重脏器病变、大面积烧伤等应激状态下,生理性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胃粘膜的微循环正常运行,造成胃黏膜缺血缺氧、黏液分泌减少等,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引起胃黏膜糜烂和出血。

3.乙醇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能力,高浓度乙醇能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

【分类】1.幽门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2.除幽门螺杆菌之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3.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此类型临床最常见,本节重点讨论。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有症状者常有下列表现;1.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2.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常以突发的呕血和(或)黑便而就诊,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10%-30%,仅次于消化性溃疡。

【诊断要点】1.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某些抗肿瘤药、铁剂和氯化钾等药物;2.严重疾病状态或大量饮酒者;3.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的;4.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的,具有确诊价值。

【治疗】治疗原则:针对病因和原发疾病采取防治措施。

处于急性应激状态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由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同时可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护药物。

【护理】1.护理评估1)病史有服用非甾体药物和其它对胃黏膜在有损伤的药物,严重应激状态等。

2)身体评估有上腹痛和饱胀不适,严重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粪便检查: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2)胃镜检查:一般应在大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镜下可见到胃黏膜多发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

2.护理问题1)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

2)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3.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有无上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的表现,尤为注意病人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征象。

(2)休息与体位病人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3)饮食护理:进食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

可给予少渣、温凉半流食,如有少量出血可给米汤、牛奶等流食以中和胃酸,如出血量大或呕吐频繁时要禁食。

2)药物治疗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如阿司匹林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必要时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

3)心理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解除其紧张情绪。

【健康教育】1.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2.保持良好心情。

正确指导患者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3.进食要有规律,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我,戒酒。

4.按时正确服药。

避免感冒等各种感染的不良刺激。

【预后】去除病因后,一般预后良好,有的患者因为反复或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

【理实一体】患者,女,42岁,患风湿关节炎十余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近日患者自觉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今晨起排柏油样便2次,量约200g,来院就诊。

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分。

呼吸22次/分血压100/65mmHg。

神志清,表情痛苦,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

【直通护考】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胃炎的病因 A.药物 B.胆汁反流C.幽门螺杆菌 D.急性应激 E.自身免疫反应2.对急性胃炎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 A.胃液分析 B.胃镜检查C.血清学检查 D.活组织检查 E.胃脱落细胞检查3.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上消化道出血B.上腹部疼痛、烧灼感 C.恶心、呕吐D.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暖气等 E.上腹部隐痛(1)E;(2)B;(3)A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稍多于女性。

【病因】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2.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另外,长期饮浓茶、咖啡、烈酒,食用过热、过冷和粗糙的、刺激性的食物对胃黏膜也有损伤。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含有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

4.其它因素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十二指肠液返流,老龄化至胃黏膜退行性变等。

【发病机制】1.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结构,可在胃黏膜层自由活动,并紧贴胃黏膜上皮细胞,直接侵袭胃黏膜;它能分泌尿素酶,影响胃内的酸性环境,并可直接损伤上皮细胞。

幽门螺杆菌能产生细胞毒素使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使黏膜损伤和发生炎症;幽门螺杆菌的菌体细胞壁还作为抗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

2.非甾体类抗炎药,刺激性食物,十二指肠返流等因素会使胃的黏膜屏障作用减弱而破坏胃黏膜。

【分类】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

【临床表现】慢性胃炎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缺乏特异性症状。

约有70%-80%的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痛或饱胀不适、恶心、嗳气、食欲减退等。

少数病人合并有少量上消化道出血。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出现恶性贫血和体重减轻。

体征不明显,可出现上腹部压痛。

【诊断要点】【治疗】治疗原则: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

【护理】1.护理评估1)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长期进食高盐、粗糙、刺激性食物和咖啡、浓茶等。

2)身体评估有上腹部痛、饱胀、恶心、食欲不振。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2)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通过侵入性(如快速尿素酶测定、组织学检查等)和非侵入性(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3)血清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在血清中检测到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促胃液素水平增高,萎缩性胃炎时,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可降低。

(4)胃液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时,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时,胃酸分泌正常或降低。

2.护理问题1)疼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

3)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

3.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发作期或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做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

胃酸低者或进食浓肉汤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戒酒。

(3)用药护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应给予灭菌治疗,具体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因服用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服并应用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药。

还可应用吗叮啉或西沙必利等胃动力药,加速胃的排空,应在饭前服用,不与阿托品等解痉剂合用。

有恶性贫血者可注射维生素B12纠正。

(4)心理护理慢性胃炎病程迁延,病情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持其情绪稳定。

【健康教育】1.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

2.保持良好心情。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

3.加强饮食卫生和营养,避免刺激的食物和饮料4.按时正确服药。

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并及时、定期复诊。

【预后】慢性胃炎患者大多数无症状,有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约有将近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理实一体】患者,男,45岁,近二年来反复上腹部胀痛,反酸嗳气,食欲不振。

平时嗜酒和咖啡。

近二日上述症状加重,来院就诊。

查体:生命体征无异常,消瘦,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大便潜血试验(+)。

胃镜示:胃黏膜呈颗粒状,粘膜血管显露,皱襞细小,幽门螺杆菌(+)。

【直通护考】1.下面关于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A.多数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B.主要由胆汁反流导致 C.非甾体类消炎药引起D.甾体类消炎药引起 E.烟酒等不良嗜好引起2.慢性胃炎最可靠的确诊方法为A详细问病史及查体 B胃液分析 C血清学检测 D X线钡餐检查 E胃镜检查3. 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上腹部疼痛及饱胀不适 B.恶心、泛酸 C.呕血、黑便D.呕吐、腹泻 E.乏力、消瘦4.慢性胃炎伴恶性贫血治疗时宜应用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B.C.维生素B12D.维生素E E.维生素C1.(A);2. (E);3. (A);4. (C);参考文献1.尤黎明,吴英主编,《内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 林海英,朱启华主编,《内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