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各章重点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判断)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学生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
(选择)学生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
(选择)学生管理的特点:①学生管理的复杂性、②学生管理的全面性、③学生管理的教育性、④学生管理的期性、⑤学生管理的沟通性。
(选择、简答)学生管理的容:学生学籍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
(判断)学籍管理是学校维护教学秩序、规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
(判断)常规管理是学生入校后接受的正常的、规的基本管理工作,是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的保证。
(简答)学生的德育管理(如搞好对学生的德育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简答)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选择)学生管理的法:班级管理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
(选择)班级管理法的分类:说服教育法、榜样示法、活动教育法、情境冶法、实践锻炼法。
(判断)自我管理法是指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法。
(选择、简答)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面:1加强学校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2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
(选择、简答)运用思想教育法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2正确引导学生。
(选择)行政管理法有以下特点:权威性、强制性。
(选择)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教育性、科学性、政策性、透明性。
(简答、判断)学生管理的目的: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判断)中小学管理目标是根据制定的中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而确立的,换而言之,学生管理目标是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集中反映。
(判断)学生管理的原则是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选择)学生管理的原则:1社会主义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规性原则;7程序性原则;8社会协调性原则;9有效性原则。
(简答)学生管理的任务?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建立规的学生管理制度;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选择)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性作用。
(判断)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
(简答)团队管理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选择)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团队的定位、职权、计划。
(选择)团队的组织形式: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虚拟型团队。
(选择)团队的构建: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置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是团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判断)共同目标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
(判断)团队文化是指导团队及其成员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成员的意识上,最终成为指导成员行为的一种思想。
(简答)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1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2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3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判断)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智能的正式群体。
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
(判断)班级不仅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选择、判断)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1、公元前一世纪上半期的尼录时代,昆体良的老师帕利门使用了班级授课制;2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著有《大教学论》;3、1862年清政府的京师同文馆产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
1901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
(判断)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选择)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班级活动环境、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容、班级规。
(选择)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
(简答)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4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判断)班级管理目标是用来表达班级管理者希望学生最终所达到的境界及规格要求。
它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
(了解)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1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①基本依据②理论依据③实践依据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①客观因素②主观因素3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法。
(选择、简答)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法: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
(选择)班级管理的容: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班级常规工作管理。
(选择)班级德育管理的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
(简答)班级学习管理:1营造学习环境;2制定学习计划;3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判断)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经常性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的相关工作(选择)班级管理的过程:(制定计划、落实目标、检查和总结工作。
)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3、班级管理的总结。
(判断)班级管理计划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案。
(选择)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分解目标、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激励学生。
(简答)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驱动力、同化力和感染力。
1、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3、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判断)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
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
硬文化也就是显性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软文化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选择)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
(选择)班级文化的主要容:1 班级物质文化;2 班级行为文化;3 班级制度文化;4 班级精神文化。
(简答)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1、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3、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简答)班主任的职责?1(判)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2(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判)协调校外各种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判)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简答)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须做到以下几点?1 选拨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 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简答)班主任的素质?1.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2.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3.班主任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选择)班主任的知识素质:1、精深的专业知识;2、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文化知识。
(简答)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能力?1 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 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 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6 应变能力;7 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 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进行专项培训。
(选择)新任班主任岗前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训练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判断)班主任的评价是对班主任的素质、工作业绩等各面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多选)班主任评价的作用:目标导向作用、反馈调节作用、监督促进作用、保证作用。
(选择、简答)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主要依据:1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2 班主任的素质;3 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4 学生、家长、任科教师的反馈。
第三章共产主义青年团(判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选择)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1922年5月诞生。
(了解)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集中制,其基本组织原则是:1.团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2.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地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是同级团的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团的委员会。
团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3.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4.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经常听取并认真处理下级组织和团圆的意见;5.团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选择)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党的后备军、政权的支柱、联系群众的纽带。
(了解)入团与离团:年龄在十四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团费,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二十八岁,没有担任团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团员加入共产党员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二十八岁,没有在团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
(选择)团的标志:团徽、团章、团旗、团歌。
(选择)中学(中专)学校团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团总支,三级团组织为团支部。
(简2)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1、重视团组织建设;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选择)团干部的作用:先锋作用、核心作用。
(选择)团干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培养、协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培养。
(选择)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活动就是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