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7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频率很高B.传播速度大C.振动时间长D.响度很大
;
3.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4.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水都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B、水全部结成冰,所以水一定不存在
C、冰全部化成水,所以冰一定不存在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5.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
∶01 ∶10 C.10∶21 ∶51
|
6.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B.声音太小
C.声音太大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
C. 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可使声音响度增大
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
8.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D.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袅袅的白雾是:()
A.干冰B.气态二氧化碳 C.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10、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三角形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右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1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
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3、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B、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C、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1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
B、镜花水月
C、凿壁偷光
D、形影相随15.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 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
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凝固
16.把温度为-4℃的冰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混合后的温度仍为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没有变化
C、冰的质量减少
D、以上的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小丽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这是红光外侧的,说明它具有。
而紫光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它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发光。
18.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 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② -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③铁水浇成铁杆属于;
④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
19.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身高为1.8m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平面镜中他的像高为m;当他向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他与他的像相距m。
21.夏天对着热水杯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水温降低的;而冬天对着冷手哈气使手变暖和,这是因为_____ _____。
22.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中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
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音调最低的是。
23.河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面上的“影子”其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由形成的。
后者是由形成的。
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___ ____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在太阳下感觉到热是因为太阳光中的具有热效应引起的。
24、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以下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介质”、“能量”或“信息”)
(1)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2)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越高;
?
(3)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越大;
(4)丁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5.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的小电灯,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在挡板右侧光屏上能被照亮的范围。
26.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
~
四、实验题:(共20分)
27、(8分)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图。
(1)安装该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
、B两铁圈中的铁圈;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温是℃;
(3)水的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4)当水温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第分
钟数据可能有误。
《
(5)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像。
(6)有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了节省燃料,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写一种)。
^
28、(7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
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6)小明在做此探究实验时,只做了一组数据就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认为小明下一步应该怎样做。
A、整理器材,完成实验。
B、改变发光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再得
到几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9、(5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
图甲图乙
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的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从图像可得到晶体的液体物质在凝固时温度将。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该物质的凝固点为℃,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
与水的凝固点相比凝固点变了。
(填“高”或“低”)
(4)如果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混合物
中,如图,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的冰会。
(填“变多”、
“变少”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