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质量控制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质量控制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质量控制(南京环球有机食品研究咨询中心,席运官)一、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食品系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限制,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受到政府、消费者和贸易公司的广泛重视。

要进行有机食品开发建设有机生产基地,首先要了解有机农业的真实内涵。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充分概括了有机农业的内涵与指导思想,其具体内容是:有机农业包括所有能够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这些系统将当地土壤肥力作为成功生产的关键。

通过尊重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达到使农业和环境各方面质量都最完善的目标。

有机农业通过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药品而极大地减少外部物质投入,相反它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增加农业产量和抗病能力。

IFOAM强调和支持发展地方和地区水平的自我支持系统,强调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具体实施。

从此定义可知,进行有机生产要有强烈的自然观,即尊重自然规律,要和自然秩序相和谐;另外还要有很强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时刻注意在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的质量;最后的目标是要达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只有理解了有机农业的真实意义和目标,具备了有机的意识,基地才能建设好。

二、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1、原则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有机农业的原则性是指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机认证标准与认证要求进行操作,而科学性则是指在遵守标准的基础上应更深层次地应用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规划与设计基地,使基地的综合生产力得以提高,经济效益良好。

就目前我国有机生产基地的现状,可知强调原则性多,而追求科学性少,多数基地生产单一,地块分布零散,即便有不同的生产单元与作物品种,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经济效益方面,对产品价格过分依赖,一旦没有获得较好的价格,则效益普遍不高,从而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

而且,对原则性的强调与理解大多数人也是被动地严守,而非本质上的理解,以至对有机农业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不用农药与化肥的界面上,并且经常抱着怀疑甚至恐惧的心理看待有机农业。

基于此,有必要对有机农业的原则性与科学性稍作解释。

有机农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来自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有机生产主要通过系统自身力量(如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土壤本身蕴藏的养分等)获得土壤肥力;●建立尽可能完整的营养物资循环体系(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合理施用有机肥等);●不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其产物;●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如多样化种植,轮作,保护天地等);●根据动物天然习性进行养殖,以农场自产饲料为主(要求善待牲畜,保证牲畜健康生活);●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易溶性矿物质肥料;●不使用生产调节剂和含有化学合成药物(如抗生素)的饲料;●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生产充足的高品质食品。

理解了以上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就能很好地理解有机认证标准,也可使生产者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接受。

有机生产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是从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加以提倡的。

大家知道,生态农业在我国经过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已有1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县,而且有许多非常成功的生态村、生态农场,形成了众多的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自生、循环、再生的原理得到充分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学,他们的主要区别只是对外界物资的投入上要求不一样。

因此,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完全可以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将生态农业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有机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中,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同时提高其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2、生产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有机产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产品价格也普遍高于常规的30-50%,甚至翻倍,但高价格的实现要以市场接受为前提。

因此,基地生产什么产品才有好的市场前景是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

目前,有机生产有两种情况,一是先有定单,再组织生产,二是先生产,再寻找市场。

前者不存在眼前的市场问题,后者则经常具有盲目性,因此,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对当前有机产品的市场行情作调查,咨询什么产品受消费者欢迎,使生产的产品能和市场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先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另外,产品的运输、储藏性能也需要考虑。

3、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实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是各种可持续农业方式的共同目标。

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环境意识,包括对基地的绿化、美化,保护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对土地的保护,对水资源的保护,尽量减少裸地,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等,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以激励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原因之一;经济效益也是有机生产极为重要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综合生产提高基地的整体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高的价格回报来实现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包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公正性,以及为周边地区的农民树立榜样,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有机生产。

三、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步骤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可依照以下步骤进行建设,即基地选择→基地规划→人员培训→制定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方案→监督方案的实施→申请和接受有机产品的检查认证→获得有机生产或有机转换证书→有机产品的销售。

下面对主要步骤加以简要分析。

1、基地选择有机农业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故原则上所有能进行常规农业生产的地方都能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且有机农业强调转换期,通过转换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降低土壤的农残含量,而非强求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清洁的生产环境。

为了确保所选基地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在选择基地时,必须首先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检测灌溉用水和田块土壤质量,水质要达到相应种植作物的水质标准,土壤至少要达到二级标准。

在周围存在潜在的大气污染源的情况下,要按照《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9137-88》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

选择的基地要充分考虑相邻田块和周边环境对基地产生的潜在的影响,要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矿厂等,也要避免常规地块的水流入有机地块。

另外对于基地的劳动力资源,农民的生产技术,交通运输情况也要加以考虑。

野生植物的有机产品开发,基地必须选择在近三年内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资污染的区域,和非生态敏感的区域。

要了解基地的土壤背景值,土壤要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的要求。

2、基地规划对选择好的基地或决定转换的基地,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

制定规划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要对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明确当地适合开发的优势产品和有机转换可能遇到的问题;随后在掌握基地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为基地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

在规划整体设计上要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指导,参照我国生态农业中成功的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规划设计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的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系统;在具体细节上要据有机农业的原理和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的要求制定一详细的有关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有机生产土壤培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的方案,建立起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模式,从而为有机农业的开发在技术和管理上打下了基础。

另外,对基地采取的运作形式如公司加农户、公司反租倒包农民土地、公司租赁经营、政府经营、农民以协会或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生产等,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如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都要考虑决定。

初次从事有机农业开发的贸易商或生产者,从基地选择到规划要求邀请有机农业开发咨询人员一起参加,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使有机生产从一开始就非常规范地进行。

对于以县、乡为单位的有机生产规划,必须划定各村或乡适合发展的有机生产主导品种,并使不同基地之间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种植、养殖之间的联系),促使营养物资质在区域内循环使用,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综合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有机生产基地规划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要将有机食品的检查认证与营销体系包括在内,因有机农业的效益一个重要方面是来自于有机食品的成功销售,没有一个良好的营销策略规划,将严重地挫伤基地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

3、人员培训有机农业是一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牵涉的技术面更广,因此使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了解并掌握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与生产技术、掌握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与方法是有机农业成功开发的关键。

因此必须由有机农业专家和生态工程专家以及相应种植、养殖领域的专家在基地召集与有机生产、加工相关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培训: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基础知识;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实践;选定作物的栽培技术,畜禽的养殖技术;有机食品国内外发展状况;有机食品检查认证的要求;有机食品的营销策略。

只有当生产者真正具备了有机生产和生态工程的意识,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后,基地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众多的经验表明,有机生产的成功转换,首先在于生产者的意识与思想观念的转换,当他们能够摆脱常规生产的思路,用有机农业的原理与技术方法来指导生产行为时,有机农业转换就离成功不远。

4、制定详细的有机生产技术方案有机农业强调利用生态、自然的方法进行生产,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用化学品,因此有机生产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试图去解决,而是要预防问题的出现,对于作物的病虫草害,要用健康栽培的方法进行预防,再辅之于适当的生物、物理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这就要求在作物种植之前就应该制定有机生产的技术方案,预测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病虫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另外,有机生产还强调实行科学的轮作计划和土壤培肥计划。

畜禽有机养殖和有机奶产品的生产要制定畜禽的生存环境(圈舍、围栏、野外觅食和活动空间)设计和卫生管理(包括畜禽粪便处理)计划、有机饲料生产/购买计划、畜禽健康计划以及运输屠宰计划。

5、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实施与监督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必须建立起一专门负责实施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队伍,保证各项措施能够及时地落实到位。

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可以以公司+农户或农场的形式组织基地生产,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建立专门机构组织农户或农场进行生产,或通过农民专业协会的形式,形成以政府或公司至农场或农户,再至农民或当地技术员为代表的实施与监督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三级结构,确保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