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的正确应用
25
血压为什么会测不出?
1)未选择合适配置 2)未使用正规袖带或系统检测到袖带漏气 3)病人移动、发抖、躁动 4)极限的心率 6)压力迅速变化 5)脉压差太低 7)休克 8)心律失常 9)心肺机、肥胖
26
警告
选择合适配置(成人、儿童、婴幼儿) 不在有置管肢体上测压 长期测压经常观察远端 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血栓临床评价决定 镰状细胞疾病或预期会发生损害不可测量 袖带与心脏相差1cm=0.75mmhg 如果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所怀疑,请先用其他方法检查
化物中毒、正铁血红蛋白症) 氧离曲线左移,释氧障碍(如pH值升高,血内
CO2浓度上升、温度下降、2,3-DPG含量下降) 氧耗增加(如高热、寒颤、抽搐等)
22
SpO2测量影响因素
肢体温度过低 灌注不良 血管收缩药物 贫血
末梢循环不良 休克 袖带测压 静脉置管
周围光线
指甲油和人造指甲
非功能性血红蛋白 染色剂
监护I、II、III、aVR、 aVF、aVL、V
8
十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如果您使用的是10导联心 电图,请将4个肢体电极 放在靠近肩的位置及下腹 部,6个V电极位置与常 规12导联位置相同。
仅用于监护, 不能用于诊断!
9
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 观察是否有P波,p波的形态、高度和宽 度如何。 3. 测量p一R间期、Q—T间期。 4. 观察 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 搏”。 5. 观察 T 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手术及体位的影响,急性药物中毒等) 肺泡交换面积下降(如部分肺泡通气不良、ARDS) 弥散距离增大(如肺水肿、肺纤维性变) 无效腔增大(如肺栓塞) 心排血量降低(如低血容量或休克、心包缩窄或填
塞、二尖瓣狭窄、各种心律失常)
21
常见低氧血症原因(二)
器官血流量不足(如微循环障碍、低血压) 血红蛋白浓度不足(如贫血) 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如一氧化碳中毒、氰
运动干扰
23
四、血压监测
NIBP(NS、ND、NM或S、D、M) ABP 自动、手动、连续
24
无创压监测(NBP)
选择合适袖带:
适用的肢体周长,肘关节上1-2cm,1-2横指 宽度是肢体周径的40%、50%,或上臂长度的2/3 充气部分足够环绕肢体50-80% 动脉标识
安放前确认袖带已完全放气,勿过紧。
基线飘浮
电极片接触不良 电极胶快干了 病缓慢,较小的移动 受呼吸的干扰
电极片脱落 导线接触不良
检查电缆线和电极 片 保持安静 更换电极片位置
更换电极片 检 查 电 缆 线 , 必 要12时 更 换它以判断电缆线的好坏
注意:
滤波器可以改变所显示的ECG的形态,当 选择滤波器时,切勿依赖ECG形态进行诊 断
病人的生命体征,然后再检查监护仪的功能是否完好。
27
如何设置报警?
一般设为实际测得病人数值的上下20%± 必须保证病人安全
28
如何设置报警?
HR:正常100、60,异常20%± (根据患者情况) SPO2 :95-100%(根据患者情况) BP:正常S 140、90,D 60、90
原理:两个电极之间的阻抗 问题:监测时常遇见呼吸波形振幅过低,计数不准 解决方法:
I导-水平安放RA和LA,II导-对角安放RA和LL 连线避开肝区、心室脉动,血流产生伪差
不适合监护活动幅度很大的病人
16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O2+还原血红蛋白(Hb) 氧合血红蛋白 (Hbo2)
Spo2=HbO2氧含量/(Hb+HbO2)氧容量× 100%
32
某些特殊情况报警线设置
1.主动脉夹层 2.左心衰 3.呼吸窘迫 4.高血压危象 5.脑意外 6.心律失常
33
谢 谢!
34
4
监护仪的基本参数
心电监测(ECG) 呼吸监测(RESP) 血压监测 无创(NBP)
有创(ABP、CVP…) 血氧饱和度监测 (SPO2)
5
一、心电监护
ECG监护的目的
持续显示心电活动 持续监测心率 及时诊断心律失常 持续观察S-T段T波,判断有无心肌损害与缺血及电解 质紊乱 监测药物的治疗 适当清洁,保持仪器外壳干净、无污迹,消毒
清洁前关闭监护仪、断开电源
选择洗涤液(肥皂水、乙醇、含氯),禁止浸泡、滴入 液体(开关、接口)
绝不使用摩擦性材料
防止清洁剂残留
消毒前须先清洁
线缆应无角度盘旋或圆圈扎起,妥善固定放置,勿折叠 受压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功能测试
异常20%± (根据患者情况) 报警声音、音量、灯光显示
29
发生报警时
检查病人情况 识别报警仪器 识别原因 静音 报警复位
30
建议
定期清洁、消毒皮肤并更换电极片。 发现严重异常时,请专业人员复查、诊断,提
高准确率。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正确操作,重视保养。
10
临床常见问题
干扰 计数不符 伪报警
11
常见的干扰ECG
受干扰的ECG
50HZ干扰
50HZ以上干扰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电源地线不良
检查地线
电极片接触、传导不良 更换电极片,清理 病人紧张,不舒服、颤抖 病人皮肤 其他机器的干扰,如:电毯 尽量使病人舒适
滤波或手术模式
不稳的基线
仅用于监护,不能用于诊断!
13
心率次数与实际不符
-心率记数加倍
P波或T波较高 起搏器脉冲信号过高
-心率次数减少
电极位置不当 呼吸幅度过大 基线不稳 电刀 等干扰
14
心律失常分析错误
患者在床上活动或棉被抖动 电刀刺激导致心电基线不稳 抽搐、低体温寒战 QRS 波幅过低 电极脱落
15
二、呼吸监测
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1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作用是什么? 适应症是什么? 应该怎么观察? 常见异常如何处理? ?
2
临床作用
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 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
证病人生命安全
3
适用范围
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心搏 的节律、频率及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血氧饱和度的患者
17
脉搏血氧定量法:依据光被动脉血红蛋白吸收量的 变化得到动脉波算出SpO2及脉率
健康成年人SpO2正常范围是95%-100%
18
探头位置
有良好脉搏搏动的血管床部位都可作为测量部位 婴儿一般测量脚 成人一般情况下手指是最常用部位
19
如何正确应用SpO2监测
不要将SpO2传感器放在缚有血压袖带或动、静 脉置管的肢体上。
要达到以上目的,一定要保证ECG监测的质量
6
三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RA(右臂)位置:锁骨 下,靠近右肩
LA(左臂)位置:锁骨 下,靠近左肩
LL(左腿)位置:左下 腹上
监护I、II、III 监护I、II、III
7
五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RA(右臂)位置:锁骨下,靠近 右肩 LA(左臂)位置:锁骨下,靠近 左肩 RL(右腿)位置: 右下腹 LL(左腿)位置:左下腹 V位置:胸骨上
应至少每2小时检查一次末梢循环和至少每4小 时变换一次传感器放置位置。(新生儿、灌注障碍、皮
肤敏感)
临床上所能接受的SpO2 的精确度为SaO2 ±3% 或5%,当SpO2下降到93%或95%以下时应及时采 取措施。
20
常见的低氧的原因
吸入气氧的浓度低:空气中氧分压低 肺泡通气量不足(如呼吸道梗阻、肺胸顺应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