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作文模拟题解集锦

中考作文模拟题解集锦

中考作文模拟题解集锦一、作文写作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关于“起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揭示的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人生哲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的是直面挫折、从头再来的豪迈气概;“人生就像一个圆圈,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告诉我们的是在成绩面前要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回到原点·梦的起点蔚蓝色的天空,洒下几缕温暖的阳光。

那棵树上,偶尔几声轻微的鸟叫声,生怕惊扰这座校园的宁静。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却是梦的起点。

曾经,在这个原点,背起梦想的行囊,带着几许奋斗的热情出发。

不顾风吹雨打,不管沿途溅起的泥浆是否弄脏了行囊,只是一味地向前,只为追逐梦的足迹。

当时间漫长了路的行程,当岁月翻过往事的篇章,把昨天没收,那一本沉重的相册,把往事收成回忆。

再回首,路已越走越远,时光把风雨酿成佳肴。

一路走来,多少风雨,把回忆冷却,多少泪水,把心痛打湿。

只是,很少抬头看看那片曾经绽放梦想的天空是否依旧蔚蓝。

只是,最初对梦想的那一份执着已慢慢淡却。

很想回到原点,点燃那份追逐梦想的热情,触碰那最初最真实的感动。

也许,现实的无奈把梦打破,碎成一地,那一份追梦的热情也抵不过时间如水般的冲刷。

也许,那片梦想的天空早已不那么蔚蓝,染上了些许阴霾。

也许,时光把往事泛黄,那份对回忆的思念也慢慢缩短。

搁下现实的浮华,回到原点,寻找那一片梦想的蓝天,以清水承载欢乐,拾起几片落叶,拼凑那个最真实的梦境。

那个梦的起点,曾经承载多少人青涩的憧憬。

还记得,我们遥指蓝天,勾勒美好的未来,还记得,我们说过不顾任何风雨,只求跟上梦的足迹。

回到原点,如今,校园空留一片宁静,谁的一声惆怅,放下那一份炽热的追求,把往事写成回忆。

应该有的故事,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应该美好的往事,回忆渲染成殇。

止不住的是流年,忘不了的是回忆。

也许是一味地前行,忘了还有沿途的风景,也许是一直追逐着明天,忘了昨天已经越来越远,也许是只顾着远方,忘了那个装着纯真梦想的原点。

回到原点,收起繁乱的思绪,守护这一片梦想的蓝天。

回到原点,倾听回忆的旋律,勾起那一段段的往事。

回到原点,用一份执着,用一份坚持,编织最初的梦想。

回到原点,一样的蓝天,一样的夏季,一样青涩的梦......【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

文章要求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通过分析这则材料,给了我们三种写作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立意。

如果写一篇记叙文时,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

记叙文、写议论文都可以。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温暖一路上有你,你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黑夜白昼,走过平原山川,走过闹市荒野。

你,一直跟在我的身后,为我加油鼓劲,给我坚持的力量、成功的希望。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一个人在跑道上狂奔,每当精疲力尽时,我都会看见你。

你,一直在我身后,与我一起奔跑,让我的心中,充满一种必胜的信心。

你,不离不弃,毫无怨言,默默地跟在我身后,陪我跑完全程。

在凉风习习的秋日,傍晚你常常与我一起漫步,与我一起回忆过去,瞻望未来,与我一起探讨理想,思考人生,使我走向成熟。

在大雪纷飞的冬日,深夜里学习,睡意扑面而来。

可是看到你,坐在灯光下,看着我,就像我看着你那样,睡意顿时无影无踪。

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陪着我,好似“挑灯看剑”一样,在书中,我仿佛看到一同学习的同学。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在光线的照射下,我看着你,好像明白了一切,不管刮风下雨,你都会出现。

因为,你就是我,你就是我忠实的影子。

影子,你陪伴了我十三个春夏秋冬。

一切都可能离开我:父母、亲情、友情……唯独你不会离开我。

别人可能会不理解我,甚至误解我,冤枉我。

可是,你不会,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你那黑黑的身体,表现出了对我的无限信任。

只有你才是我的知己,只有你明白我的思想,只有你,能陪我走到最后。

影子,在我成长的一路上,少不了你的关心、鼓励和信任。

一路上有你,影子。

你在我的后方注视着我,激励着我,并将看着我走得越来越远。

夕阳余晖下,我与我的影子,一同走向远方。

一路上有你,我的影子——另一个我。

【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命题者呼唤我们从狭隘的生活空间走出来,从封闭的自我世界走出来,去拥抱人生,感悟真情;呼唤情感的绽放,让心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陪伴”,陪同作伴,是一种相互的行为,既可以通过叙事写人,也可以通过叙事凸显感情。

陪同是一种真情的付出,也是爱的责任,更是彼此间的温暖行动。

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讴歌父母师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写你熟悉的名人,表现名人对自己的影响和引领;可以陪伴自己的当然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爱书的同学可以写书籍陪伴自己走过的岁月;爱下棋的同学可以写象棋陪伴自己的左右,并获得许多人生的启示等;还可以还可以把前两种立意结起来,把父母师友之爱寄寓在某个事体事物之上,让它“陪伴”自己的成长。

如写自己珍爱的一只闹钟一直陪伴自己,因为那是一次自己迟到后,父亲送给自己的。

如果变换视角,将他人陪伴“我”的平凡立意,改为“我”去陪伴他人,如写爷爷老了,而我在外上学,陪爷爷的时间越来越少,内心有一种内疚之感。

这样的立意会更新颖。

注意以细节感人,以真情感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不限文体(诗歌除外);(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重拾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惊喜,每一次成功都是生命的阳光,那每一次失败呢?14岁的青春让我审思起这个问题。

在岁月的冲刷中,我终于明白,在我的生命中,失败就像早晨的落花,回首夕阳,我在生命中重拾那份坚定。

那时一定是冬天了,窗外那如春的花早已凋落。

那天我早早地来到教室,那天是月考报分数的一天,那分数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分数下来了,紧张的心情也放下了,可是拿月考却证明我失败了,我的目标呢?失败了,我的梦想呢?也仿佛跟着失败一同破碎了。

坐在教室里,我不想哭,因为我知道最伤心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我用我的生命做保证,我不是骗子,只是我的一切诺言都被那糟糕的成绩所否定,我,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你们。

又是一天过去了,甚至我还来不及望一眼手表,我就已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中,电话响了,是父亲打的,我犹豫了,我担心,我担心父亲会失望。

“喂…爸,我到家了…月考考的不好…恩…”短短的几句话,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电话那头,我体会到父亲那无奈的心情,我再也忍不住泪水,犹如千军万马般的涌出眼眶。

随后,父亲也到家了,一天的工作,他也已疲惫不堪。

他说需要问我借一点点时间,他要带我去一个地方。

我的点点头。

15分钟的车程,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大海,伴着夕阳,这里美极了,几只海鸥也在海面上飞翔。

我和父亲都只是静望大海,良久,父亲说:“孩子,你看见了嘛?你知道小麻雀和海鸥最大的区别嘛?”我低下头,没有回答。

“并不是体态上的区别,而是当海浪冲击过来时,海面上的小麻雀总能最先起飞,动作灵敏,而海鸥则笨拙的拍动着双翅,但是最终飞越大海,横跨大洋的,还是海鸥。

因为,一次失败下,它们仍能从新开始,两次,三次,一直…”我看到了,看到了那如雄鹰般的飞翔,父亲,谢谢你,我知道,你要告诉我,失败下,自己要重拾一份坚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总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想海鸥一样飞越大海,横跨大洋。

踏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拾起一瓣落花,我仍然可以嗅到春的希望。

失败伴随着成功走在我的生命中,朝花夕拾,在失败时,我仍然可以携一份坚定,用坚定接受失败、体会失败、感悟失败…我要感谢父亲,我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就像我生命里的落花,虽感伤,但回首夕阳时,我学会:坚定。

【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首先从导语部分的内容可以明确,“重拾”的应该是“被我们以前不在意而丢失的东西”,这些东西用现在的观点看才发现其“珍贵”。

其次按照虚实相应的原则,“重拾”起的不应当是具体的某样东西,而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抽象的东西,如:记忆、感情、精神、思想等。

最后再将这个精神层面的东西拓展延伸至它的深层含义,即对什么而言珍贵,这样基本就可以确定重拾其实就是怀念。

“重拾”一词,最合理的文体应该是记叙文,因为“重”有“第二次、又一次”之意,而且还暗含要在文中交代“重拾的缘由”以及“前一次……丢失”的原因。

同时也暗示了应该采用的写作手法一一对比!在“重拾”中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及信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人生情操及审美趣味。

至于选材,尽量避开俗套,可从感恩角度入手,从自己身边入手,越是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讲述起来,越是具有感人的力量。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