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冒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54944)

感冒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54944)

感冒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合理使用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方 解】 ⏹【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各每个品种按11项介绍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中收载的中成药名称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处方中药物名称统一使用国家标准中收载的名称。

处方中药物排列顺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表述。

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首选《中国药典》及增补本收载的功能主治进行表述,对《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的品种,则选择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功能主治相对规范品种的国家标准进行表述。

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根据君、臣、佐、使制方之法,精炼地分析方剂配伍。

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根据收载品种所确定的功能主治,按病证不同分项叙述,突出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保持功能与主治的完整和统一。

对收载品种临床报道延伸应用有较好临床基础,且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用药原则者予以载录,以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摘要介绍该品种Ⅱ期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结论,及核心期刊报道的药效学研究结论,以准确反映该品种当代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主要根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参照核心期刊中报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3)结合药品说明书进行综合归纳,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品种不良反应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主要介绍妊娠及过敏体质等应禁用的情况。

由于篇幅所限,对于含十八反、十九畏药物的中成药品种的配伍禁忌在本书的编写说明中统一介绍,具体品种中不再逐一赘述。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主要说明中医病证、服药期间饮食、特殊人群如哺乳期、老年人、儿童、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或慎用的情况。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按照国家标准介绍该品种的用量用法,坚持用量用法与剂型规格相一致的原则。

具体品种的用法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使用。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品种介绍⏹【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解】⏹【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剂型规格】严格按照2012年版《基药目录》介绍该品种的剂型规格。

中成药常用组成部分感冒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辨证合理用药配伍合理用药安全合理用药合理使用一.如何辨证合理使用中成药(一)辨证论治概念(二)感冒中成药的概念、作用(三)感冒分类、治法(四)常用感冒中成药的具体介绍一.如何辨证合理使用中成药(一)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

中成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正确使用。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邪正相争造成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通过“辨证”去认识疾病的本质。

中医认为“病”是代表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是疾病的根本性矛盾;“症”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单个症状;“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的概括,是由若干症状组成的证候群。

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也叫证候。

辨证使用感冒中成药就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应用各种辨证方法,从多种症状的综合分析中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确立治法、处方用药,即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辨证用药的完整过程。

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可以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辨证使用感冒中成药。

(二)感冒中成药的概念、作用、分类1.概念表-- 肌表表证--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

表证症状—恶寒(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或有汗、咳嗽、脉浮等。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初期等)解表中成药--凡以解表药为主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或透疹等作用,用于治疗表证的中成药,称为解表中成药。

属于“八法”中“汗法”的范畴。

2.解表中成药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止咳、平喘等。

感冒中成药 =解表中成药3.感冒分类及症状:风寒感冒: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

其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喷嚏,头身疼痛,脉浮或紧等;风热感冒: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鼻塞涕浊,咽喉红肿疼痛,舌苔黄,脉浮数等;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濡缓等;体虚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等;时行感冒: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感冒治法:风寒感冒:发汗解表、疏散风寒风热感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暑湿感冒:解表化湿祛暑体虚感冒:益气解表时行感冒:清瘟解毒,宣肺泄热23(四)常用感冒中成药的具体介绍感冒药物:风寒感冒:表实感冒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胶囊)、防风通圣丸(颗粒)等。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牛黄清感胶囊、芎菊上清丸(颗粒、片)、风热感冒颗粒、柴胡注射液等。

暑湿感冒:保济丸(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午时茶颗粒等。

体虚感冒:参苏丸、人参败毒胶囊、玉屏风颗粒等。

时行感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热解毒颗粒等。

具体药物介绍:一、风寒感冒:1.表实感冒颗粒:【主要成份】紫苏叶,葛根,白芷,麻黄,防风,桔梗,苦杏仁(炒),生姜,甘草,桂枝,陈皮。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用于感冒病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2.正柴胡饮颗粒:【主要成份】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功效】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3.九味羌活丸(颗粒)【主要成份】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黄芩、川芎、地黄、甘草。

【功效】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

4.感冒清热颗粒【主要成份】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二、风热感冒:1.银翘解毒丸【主要成份】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2.风热感冒颗粒【主要成份】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芦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3.板蓝根颗粒【主要成份】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三、暑湿感冒:1.藿香正气水【主要成份】广藿香、苍术、白芷、陈皮、茯苓、厚朴、紫苏叶、大腹皮、半夏、甘草【功效】解表退热,和中理气。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清寒壮热,头痛呕吐,胸隔满闷,中暑霍乱及胃肠性感冒。

2.暑湿感冒颗粒【主要成份】藿香、防风、紫苏叶、佩兰、白芷、苦杏仁、大腹皮、香薷、陈皮、半夏、茯苓。

【功效】清暑去湿、芳香化浊。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

3.保济丸【主要成份】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功效】解表,祛湿,和中【主治】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用于晕车晕船4.午时茶颗粒【主要成份】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苏叶、厚朴、红茶【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体虚感冒1.体虚感冒合剂【主要成份】黄芪、黄苓、金银花、白术、水防风、板蓝根、玄参、麦冬、芦根、桔梗。

【功效】益气养阴,解表散邪。

【主治】适用于体虚感冒,乏力,鼻塞流涕。

2.参苏丸【主要成份】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陈皮、枳壳(炒)、桔梗、木香、甘草【功效】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3.人参败毒胶囊【主要成份】独活、羌活、川芎、柴胡、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人参【功效】益气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用于气虚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头痛,肢体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