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小(2)型水库大坝(坝高15m以下)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福建省水利厅二○一三年十一月前言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适用于1、2、3级大坝,一般小型水库4级以下的坝可参照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水利部门及评价单位普遍反映,坝高15米以下的小(2)型水库大坝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编制评价报告,内容多、编制时间长、安鉴工作进度慢。
省水利厅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与《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相衔接,适当简化安全评价内容,提高可操作性,决定组织编制《福建省小(2)型水库(坝高15米以下)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2013年5月,编制单位编制完成导则初稿;2013年6月6日,省水利厅在福州主持召开《福建省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评审会,厅建管处、厅项目评审中心、编制单位以及特邀专家参加评审会; 2013年6月14日省水利厅以闽水建管函〔2013〕24号文向各设区市水利局征求意见;随后编制单位根据各设区市水利局反馈的意见及建议,对导则进行修编完善。
本导则根据我省小型水库的特点,按照“可以简化就简化,不宜简化则保留”的原则,保留《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中防洪标准复核、渗流安全评价及结构安全评价等主要安全性评价内容,明确和简化以下内容:一、明确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格式、章节、附表及附图。
简化安全评价报告章节,非安全性评价的章节予以合并、简化或删减,内容相近的安全性评价章节进行合并。
二、简化地质勘察工作。
部颁导则对地质勘察的提法为“可根据需要对建筑物或坝基岩层进行补充勘探、试验或原位测试检查”,本导则改为“已有地质资料或地质构造较简单的水库,可简化地质勘察工作或由地质人员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具体化。
明确各专项安全性具体分级标准和原则,明确具体的现场安全检查项目,明确工程渗流性态安全性的判断标准,明确大坝变形隐患是否危及大坝安全的判断标准等。
本导则解释单位:福建省水利厅本导则主编单位:福建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省水利管理中心)目录1 总则 (1)2 概述 (2)3 现场安全检查及工程地质勘察 (4)4 防洪标准复核 (5)5 渗流安全评价 (7)6 结构安全评价 (9)7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12)附录A:相关规范 (13)附录B:工程特性表 (15)附录C 大坝现场安全检查表 (16)C.1 现场安全检查基本情况 (16)C.2 土石坝现场安全检查项目内容 (17)C.3 混凝土坝、砌石坝现场安全检查项目内容 (18)1 总则1.1 为做好福建省小(2)型水库大坝(坝高15m以下,不含15m)安全鉴定工作,规范其技术工作的内容、方法及标准,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福建省境内坝高15m以下的小(2)型水库大坝。
大坝工程包括永久性大坝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等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影响大坝安全的近坝区岸坡。
坝高15m以上(含15m)的小(2)型水库大坝按照SL25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执行。
1.3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应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首次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并缺少基础资料,或运行中出现重大险情的大坝,应根据需要补充必要的钻探试验、测量等基础性工作。
1.4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应在现场安全检查与钻探试验、测量等工作基础上,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和要求,复核工程等别、建筑物的级别与防洪标准,并按目前的工作条件、荷载及运行工况,对水库大坝防洪标准、渗流安全、结构安全等进行复核或评价。
所选取的计算参数应能代表大坝目前的真实性状。
对有安全监测资料的水库大坝,应从监测资料分析入手,了解大坝安全性状。
1.5 大坝安全评价工作应参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福建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细则》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首次大坝安全鉴定应全面评价、重点突出。
后续大坝安全鉴定应重点针对运行中暴露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问题进行专项论证,对运行状况正常和运行环境、荷载条件无明显变化的水库大坝,一般可在观测分析工作基础上引用前期大坝安全鉴定结论。
1.6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应按本导则第2章至第7章规定进行编制,将“概述”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1.7 根据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结论,参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分类。
对评价为“二类坝”、“三类坝”的水库大坝,应建议控制运用条件与方案;对评价为“三类坝”的,还应提出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建议。
1.8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外,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概述2.1 水库基本概况简述工程地理位置、所在水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水库建成时间、水库规模与各项特征值、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水库功能与效益及水库下游保护对象等。
2.2 主要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2.2.1 大坝土石坝应简述坝型、坝体结构(分区、坝坡、坝顶构造、防渗体、反滤层和过渡层、坝体排水、护坡、坝面排水等)与主要尺寸、坝基处理措施等。
混凝土、砌石坝应简述坝型、坝体布置、坝体结构与主要尺寸、坝基处理措施等。
2.2.2 溢洪道开敞式溢洪道应简述溢洪道布置、主要结构(控制段、泄槽底板、挑流鼻坎、边墙等)与主要尺寸、消能方式、消能防冲措施与尺寸等。
坝体溢流段应简述布置型式、主要结构型式(堰面曲线、闸墩型式等)与主要尺寸、消能方式、消能防冲措施与主要尺寸等。
2.2.3 输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应简述总体布置、进水口布置型式与主要尺寸、洞身结构与主要尺寸、进水口闸门与启闭机状况(布置、型式、主要参数等)等。
2.3 水库建设过程简述工程建设时间、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及运行中发生的主要质量问题与处理措施、以往安全鉴定情况、工程改扩建或加固情况以及其中发生的主要质量问题与处理措施等。
2.4 运行管理情况1 简述水库性质、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主要管理设施等。
2 阐述水库调度运行情况、水位控制情况、洪水调度方案、应急预案等。
3 历次维修加固情况及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5 工程特性表(详见附录B)2.6 附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2 工程枢纽总平面图3 大坝平面图4 大坝断面图5 溢洪道断面图6 输水建筑物断面图3 现场安全检查及工程地质勘察3.1 基本情况简述检查日期、检查目的与任务、检查组组成情况及检查时库区水位等。
3.2 现场安全检查及存在问题现场安全检查主要对象是挡水、泄水、输水建筑物及金属结构等,主要内容应含括涉及渗流稳定和影响结构安全的有关项目。
通过直观检查或辅以简单测量、测试,对工程表面和异常现象进行检查;通过与管理人员座谈,了解、核实运行中工程存在的问题。
土石坝现场安全检查项目和内容可参照附录C.2《土石坝现场安全检查项目内容表》要求进行。
混凝土坝、砌石坝现场安全检查项目和内容可参照附录C.3《混凝土坝、砌石坝现场安全检查项目内容表》要求进行。
特殊或混合坝型可参照上述要求进行。
3.3 工程地质3.3.1 概述概述已有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说明引用地质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引用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
已有地质资料或地质构造较简单的水库,可简化地质勘察工作或由地质人员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
3.3.2 简述坝址区域地质情况。
3.3.3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提出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工程质量评价;阐述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提出抗滑稳定分析、渗流分析、结构强度分析等相应的地质参数建议值。
3.3.4 简述近坝库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
3.4 结论与历次检查结果(如有)对比分析,综述涉及渗流稳定和影响结构安全的结论要点;综述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与结论,提出相关地质建议。
3.5 现场安全检查表3.6 附工程地质图3.7 附现场检查照片4 防洪标准复核4.1 基本资料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附近流域)水文测站分布、引用测站资料整编情况等;明确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含外流域引水)、河道参数等水文参数。
4.2 洪水标准复核复核水库大坝洪水标准及工程等别。
4.3 设计洪水4.3.1 说明设计暴雨的分析方法,明确设计暴雨的计算参数,提出设计暴雨成果。
设计暴雨的计算可根据水库附近的雨量站资料推求或根据福建省最新水文图集雨量资料推求。
4.3.2 说明产、汇流计算方法,可采用推理公式法、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及水文比拟法等方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提出设计洪峰、设计洪水总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等计算成果。
4.3.3 与原设计洪水成果和以往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或除险加固设计洪水复核成果进行比较;对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4.4 调洪计算复核水位~库容曲线及水位~泄量曲线,明确调洪计算起调水位、调度原则及调洪演算方法,提出调洪计算成果。
4.5 水库抗洪能力复核4.5.1 复核风浪要素及波浪爬高,提出坝顶高程计算成果,分析坝顶(含防渗体)高程是否满足要求;与原设计坝顶高程和以往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或除险加固设计坝顶高程成果进行比较,对坝顶高程(含防渗体)复核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4.5.2 推求溢洪道水面线,提出溢洪道边墙顶高程计算成果,分析溢洪道边墙顶高程是否满足要求;复核溢洪道消能防冲设施,分析消能防冲设施是否满足要求。
4.6 结论利用4.5节的定性、定量判别结果,并结合实际防御洪水情况作全面、具体分析,对大坝防洪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分级原则如下:1 大坝坝顶高程或防浪墙顶高程以及防渗体顶高程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边墙顶高程及消能防冲满足规范要求,防洪安全性评为“A”级。
2 大坝坝顶高程或防浪墙顶高程以及防渗体顶高程满足规范要求,但溢洪道边墙顶高程或溢洪道消能防冲不满足规范要求,防洪安全性评为“B”级。
3 大坝坝顶高程或防浪墙顶高程以及防渗体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水库运行期曾出现过漫顶,防洪安全性评为“C”级。
4.7 附图1 流域水系图2 设计洪水过程线图3 水库水位容积曲线图4 水库水位与泄水建筑物泄水能力关系曲线图5 渗流安全评价5.1 原设计施工的渗流控制措施评价复核工程的防渗与反滤排水设施是否完善,复核工程渗流控制措施设计、施工(含基础处理)是否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5.2 工程运行中的渗流表现调查工程运行中发生过何种渗流异常现象,检查工程渗流状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分析工程渗流性态安全性,判断是否影响大坝安全。
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认为大坝的渗流性态不安全或存在严重渗流隐患:1 渗漏量在相同条件下不断增大;渗漏水出现浑浊或可疑物质;出水位置升高或移动等。
2 土石坝上游坝坡塌陷,下游坝坡散浸,且湿软范围不断扩大;坝趾区严重冒水翻砂、松软隆起或塌陷;库内出现漩涡漏水、铺盖产生严重塌坑或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