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最主要的差别是()A.作出裁决的机关不同B.当事人称谓不同C.所解决的实体问题和依据的实体法不同D.立法的根据不同答案 C考核知识点:考核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的差别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最主要的差别是:A诉讼主体不同,参与的国家机关和参与人不同。

B诉讼原则不同。

C证据制度不同D强制措施不同2.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形式基本上是()A.弹劾式B.混合式C.纠问式D.辩论式答案B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现代各国的刑事诉讼模式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混合式,就是同时吸收了以上两种诉讼形式的优点,在追究犯罪的同时,注重保护人权,总的倾向是更加公开,被告人的权利得到更多保护。

3.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

A 对刑事被告人判处刑罚B 对公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C 解决当事人双方权利与义务问题D 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答案D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内容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刑事诉讼的中心内容是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4.在被告人特有的诸项权利中,最基本的是()。

A申请回避权 B了解被指控罪行权C 辩护权 D最后陈述权答案C本题考核被告人的权利1.1.4.知识点解释:被告人享有的一些列权利中,有不少是所有当事人都有的。

作为被告人特有的权利,最基本的是辩护权。

5.人民法院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C.监督与被监督关系D.协作关系答案C考核知识点:考核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附1.1.5.知识点解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与检察机关上下级关系不同,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

6.下列案件中,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是()A.走私案B.玩忽职守案C.私放人犯案D.贪污案答案A考核知识点:公安机关管辖案件的范围1.1.6知识点解释:除了职务犯罪以外,其余公诉案件的管辖由公安机关负责。

本题BCD均属于职务犯罪,由检察院负责,只有A由公安机关管辖。

7.下列案件中,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是()A.走私案B.玩忽职守案C.虐待案D.遗弃案答案B考核知识点:检察院管辖案件范围。

1.1.7.知识点解释:检察院负责管辖职务犯罪案件。

本题中,A为公安机关管辖的公诉案件,CD为自诉案件,只有B符合条件。

8.对外国人犯罪的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答案B考核知识点:中级法院管辖案件的范围1.1.8.知识点解释: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9.下列人员,只能是自然人的是()A被告人B.被害人 C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D证人答案:D。

考核知识点:证人的资格1.1.9.知识点解释:证人需要有一定的观察力、感知和判断力,因此,只有自然人可以做证人。

相反,其余当事人,则是法人和单位均可充当。

10.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是()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答案:B,1.1.10.知识点解释: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因为监视居住几乎剥夺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自由,其活动半径比取保候审更小,甚至不能离开自己的住处,通信与会见他人都受限制,所以期限要比取保候审短得多。

11.当事人对审判员提出回避申请,有权决定的人员或组织是()A.审判长B.合议庭C.本法院院长D.本院的审判委员会答案C。

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回避的管辖1.1.11.知识点解释: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回避,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院长决定。

因此,审判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

12.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是()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答案D。

考核知识点:取保候审的期限1.1.12.知识点解释: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13.下列强制措施中,公安机关无权作出决定的是()A.拘传B.监视居住C.逮捕D.拘留答案C。

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关。

1.1.13.知识点解释:对于拘传、监视居住、拘留,公安机关都有权单独决定做出,而逮捕则需要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所以公安机关无权做出。

14.人民检察院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作出是否批准逮捕决定的期限是()A.3日以内B.5日以内C.7日以内D.10日以内答案C。

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知识点为审查逮捕的期限。

1.1.14.知识点解释:按照刑事诉讼法,对于已经拘留的,检察院在接到提请逮捕申请书后,应在7日内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对于没有羁押的,应在20日内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15.下列强制措施中,法院无权作出决定的是()A.拘传B.监视居住C.逮捕D.拘留答案D。

考核知识点:拘留的适用机关。

1.1.15.知识点解释:只有侦查机关才有权适用逮捕。

因此,法院无权适用逮捕。

16.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机关是()A.人民法院B.司法行政机关C.人民检察院D.公安机关答案:D。

考核知识点: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机关1.1.16.知识点解释: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因此,本题只有D是对的。

17.下列情形中,人民法院可以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是()A.公诉人出庭,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B.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C.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D.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答案A.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知识点为法院任意指定辩护人的几种情形。

1.1.17.知识点解释:本题的BCD都是法院必须指定辩护人的情形,只有A才是裁量指定,即法院根据具体情形斟酌是否指定辩护律师。

18.证据划分为人的陈述和实物证据的标准是()A.证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B.证据的证明作用C.证据的来源D.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程度答案A本题考核知识点为证据分类的标准1.1.18.知识点解释:把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也就是人民通常说的人证与物证,以人的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证据为人证;以实物、痕迹等为表现形式的证据为物证,因此这个划分是以表现形式为标准的。

19.下列证据中,有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A.物证B.鉴定结论C.勘验、检查笔录D.被害人陈述答案D。

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标准1.1.19.知识点解释:直接证据,就是能够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予以证实,或能够说明全部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被害人的陈述,有时能够直接说明案件发生的全部主要过程,所以可能成为直接证据,本题中其余选项则不具有此种特征。

20. 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标准是()A.证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B.证据的证明作用C.证据的来源D.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程度答案D。

考核知识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1.1.20.知识点解释: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是根据证据与犯罪事实之间的关系为标准的,直接证据,就是能够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予以证实,或能够说明全部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

所谓间接证据,是指该证据不能说明主要犯罪事实,但可以说明犯罪事实的一部分。

所以他们的划分标准是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程度。

21.以下证据中既是直接证据又是原始证据的是()A.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没有作案时间的辩解B.在犯罪现场提取的可疑的足迹C.证人亲耳听见被害人的呼救声D.被害人陈述了被害经过,但不能指认犯罪嫌疑人答案A。

考核知识点:证据的理论分类。

1.1.21知识点解释:直接证据,就是能够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予以证实,或能够说明全部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原始证据,是第一手的,没有经过复制的证据,也就是证据本身。

本题选项中只有A能够直接说明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时间,也就是没有实施犯罪,因此是直接证据。

它是证据本身,没有经过转录,所以符合条件。

22.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的时间是()A被指控犯罪之日起B开始侦查之日起C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D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答案D考核知识点: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的时间1.1.22知识点解释: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自从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

23.在法院开庭审理时,被告人对出庭的检察院的书记员提出回避申请,对此有权作出是否回避决定的人员是()A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员B.检察长 C法庭的审判长 D法院院长答案B考核知识点:回避的决定机关1.1.23知识点介绍: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回避,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院长决定,检察院的书记员属于检察人员,其回避当然由检察长决定。

24.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其羁押期限的计算是()A从拘留之日起B.从逮捕之日起C从查清全部犯罪事实之日起 D从查明其身份之日起答案D。

考核知识点:身份不明的人的羁押期限的计算1.1.24知识点介绍: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

25 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应当由()决定。

A检察长 B上级公安机关C同级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 D法院审判委员会答案C。

1.1.25知识点介绍: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26.被不起诉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申诉,接受其申诉的机关是()A.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B.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C.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D.同级人民法院答案B。

考核知识点:对不起诉的监督1.1.26.知识点解释: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

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

27.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作出的决定是()A.撤销案件B.不起诉C.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D.退回公安机关处理答案B。

考察知识点:不起诉的对象1.1.27.知识点解释: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是该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所以应做出不起诉决定。

28.独任制适用的法院是()A.中级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各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答案D。

考核知识点:独任制适用对象1.1.28.知识点解释: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所以,本题应选D。

29.下列人员中,不能担任合议庭审判长的是()A.法院院长B.审判员C.助理审判员D.人民陪审员答案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