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船舶内河水污染治理整改的报告

关于加强船舶内河水污染治理整改的报告

关于加强洞庭湖区船舶水污染治理的报告背景及慨述:尽管洞庭湖的水是可再生和不断循环的,但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洞庭湖的水污染涉及的内容有:一、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用湖鲜,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这样,从水生植物→ 水生小动物→ 小鱼→ 大鱼→ 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二、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水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和植物。

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数量上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

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

当湖区企业和船舶向水中排放污染物时,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会中毒死亡,而一些耐污的水生生物会加剧繁殖,大量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使有益的水生生物因缺氧被迫迁栖他处,或者死亡。

特别是有些有毒元素,既难溶于水又易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汞在水中的含量是很低的,但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含量却很高,在鱼体内的含量又高得出奇。

假定水体中汞的浓度为1,水生生物中的底栖生物(指生活在水体底泥中的小生物)体内汞的浓度为700,而鱼体内汞的浓度高达860。

由此可见,当水体被污染后,一方面导致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有毒物质不断转移和富集,最后危及洞庭湖带居民自身的健康和生命。

三、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水量,而且对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否则,对工农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被污染了的水后,对洞庭湖居民有着极大的危害。

一是使工业设备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二是使土壤的化学成分改变,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土壤重金属及化学物严重污染。

三是使城市增加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污水处理费用。

四:洞庭湖水域船舶的主要污染源1船舶的污染物有生活垃圾,废油的直接排放。

2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有毒化学品,煤,水泥,矿石等)航行和进出港口的污染,船舶排放压载、洗舱和机舱污水以及残油、含油污水等其他残余物质,船舶冲洗载运有毒有害物质、有粉尘的散装货物的甲板和舱室,船舶排放含有有毒物质的洗舱水。

3挖沙船采沙过程中对水体土壤和滩地芦苇的破坏形成的泥浆污草。

4餐饮船的油污和不可降解物的排放。

5春夏季节的水草和芦苇的垃圾污染,秋冬季节水胡芦的垃圾污染。

几种水体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名称对人体的影响汞口齿不清、视野缩小、听觉失灵,神经错乱,疯狂、颤动、痉挛、惊厥,全身弓弯。

孕妇中毒,婴儿痴呆镉肾、骨骼病变。

身体缩短、骨骼严重畸形,全身疼痛(称“痛痛病”),以致死亡砷人体新陈代谢失调,皮肤角质化,引起皮肤癌。

导致严重残废,中毒死亡铅贫血、神经错乱,儿童智力下降铬皮肤溃疡,致癌死亡氰化物眼花、头晕,心跳变慢、血压下降,中毒死亡硫化物、磷化物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中毒死亡病菌、病毒世界上有80%的疾病与水体被寄生虫、病毒、病菌污染有关。

伤寒、霍乱、肠胃炎、痢疾和传染性肝炎等恶臭影响呼吸功能,精神烦躁、食欲不振,损坏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功能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湖南省政府2013年10月出台《湖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以期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这标志着我省正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方案》明确我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目标: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方案》提出,加强3条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如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加快制订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洞庭湖区等水量分配方案,明确覆盖市州、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控制区域取水许可总量;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的建设项目,通过区域内部调整、水量置换等方式解决用水问题。

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方案》明确,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

省人民政府对各市州的水资源管理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州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为标志,湖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先行先试取得的经脸,被国家发改委誉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湖南模式”。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2014年04月1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46号文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成为我省加速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释放“一部一带”开放优势的新引擎。

洞庭湖地跨湘鄂两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亚洲最大内陆湿地和国家重要商品粮棉油、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区位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生态功能突出,素有“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的美誉,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

千百年来,湖区人民靠水吃水,保护好、建设好洞庭湖,是湖区人民的历史责任,也是湖区人民的共同宿愿。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生有了很大改善。

但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各方面原因,特别是近年受江湖关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湖区发展面临湖泊萎缩、生态恶化、发展滞后等诸多新的突出问题。

该地区从历史上的富庶之地变成发展较慢、相对落后的地区。

统筹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

规划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作为,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生动实践,将为湖南赢得更多发展权利和更大发展空间,有利于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有利于巩固提升湖区粮食主产区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平衡区域利益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途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

《规划》中有一个主题:即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速过渡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面临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和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更加奋发有为地探索走出一条富有湖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产业竞争力同步提升。

《规划》从水域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发展、宜居家园建设、民生事业改善、基础设施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任务。

水域生态修复,重点是维持湖泊生态水域、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宜居家园建设,重点是建设湖乡特色城镇、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民生事业改善,重点是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支撑,重点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能源保障、建设“数字洞庭”。

岳阳市地方海事局辖2300余平方公里水域,1272公里航道,145处乡镇客运渡口,辖有湘江洞庭湖长江452公里岸线和186处港口码头管理,每年过往和到港的本船籍港和外港船舶10万多航次,在辖区有岳阳市自来水厂在七里山北门码头有取水处,岳阳县水厂在新墙河有取水处,湘阴汨罗均在洞庭湖有水厂取水,大多数船舶垃圾污染排放处理意识不强,船舶生活垃圾及油污污染处理设施未启用,船舶危化品管理,船舶水污染的处理未引起船东和海事执法部门的足够重视。

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习总书记和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四个主要方式:一是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依法治理,加强法制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三是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四是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