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0
(3)疼痛者可遵医嘱给与止痛药物。 (4)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给与清创、换药处理。 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局部未治愈前不可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进行各种穿刺注射。 5、记录渗漏部位和处理情况,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6、严密观察渗漏处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和变化。
11
化疗药物外渗的程序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感谢您的阅览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外科手术 • 化学药物治疗 • 放射治疗 • 粒子植入
2
化疗常用药物
• 烷化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 抗代谢类(5FU、培美曲塞、吉西他滨) • 抗生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 • 植物类(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足叶乙苷) • 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甲羟孕酮) • 其他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3
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
• 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漏出或者渗浸到皮下组织中。
4
引起局部反应的药物分类
• 发疱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 刺激性 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坏死的药物。 • 非发疱性 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5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 药物因素 • 血管因素 • 操作因素 • 其他因素
13
化疗药物外渗防治要点
•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 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 • 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 • 应用过程中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轻或预防化疗药
物外渗的发生。
14
Dr.Feng
2021/2/10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5
• 立即停止输液—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评估外渗情况—局部处 理—向病人说明并交代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渗漏处皮肤、温度、 弹性、疼痛的程度和变化—记录—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来自12关于化疗损伤的安全制度
• 执行医院化疗告知制度 • 健康指导 • 加强观察 • 外渗处理 • 严格交接班制度 • 记录和随访
6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 注射部位有肿胀 •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 滴注过程中滴速突然减慢
7
临床表现
•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 二期:静脉炎性反应期,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
发红,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引起发热。 • 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
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8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 合理选择血管 • 提高专业技术 • 合理使用药物 • 加强患者配合
9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2.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皮下、残留针头、血管内及组织内的漏出药 物。 3.评估外渗的面积、药量、局部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4.局部继续处理: (1)立即用2%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混合后局部皮下注 射封闭。 (2)局部冷敷24h或酒精纱布外敷48-72h,禁止热敷。冷敷期间严 防冻伤,冷敷后取如意黄金散膏涂于外渗部位,面积大于肿胀面积边 沿0.5cm,每日涂抹4-6次,连敷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