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位置与方向(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根据描述,在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方向和距离。
教学准备及手段:量角器,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感知新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表示一个点相对于另外一个点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来看一段视频。
(通过微视频导入,呈现课题。
)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导入新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关于天气的信息,请看,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教材第20页例2(只出示图和对话)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并汇报
二、操作绘图,掌握方法。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调用数学工具)
1、提供相关信息,明确绘图步骤。
课件出示收集到的关于台风的信息。
(1)B市位于本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本市200千米。
(2)C市在本市正北方,距离本市300千米。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
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
(板书:定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板书:定方向、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插入背景音乐)
(1)估一估:B市位于本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本市200千米。
如果在这张图上标出来,你估计会在哪里?你怎么觉得在这里?教师指,学生完善。
(2)画一画:如果要知道它的精确位置在哪里,怎么办?借助量角器和直尺来测量角度和距离。
请大家在作业本上把B市在图上标出来。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1)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同学评议补充。
A、你确定的B市的位置在哪里?
B、是怎么确定的?
C、你是怎么量出北偏西30°方向的?量给大家看看?怎么想到量角器要这样摆?有没有量角器不这样摆也能画出北偏西30°方向的?你又是怎么想的?
D、本市200千米又是怎么确定的?你为什么量出2厘米?其他的同学是不是量2厘米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师总结:为了让大家知道你是表示了多少一般在图的左下角标清楚,这样就不会产生分歧了,我们的这个平面图上已经表明了1厘米表示100千米,所以画2厘米的同学是正确的。
(2)、展示绘图过程,明确绘图方法。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些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板书:先确定起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
(3)、出示:台风到达本市后移动的速度为40千米/时。
现在你能测算出台风小红星几小时到达B市了吗?
6、运用绘图方法,提高绘图技能。
(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根据第二条信息,把C市的位置在图上标出来。
(1)自主画图。
(2)同桌检查(纠错)。
(3)演示强化。
7、小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定中心(确定起点)
定方向(确定方向)
定距离(确定距离)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利用微视频,对练习题进行订正)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25页练习五,第6题,第7题。
六、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定中心定方向定距离
先确定起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