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经济生活《货币的本质》教学设计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政治组柴天令一、设计思想本课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经济现象来帮助他们感悟商品的含义,借用数学学科的知识角度来理解商品的概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辩证理解理解货币的诞生及发展过程及其本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涉及内容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
作为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是消费者,该话题应该是能吸引学生的。
三、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真正的进行经济生活的理论学习,所以上课之前,让学生关注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
2、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商品时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商品的概念和货币的本质。
难点:透过现象概括认识货币诞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过程性。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唤醒学生对于商品和货币已有的感性认识。
在老师的启发讲解归纳过程中把对商品和货币的表面熟知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情境教学法,通过系列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走进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进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学习。
说到经济大家肯定会都会想到一个字。
生:钱。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关于钱的说法?生:“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师:在日常生活中,钱还可以买到我们所需要的许多东西。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导入新课,由此导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通过大家较为熟悉的东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由此让学生准确把握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消费的任何商品和服务都需要我们要付出货币。
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货币为什么如此的神奇,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探究货币的本质。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的本质(板书)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许多东西。
这些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商品。
商品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
商品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概念。
生活中的一个商品名词我们很熟悉,经济学中的一个商品概念我们陌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借用数学的集合知识来理解这个概念。
跨学科的交叉会有不同的视野。
同学们我们的研究对象商品是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生:是的。
师:那我们可以例举一些商品元素。
生1:超市里卖的矿泉水。
生2:农贸市场卖的蔬菜。
生3:大商场里面的服装、家电、化妆品等等,好多好多。
师:同学们可以例举许多的商品,同学们能例举完所有的商品元素吗?我想是例举不完的,因为我们在不停的生产商品,商品这个集合是无限集。
对于商品这个无限集,我们数学中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全体元素?生1:描述法。
师:很好,描述法。
那位同学可以描述一下商品集合的全体,不能有遗漏的商品,也不能有冒充的商品。
生1:用钱购买的东西。
师:很好,这同学勇敢地给出了第一个定义。
同学,这个东西能不能再精确一些,东西这个词比较的含糊。
生2:用钱购买的劳动产品。
师:很好,同学发现我们买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劳动产品。
同学们都是念念不忘钱,用钱来定义商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书上的定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1、商品的含义(板书)师:同学们“用钱购买”和“用于交换”是不同的,“用钱购买”是用钱交换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是用劳动产品交换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比“用钱购买”的范围更加的广泛。
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学到不用钱也能交换得到的商品。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解了商品的定义再来了解一下商品的属性,我们一起看书上商品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使用价值,因为商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另一个属性是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同学们我们根据商品的定义和属性来判断一下这些东西是不是商品?阳光和空气对我们的生活特别的重要,它们是不是商品?生1:不是,因为阳光和空气是自然产品不是劳动产品。
师:母亲为我们亲手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生1:母亲为我们亲手织的毛衣不是商品,因为我们没有用钱购买,没有交换过程。
师:回答很正确。
农民收获五吨小麦,自己吃一吨,卖四吨,是不是商品?生1:农民自己吃的一吨小麦不是商品,卖的四吨小麦是商品。
师:同学甲生日,同学乙买了一只钢笔送给甲,这支笔是不是商品?生1:钢笔对乙是商品,因为乙花钱购买有交换,钢笔对甲不是商品是礼品,因为甲没有花钱购买没有交换。
师:小麦有的是商品有的不是商品,钢笔对有的人是商品,对有的人不是商品,是否是商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条件变了结果也会变化,同学们都会辩证法了。
师:(过渡)商品耗费了人类劳动,所以我们购买时都需要货币。
我们感觉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不用钱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老师先举一个例子,一个卖西瓜的农民甲和卖香瓜的农民乙在一起卖瓜,农民甲想吃香瓜吃腻了西瓜,但是舍不得花钱买,农民乙也想吃西瓜吃烦了香瓜,但是也舍不得花钱。
于是,同学们就知道了,农民乙拿两个香瓜换了农民甲的一个西瓜。
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交换完成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货币。
说明没有钱也可以得到商品,那就是直接用自己的商品去换别人的商品。
最初的商品交换就是物物交换,没有货币参与。
【设计意图:在真实场景中分离商品和货币,还原历史,让学生知道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诞生的。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走进没有货币的时代,我们班有7个同学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小品,看看大家能从中悟出什么知识道理来?2、货币的产生过程(板书)剧本内容:现在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共同居住在同一个部落,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生活状况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由原来的自给自足到逐渐有了一些剩余劳动产品,就想用剩余的东西换取自己没有的东西。
于是,某一天,一些人就把自己剩余的东西拿到了他们的“集市”上。
(注:选6个同学扮演6个原始人。
他们的愿望分别是:原始人甲拿着鸡想换回羊;原始人乙牵着羊想换回盐;原始人丙拿着盐想换回酒;原始人丁拿着酒想换回鸡;原始人戊拿着矛头想换回盐;原始人己拿着布想换回矛头)。
活动过程:第一幕:1、原始人甲不断的打听,问完了所有人也没有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只好回到原地,现出无奈茫然的表情。
2、原始人(乙、丙、戊、己)都和原始人甲一样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摇头叹息,希望有人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
3、这时,只见原始人丁问完所有人后站在那里开始低头深思。
一会儿,他走到原始人丙那里换来了盐,然后到原始人乙那里换来了羊,最后到原始人甲那里换回了自己需要的鸡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这时,原始人甲、原始人乙、原始人丙、原始人丁经过了一番艰难的交换,最终都换回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而原始人戊、原始人己最后也没有交换成功,只好垂头丧气的走了。
第二幕:为了解决交换困难的问题,部落的许多人聚集到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同学们请谈谈这样交换的感受,请你们谈谈如何才能解决交换中存在的问题。
生1:真是太麻烦了。
这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只有当双方都需要对方商品的时候,交换才能成功,否则无法进行。
生2:真的很麻烦。
还不如不交换,有着交换的时间和精力不如回去自己生产,不用浪费在集市上面交换。
生3:我好想有钱,有了钱我想买什么都以,不用换来换去的麻烦。
【设计意图: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没有货币物物交换的困难,解决之法。
培养学生历史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感受,有思考有解决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深入思考,回去自己生产可以吗?你自己可以生产的出来吗?也许你个人的能力较强,可以生产,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是大的趋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做。
回去自己生产取消分工是不符合历史的潮流的,开历史的倒车,不能成功。
看来我们还是要坚持在集市中交换。
有同学想到了钱,是的,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世上本没有商品,想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商品;其实世上本没有钱,想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钱;没有钱那我们可以把它创造出来。
同学们,钱人人都喜欢,今天我们可以拿钱购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但是我们拿着今天的钱人民币到原始社会末期,那时的人会喜欢我们的钱吗?肯定是不会喜欢的,因为对他们没有用。
看来每个时代的人人都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们想想那个时代的人都喜欢什么呢?生1:我想牲畜人人喜欢,因为可以喝牛奶羊奶,羊皮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吃肉,牛还能帮人干活。
生2:我想布帛也是人人喜欢,还有贝壳等等。
师:好的,同学们都设身处地找到那个原始社会末期大家都喜欢的商品,回到历史。
这些商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不是叫钱而是叫一般等价物,它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同学们现在如何交换?生1:大家先将自己的东西换成大家都乐意接受的物品一般等价物,然后再用这种物品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这样间接交换的成功率和效率应该高很多比物物直接交换。
师: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可用“商品——商品”表示。
为了解决交换中的困难,人们找到了都大家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成为“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商品交换的确比以前方便多了。
但是,在更大的集市中,人们都用自己小地方小部落小集市的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都是小范围喜欢的商品。
由于这时候各个地方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的,商品交换仍然存在麻烦。
师:如何解决这种麻烦呢?生:我们需要真正的一种更大范围人人都喜欢的商品,一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而不是一些几种商品,后来人们发现金银作为贵金属好一些,于是金银就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师:为什么一般等价物会固定在金银上?它好在哪里?与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点?生1:用以前的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仍然有麻烦,如:贝类:便于携带,但价值较小,牲畜:价值大,但不便于分割和保存,布帛:不便于分割……生2: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的特点。
它的优点使其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师: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称为货币。
金银存在地球上亿万年,与铜铁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后来我们人类需要货币的时候,金银就与其他的金属物品不同了,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