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课题: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板书:国旗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学生汇报收集资料。

(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板书:国歌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

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1.课件出示国徽。

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板书:国徽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

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

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祖国的象征骄傲自豪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课题名称:学会自我保护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言: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1.出示案例: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

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

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

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

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

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

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

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

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

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5.怎样预防侵害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

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教学反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课题名称:学生在校一日要求教学目标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教学重点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

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供选择的主题: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3、出示学校对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1)按时上学;(2)穿校服;(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4)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 (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7) (不穿拖鞋;(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

(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

(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

(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

(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

(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早读:(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

(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

(3)自治自理能力强。

(4)按时完成、缴交各科作业。

集会:(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

(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

(3)热情参与活动。

早操:(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

(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广播操、班队会:(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

(2)认真听,跟着读。

(3)队会轮流组织,形式多样,自主管理。

值日:坚持每天“二清扫一维护”:晨扫、午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

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

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

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1、进一步学习芳村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2、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法制课教案设计——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要求:认知: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 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课件2、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3、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新课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课件展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

(板书课题)二、学文、明理、导行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课件设计的录音)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2、师讲解告诉学生: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