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语等
教学对象的特征
1.自然特征(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 语言及文化背景)
2.学习目的(受教育、职业工具、职业、学 术、临时)
3.学习起点
4.学习时限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P296)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 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 能力;
2.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汉 语的自学能力;
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主要内容是课程
设置。
• 制定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 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责
明确总体设计的精神,把握教学全局, 明了自身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充分发挥自 身的作用,能够比较到位地把握教师、学 生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循序渐进的原则。 ④ 注意语法点、句型及重要词语的覆盖、重
现和循环,要符合大纲的要求。 ⑤ 注意吸收学科理论、汉语本体和教材教法
的新成果。
➢ 趣味性原则
① 要结合实用性考虑趣味性,避免盲目的幽 默化和过度的稚化。
② 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 中国的兴奋点。
③ 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体裁、语 言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
教学途径
• 划分教学阶段(初级、中级、高级) • 进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 (1)汉语技能课(综合技能课、专项技能课) (2)汉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3)中国文化知识课(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 知识)
教学途径
• 制定教学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
⑦ 阶段复习——补充语料、语法总结等。
⑧ 词汇总表。
⑨ 其他附加材料——语法术语表、常用量词 表、汉字笔画、笔顺表等。
(补充)练习概说
(1)练习的内容: 包括要让学生掌握的: ① 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 ②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注意课型
的特点) ③ 交际技能(对语境中各种因素的把握能力
④特殊用途类——商贸汉 语、医用汉语、旅游 汉语、外交汉语、科 技汉语、 新闻报刊、 速成强化、儿童汉语、 广播电视、个别教学、 汉语方言、函授、远
程等。
2.按适用人群
3.按编写体例
① 综合型与分科型 ② 单课制与单元制 ③ 直线式与螺旋式
4.按教学原则(方法)
① 结构型 ② 功能型 ③ 结构功能型 ④ 功能结构型 ⑤ 话题型 ⑥ 文化型 ⑦ 课文型
京果脯。 吉姆:哦。我只听说过“果脯”这个名
称。
生词处理的技巧
• 展示生词:列在黑板上(可以按意义、词 性分类或者按教材编排顺序)、卡片展示、 实物展示、教师领读等。
• 解释生词:以旧带新、语素意义拼合、简 笔画、表演、近义词与反义词、利用上下 文等。
• 操练生词:造句、搭配等。
句子与语法
• 展示语法点: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 • 解释语法点:公式、图画、情景 • 操练语法点:造句、对话
3.掌握汉语的文化音素,熟悉基本的中 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 养。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
• 使用汉语范围——在什么领域和范围内使 用汉语
• 目的语水平
(老HSK等级)
初级(1-3级) 中级(4-8级) 高级(9-11级)
(新HSK等级)
HSK(一级) HSK(二级) HSK(三级) HSK(四级) HSK(五级) HSK(六级)
教学内容和范围
• 语言要素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 言语技能 (汉语听、说、读、写) • 言语交际技能 (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 相关文化知识 (汉语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1.处理好语言要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2.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 3.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方式 4.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5.处理好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6.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7.处理好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的关系 8.处理好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二、教材的类型
1.按课程类型 2.按适用人群 3.按教材体例 4.按教学原则(方法)
1.按课程类型
① 语言知识类——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及汉语概论、古代汉语、汉语书面语等。
② 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训练(精读、读 写、听说),单项技能训练(口语、听力、 阅读、写作、翻译)。
③文化知识类——中国国 情、历史、哲学、文 学、艺术、民俗等。
③活用性练习或意义练习——前两个层 次的练习与一定的情景(或真实的、 或想象的,或结合话语上下文的)结 合,就形成了活用练习。如:看图填 空、看图回答问题、看图提问并回答、 用某种结构完成句子、句子翻译、情 景对话等。
④交际性练习或应用练习——有情景的活用 练习虽有意义,但没有真正的交际目的, 没有明确、真实的交际任务。常属于“明 知故问”,是一种“伪交际”。交际练习 的双方要有信息差,通过交际,信息量要 发生变化。如;请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值 日生报告、课外阅读并介绍大意、用目的 语写日记等。
• 以上四种练习并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用 处,关键在于把握各练习在各学习阶段的 比例和发展顺序。要互相渗透,结合运用。
第三节 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 活动来实现。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 式,课外活动是辅助形式。
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助教制
第二节 教材编写与选择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 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 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一、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 针对性原则
即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① 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时限 ② 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③ 针对学生的国别、语种 ④ 针对学生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②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实用汉语课本》 (80年代初 我国教师国外教学使用 第一部获奖的对外汉语
教材 刘珣 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 《今日汉语》
(1986年 复旦大学 胡裕树 繁体字 结合中国文化) 《 初级汉语课本》 (1986年 北语 鲁健骥 第一套分技能系列教材) 《说什么和怎么说》 (1990年 南京大学 第一部以功能为纲的中级口语教材) 《中国家常) (1991年 北京大学 以热点话题为纲编写 ) 《话说中国》 (1980年 第一部中外合编的教材 与文化教学结合)
语言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1.明确教学类型 2.分析教学对象 3.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4.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5.确定教学原则 6.规定教学途径 7.明确教师职责
教学类型
• 教学期限:长期班、短期班
• 是否为学历教育:学历班(专科、本科、 研究生)、非学历班
(预备教育、语言培训) • 学习目的:旅游汉语、医药汉语、商务汉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
① 课文——叙述短文和对话。 ② 生词表——汉字、拼音、外文对译或中文
解释。 ③ 替换与扩展练习——有些教材单设,有些
教材归入练习中。 ④ 语法注释——中文解释并附某种语言的译
文(英、法、日、韩语的较常见)。 ⑤ 其他注释——词汇注释、社会文化知识注
释。
⑥ 练习——一般按机械性练习——活用性练 习——交际性练习的顺序排列。
和应对方式)
(2)练习的基本层次:
由死到活——教师和教材对学生的指导、 限制逐渐减少。
①机械性练习或形式练习——训练语音、词 汇、句型的基本功。主要活动是单一的、 模仿性的多次重复。学生形成对刺激的快 速、准确反应。如:朗读字词、词组、句 子;句型练习中的替换练习等。
②认知练习或理解性练习——在基本功 操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语音、词汇、 语法、句型的基本规律或规则。从整 体上系统地掌握语言,习得语言知识, 形成语言技能。学生在练习中常要进 行分类、归纳、比较、综合。认知练 习和机械练习的常见形式是进行快速 的句型转换练习。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 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 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 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 段原则。
➢ 实用性原则
① 尽量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练习要有利于 提高交际能力。
② 语言材料要真实、自然。要尽量提供语言 环境的说明。
③ 练习要充分,形式要多样,要求要明确, 编排要合理。
④ 要便于教学
➢ 科学性原则
① 语言材料要规范、通用,具有典型性和逻 辑性。
② 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点的解释要正确。 ③ 语料的安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Fra bibliotek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1.总体设计 2.教材编写 3.课堂教学 4.语言测试
第一节 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的定义 根据“三大规律”,全面分析各项主客观条
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 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的对象、目标、内容、 原则、途径以及对教师的分工和要求等做出明确 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 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 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协调行动。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① 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汉语教科书》 (1958 第一部教材 邓懿 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96个语法点)) 《基础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