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聚酯等合成纤维疏水性强,易带静电,污垢的沉积也就变多,而且油性污垢也会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导致污垢难以除去和洗净;纤维素纤维由于经过树脂、柔软整理,其亲水性降低,甚至变成了拒水性。

易去污整理剂HSR2718为本公司开发的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T/C和毛/涤织物的耐洗型吸水SR(SR∶Soil-Release)剂。

它可以使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亲水性,不易沾附油污或者沾上去的污迹容易洗掉,那么纺织品的服用性和舒适度将大有提高,同时也不会改变织物的天然外观和手感,使衣物真正实现“易打理”。

目前已广泛用于油田工作服、家纺、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

韩笑
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与评测
翟保京王贤瑞贾景文武生春孙冰
(邯郸新维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邯郸,056016)
【摘要】从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实践出发,对染料选择、色光控制、助剂选择和整理
工艺等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内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标准测试
1.前言
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

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
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

通过易去污整理,可以改善涤棉混纺织物的服
用性能,提高其产品档次。

2.工艺流程
原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染色→易去污整理→下付
3.工艺要点
3.1染色
长车轧染生产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分散/活性或分散/士林染色工艺。

由于易去污整理后尚
需高温处理,所以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应尽量选用具有高升华牢度的高温型分散染料,以保
证最终产品的各项色牢度。

当遇到一些漂亮的颜色,不得不使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时(如分散
红3B),则在易去污整理时,必须降低焙烘温度,而以延长焙烘时间作为补偿。

色光的控制在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

由于易去污助剂的存在,织物的表面形态
被改变,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织物的色光;同时,由于分散染
料的热迁移特性,在织物易去污整理过程中,织物色光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染色打样时必
须走全工艺,以易去污整理后的色光样为基准,制定染色标样。

3.2易去污整理
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来划分,用于涤棉织物的易去污助剂大致可分为氟碳树脂类和聚酯分散
体类两大类。

众所周知,氟碳树脂类助剂原本就有拒水拒油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性
基团,从而赋予整理后的织物双重性能。

即在干态情况下,其氟烷基在织物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低表面张力而产生拒油性,而在洗涤液中,处于中间部位的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
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化,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作用。

此类助剂大都为国外公司所生产,
如汽巴公司的Oleoplobol ZSR、科莱恩公司的Nuva SRC、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TG-991和明成
化学的AG-780等。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则属于纤维化学改性助剂,此类物质分子结构中既有与涤纶分子结
构相同的苯环,又有非离子型的亲水性基团(聚氧乙烯或聚硅氧烷)。

在高温作用下,其疏
水性基团与涤纶分子共熔,亲水性基团伸展在外,从而使涤纶织物具有耐久的防止再污染、
去污和抗静电性能,并能经受多次洗涤。

此类助剂有汽巴公司的Ultraphil HSD和上海泽星的Peratain SR-1000等。

氟碳树脂类易去污助剂价格较贵,适用于高档织物或有吊牌要求的织物。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价格相对较低,但有使分散染料热迁移牢度降低的缺点,严重时会使布面产生色斑疵病,在生产中要格外注意。

根据客户合同要求,我们选用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与待整理织物的颜色深浅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织物色泽越浅,越易沾脏,其所需的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也就越大(见表1)。

表1 易去污助剂用量和织物色泽的关系
易去污整理工作液PH值:5-6
轧余率:70-80%
焙烘温度和时间:(见表2)
4.评测
织物上的污物包括油类污垢和灰尘,前者是由于衣着与人体接触吸附,或由外来油脂(食物油或机器油等)引起的沾污,后者则是由于静电作用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污物达上百种,即使是做了一些重点选择,国外某著名买家的易去污面料验收标准中所涉及的污物也有十几种(表3)。

而在工厂生产过控中,要对这些污物全部进行测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表3 美国JC PENNY 公司易去污面料验收标准(部分)
为了方便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分析,国内外相继发展了一些易去污测试标准,并引入了标准测试油的概念。

由于标准测试油和评级参照物的不同,不同标准测得的结果并无可比性。

由于AATCC标准的权威性和通用性,我们选其作为测试标准。

测试时,准备两块38×38cm 大小的织物样品,调湿4小时(温度21±1℃,相对湿度65±2%)后,平放在单层的AATCC 吸水纸上,用滴管滴5滴(约0.2ml)的玉米油于织物表面,用7.6×7.6cm的玻璃纸覆盖在油污部位,再用2.268kg的重锤压在玻璃纸上,静置60s,然后移开重锤,扔掉玻璃纸。

将织物样品放在全自动洗衣机中,按标准程序洗涤、脱水、烘干,对照AATCC易去污标准样照(图1
5.工艺实例
5.1品种:T/C 26×26 106×52府绸
色号:粉色
染色工艺流程(分散/活性两浴两步法):
⑴浸轧分散染料→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焙烘→还原清洗→烘干
⑵浸轧活性染料与固色液混合液→短湿蒸→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染液处方:(g/l)
⑴分散红3B 10
分散蓝2BLN 0.2
⑵雷马素红RGB 5.6
整理工艺流程:
浸轧整理工作液→烘干→拉幅定型→下付
工作液处方:
易去污整理剂(g/l)45
60%HAC (ml/l) 2
定型温度(℃)150
定型时间(S)180
易去污评级(AATCC 130法)4级
5.2品种:T/C 16×12 108×56纱卡
色号:灰色
染色工艺流程(分散/士林一浴两步法):
浸轧染液→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焙烘→浸轧还原液→冷水洗→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染液处方:(g/l)
分散黑S-2BL 3.9
分散蓝HGL 2.6
分散红S-5BL 0.8
还原直接黑RB 3.9
还原蓝VB 5.2
还原红F3B 0.8
整理工艺流程:
浸轧整理工作液→烘干→拉幅→下付
工作液处方:
易去污整理剂(g/l)30
60%HAC(ml/l) 2
定型温度(℃)180
定型时间(S)45
易去污评级(AATCC 130法)4级
我们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研制,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易去污助剂已不再局限于聚酯分散体类助剂,氟碳树脂类易去污助剂也已开始在使用,产品开发多方位、多层次的局面已然呈现。

相关主题